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28295发布日期:2019-08-24 10:33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模具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注塑模具,均通过复位弹簧作为推出机构,将成型产品从模具中推出;其工作时,当注塑头移开后,推出机构马上将产品推出,由于模具的连续工作,使得冷却效果降低,有些产品还没有冷却成型,便被推出,造成产品变形,良品率低。且传统的注塑模具,只能满足一种尺寸产品的注塑,如果换其他的产品,该注塑模具便不适用了,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注塑模具,通过设置气缸及气缸联动件,并配合传感器使用,从而使得注塑模具在模具成型后,能够自动将成型产品推出注塑模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距离传感器调节浮动芯体在型腔中移动的距离,适应不同尺寸的注塑产品,节约生产成本。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注塑模具,其包括上模和下模,在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设有托板,在所述下模内设有自动推出机构,导向柱,空腔和面针板。

所述的自动推出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气缸室,推动杆,浮动芯体和浮板。

所述的推动杆和浮板设于空腔中。

所述的气缸室固定在模具下模处,推动杆固定在浮板下部,并与气缸室相连。

所述的浮动芯体固定在浮板上部,且位于型腔中。

其还包括红外距离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设于浮板下部。

将注塑料注入型腔时,由于重力作用,推出机构向下移动,红外距离传感器采集浮板到面针板的距离,当距离达到预设距离时,气缸内充气,阻止浮板继续向下移动,从而控制注塑产品的大小。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型腔处。

温度传感器采集型腔内的实时温度,当温度降到产品成型温度时,气缸开始工作,推动推动杆向上运动,从而将成型产品推出模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气缸及气缸联动件,并配合传感器使用,从而使得注塑模具在模具成型后,能够自动将成型产品推出注塑模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距离传感器调节浮动芯体在型腔中移动的距离,适应不同尺寸的注塑产品,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浮动芯体2.浮板3.红外距离传感器4.推动杆5.气缸室6.导向柱7.托板8.面针板9.温度传感器10.上模11.下模12.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注塑模具,其包括上模10和下模11,在所述上模10与下模11之间设有托板7,在所述下模11内设有自动推出机构,导向柱6,空腔12和面针板8。

所述的自动推出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气缸室5,推动杆4,浮动芯体1和浮板2。

所述的气缸室5固定在模具下模11处,推动杆4固定在浮板2下部,并与气缸室5相连。

所述的浮动芯体1固定在浮板2上部,且位于型腔中。

其还包括红外距离传感器3和温度传感器9。

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3设于浮板2下部。

将注塑料注入型腔时,由于重力作用,推出机构向下移动,红外距离传感器3采集浮板2到面针板8的距离,当距离达到预设距离时,气缸室5内充气,阻止浮板2继续向下移动,从而控制注塑产品的大小。

所述温度传感器9设于型腔处。

温度传感器9采集型腔内的实时温度,当温度降到产品成型温度时,气缸室开始工作,推动推动杆4向上运动,从而将成型产品推出模具。

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注塑模具,其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设有托板,在所述下模内设有自动推出机构,导向柱,空腔和面针板;所述的自动推出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气缸室,推动杆,浮动芯体和浮板;还包括红外距离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气缸及气缸联动件,并配合传感器使用,从而使得注塑模具在模具成型后,能够自动将成型产品推出注塑模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距离传感器调节浮动芯体在型腔中移动的距离,适应不同尺寸的注塑产品,节约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潘洪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方正精密模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0
技术公布日:2019.08.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