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轮式斜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9121发布日期:2020-05-01 17:09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滚轮式斜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滚轮式斜顶。



背景技术:

斜顶是模具设计中用来成形产品内部倒钩的机构,主要用于成型胶件内部的侧凹或凸起,同时具有顶出功能。塑料产品由于实际需要,往往在其内壁,特别是侧壁需要设计扣位或孔位,而此类产品在注塑成型后,为了脱模,在产品扣位、倒扣不能脱模的地方,模具设计需要有斜顶机构,以便在模具脱模后将产品顶出,实现产品与模具之间的完全脱离。

现有的斜顶机构,在规格偏大时由于受力较大,接触面积过多使得动作不顺畅,从而导致斜顶卡死或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滚轮式斜顶,在斜顶上安装滚轮,减少斜顶与斜顶座之间的接触面,从而使得动作更加顺畅,避免斜顶规格偏大时因受力较大、接触面积过多、动作不顺畅而造成斜顶卡死或断裂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滚轮式斜顶,包括斜顶、导向块和斜顶座,所述斜顶整体呈“倒l”型,所述斜顶长边的自由端通过滚轮活动连接在斜顶座的一端,所述斜顶的短边为顶出端,所述导向块套设在斜顶与斜顶座连接处的斜顶座外围,且所述导向块上设置有内六角螺栓所述斜顶座远离斜顶的一端设置有螺栓孔。

优选的,所述斜顶的长边自由端设置有贯通的销孔,所述销孔内设置有轴承销,所述轴承销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滚轮。

优选的,所述斜顶座与斜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凸”字型凹槽,两个所述滚轮分别容纳于“凸”字型凹槽的两侧,且可在凹槽内滚动。

优选的,所述斜顶为矩形杆状结构,所述斜顶包括斜顶本体、连接端与顶出端,所述连接端的宽度小于斜顶本体的宽度,所述顶出端的宽度与斜顶本体的宽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凸”字型凹槽的深度与斜顶的连接端的高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斜顶座整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斜顶座的直径大于所述斜顶本体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销孔沿斜顶的连接端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所述连接端的宽度方向与“凸”字型凹槽的宽度方向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斜顶,斜顶的一端采用两个滚轮与斜顶座活动连接,随着滚轮在斜顶座的凹槽内滚动,可实现斜顶与斜顶座的相对转动,采用滚轮式的活动连接,减少了斜顶与斜顶座之间的接触面,从而使得动作更加顺畅,可避免斜顶规格偏大时由于受力较大、接触棉结过多使动作不顺畅而导致斜顶卡死或断裂的发生。同时,在斜顶与斜顶座连接处的外围设置导向块,对斜顶的运动起到导向固定作用,防止斜顶发生偏移,避免斜顶左右晃动;斜顶还设置有顶出端,能够更好地与被顶出产品贴合,增大斜顶与产品的接触面积,使得顶出动作更加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斜顶与斜顶座连接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斜顶与斜顶座拆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合模时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开模时状态图。

图中:1-斜顶,1.1-连接端,1.2-斜顶本体,1.3-顶出端,2-导向块,3-斜顶座,3.1-凹槽,3.2-螺栓孔,4-内六角螺栓,5-销孔,6-轴承销,7-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滚轮式斜顶,包括斜顶1、导向块2和斜顶座3,所述斜顶1整体呈“倒l”型,所述斜顶1为矩形杆状结构,所述斜顶1包括斜顶本体1.2、连接端1.1与顶出端1.3,所述连接端1.1的宽度小于斜顶本体1.2的宽度,所述顶出端1.3的宽度与斜顶本体1.2的宽度相同,所述斜顶1的长边自由端即连接端1.1上设置有贯通的销孔5,所述销孔5内设置有轴承销6,所述轴承销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滚轮7;所述导向块2套设在斜顶1与斜顶座3连接处的斜顶座3外围,且所述导向块2上设置有内六角螺栓4;所述斜顶座3与斜顶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凸”字型凹槽3.1,两个所述滚轮7分别容纳于“凸”字型凹槽3.1的两侧,且可在凹槽3.1内滚动,且所述斜顶座3远离斜顶1的一端设置有螺栓孔3.2。

如图3、4所示:具体的,所述“凸”字型凹槽3.1的深度与斜顶1的连接端1.1的高度相同。所述斜顶座3整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斜顶座3的直径大于所述斜顶本体1.2的宽度。所述销孔5沿斜顶1的连接端1.1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所述连接端1.1的宽度方向与“凸”字型凹槽3.1的宽度方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斜顶安装方法:先将斜顶1从模仁正面通过斜顶孔安装下来,将轴承销6插入斜顶1的连接端1.1上的销孔5中,在轴承销6的两端各安装一个滚轮7,然后将斜顶座3挂在滚轮7上,使得滚轮7位于斜顶座3的“凸”字型凹槽3.1内,再将导向块2套设在斜顶1与斜顶座3连接处的外围,并采用内六角螺栓4将导向块2锁紧固定,最后用螺栓将斜顶座3锁紧固定。

如图5所示,合模状态时,斜顶1的顶出端1.3贴合在a板上,斜顶座3锁紧在c板上。如图6所示,开模顶出状态时,机台对b、c板进行顶出,随着b、c板的顶出,固定在b板上的斜顶座3同时带动斜顶1向a板方向移动,从而将a板顶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滚轮式斜顶,包括斜顶(1)、导向块(2)和斜顶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1)整体呈“倒l”型,所述斜顶(1)长边的自由端通过滚轮(7)活动连接在斜顶座(3)的一端,所述斜顶(1)的短边为顶出端(1.3),所述导向块(2)套设在斜顶(1)与斜顶座(3)连接处的斜顶座(3)外围,且所述导向块(2)上设置有内六角螺栓(4),所述斜顶座(3)远离斜顶(1)的一端设置有螺栓孔(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轮式斜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1)的长边自由端设置有贯通的销孔(5),所述销孔(5)内设置有轴承销(6),所述轴承销(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滚轮(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滚轮式斜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座(3)与斜顶(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凸”字型凹槽(3.1),两个所述滚轮(7)分别容纳于“凸”字型凹槽(3.1)的两侧,且可在凹槽(3.1)内滚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滚轮式斜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1)为矩形杆状结构,所述斜顶(1)包括斜顶本体(1.2)、连接端(1.1)与顶出端(1.3),所述连接端(1.1)的宽度小于斜顶本体(1.2)的宽度,所述顶出端(1.3)的宽度与斜顶本体(1.2)的宽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滚轮式斜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字型凹槽(3.1)的深度与斜顶(1)的连接端(1.1)的高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滚轮式斜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座(3)整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斜顶座(3)的直径大于所述斜顶本体(1.2)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滚轮式斜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销孔(5)沿斜顶(1)的连接端(1.1)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所述连接端(1.1)的宽度方向与“凸”字型凹槽(3.1)的宽度方向相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滚轮式斜顶,包括斜顶、导向块和斜顶座,所述斜顶整体呈“倒L”型,所述斜顶长边的自由端通过滚轮活动连接在斜顶座的一端,所述斜顶的短边为顶出端,所述导向块套设在斜顶与斜顶座连接处的斜顶座外围,且所述导向块上设置有内六角螺栓所述斜顶座远离斜顶的一端设置有螺栓孔。本斜顶的一端用滚轮与斜顶座活动连接,减少了斜顶与斜顶座之间的接触面,从而使得动作更加顺畅,可避免斜顶规格偏大时由于受力较大、接触棉结过多使动作不顺畅而导致斜顶卡死或断裂的发生。同时,导向块对斜顶的运动起到导向固定作用,防止斜顶发生偏移。

技术研发人员:谢敏;魏超杰;谢石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宝讯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3
技术公布日:2020.05.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