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配件的抽芯结构模具。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配件多采用塑料制成且通过注塑方法加工完成,医疗器械配件用的模具大都使用液动或气动侧向分型抽芯机构来完成抽芯并搭配使用斜顶机构来完成定位,而某些医疗器械配件在注塑时需要在抽芯结构上穿插芯棒,以形成通孔,现有的医疗器械配件的抽芯结构模具中的芯棒因长度较长且与对应滑块之间的连接仅仅是相互贴合,当具有一定压力的浇口热料充入到上型腔和下型腔中时,会对芯棒造成冲击力,导致芯棒变形走位,进而造成产品不合格和芯棒维修频率的升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芯棒被浇口热料冲击而变形走位,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大幅降低了芯棒的维修频率的医疗器械配件的抽芯结构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医疗器械配件的抽芯结构模具,包括动模、定模、顶出机构、进料块、上型腔、下型腔和抽芯组件;动模的下方设置有定模,定模的下方设置有顶出机构,动模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块,动模的下方设置有上型腔,对应地,定模的上方设置有下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的上方内部设置有抽芯组件;所述抽芯组件包括第一滑块组件、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组件;所述第二滑块可滑移的设置在定模的上方内部前侧;所述第一滑块组件包括油缸、第一滑块、第一插接块、第一芯棒和第二芯棒;所述油缸水平设置在定模的右侧外部,所述第一滑块可滑移的设置在定模的上方内部右侧,所述第一滑块的内端设置有第一插接块,所述第一插接块的内端插入固定有第一芯棒和第二芯棒;所述第一芯棒的外端开设有第一沉孔,所述第二芯棒的外端向外形成有第二凸柱;所述第一滑块的外端与油缸的伸缩端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三滑块组件包括第三滑块、第二插接块和芯块;所述第三滑块可滑移的设置在定模的上方内部左侧;所述第三滑块的内端设置有第二插接块,所述第二插接块的内端设置有芯块。
优选地,所述第二插接块的内侧端面上向外形成有定位圈和第一凸柱,所述第一凸柱和芯块均位于定位圈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芯块的外端开设有第二沉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柱插入在第一沉孔中。
优选地,所述第二凸柱插入在第二沉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插入套接的方式将芯棒的外端固定住,进而防止了芯棒被浇口热料冲击而变形走位,从而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大幅降低了芯棒的维修频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抽芯组件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滑块组件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插接块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芯块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芯棒和第二芯棒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一种医疗器械配件的抽芯结构模具,包括动模1、定模2、顶出机构3、进料块4、上型腔5、下型腔7和抽芯组件;动模1的下方设置有定模2,定模2的下方设置有顶出机构3,动模1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块4,进料块4中设置有浇道,动模1的下方设置有上型腔5,对应地,定模2的上方设置有下型腔7;上型腔5与下型腔7相互拼合,定模2的上方内部设置有抽芯组件;抽芯组件包括第一滑块组件、第二滑块12和第三滑块组件;第二滑块12与设置在动模1上的第二斜顶机构13相互配合;第二滑块12可滑移的设置在定模2的上方内部前侧;第三滑块组件与设置在动模1上的第一斜顶机构15相互配合;第一滑块组件包括油缸6、第一滑块8、第一插接块9、第一芯棒10和第二芯棒11;油缸6水平设置在定模2的右侧外部,第一滑块8可滑移的设置在定模2的上方内部右侧,第一滑块8的内端设置有第一插接块9,第一插接块9的内端插入固定有第一芯棒10和第二芯棒11;第一滑块8的外端与油缸6的伸缩端相连;第三滑块组件包括第三滑块14、第二插接块16和芯块17;第三滑块14可滑移的设置在定模2的上方内部左侧;第三滑块14的内端设置有第二插接块16,第二插接块16的内端设置有芯块17;第二滑块12的内端还设置有两个第三芯棒18;第二插接块16的内侧端面上向外形成有定位圈161和第一凸柱162,第一凸柱162和芯块17均位于定位圈161的内侧;第一芯棒10的外端开设有第一沉孔1001,第二芯棒11的外端向外形成有第二凸柱111;芯块17的外端开设有第二沉孔171;第一凸柱162插入在第一沉孔1001中,第二凸柱111插入在第二沉孔171中。
注塑前,动模1下压到定模2的上方,然后油缸6的伸缩端向内伸出,进而推动第一滑块8和第一插接块9向内滑移,从而使得第一芯棒10和第二芯棒11插入到上型腔5和下型腔7之间,同时,第二滑块12和第三滑块组件分别在第二斜顶机构13和第一斜顶机构15的配合作用下利用斜顶原理均向内滑移,进而使得两个第三芯棒18和第二插接块16向内滑移,从而使得第一凸柱162插入在第一芯棒10上的第一沉孔1001中,而第二凸柱111则插入在设在芯块17上的第二沉孔171中,从而防止第一芯棒10和第二芯棒11的内端移位;注塑时,熔融的塑料经过进料块4中的浇道进入到上型腔5和下型腔7之间并与第一芯棒10、第二芯棒11芯块17和两个第三芯棒18相互配合冷却后形成工件,之后,进料块4和动模1上移离开定模2,抽芯组件反向滑移完成抽芯动作后,顶出机构3向上顶出工件,从而完成了整个注塑和脱模过程(上述注塑和抽芯原理为现有技术),而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抽芯组件能防止第一芯棒10和第二芯棒11在注塑时产生变形走位。
医疗器械配件多采用塑料制成且通过注塑方法加工完成,医疗器械配件用的模具大都使用液动或气动侧向分型抽芯机构来完成抽芯并搭配使用斜顶机构来完成定位,而某些医疗器械配件在注塑时需要在抽芯结构上穿插芯棒,以形成通孔,现有的医疗器械配件的抽芯结构模具中的芯棒因长度较长且与对应滑块之间的连接仅仅是相互贴合,当具有一定压力的浇口热料充入到上型腔5和下型腔7中时,会对芯棒造成冲击力,导致芯棒变形走位,进而造成产品不合格和芯棒维修频率的升高;本实用新型采用插入套接的方式将芯棒的外端固定住,进而防止了芯棒被浇口热料冲击而变形走位,从而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大幅降低了芯棒的维修频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