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隔热保护套的热流道热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9231发布日期:2020-07-07 14:31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隔热保护套的热流道热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流道热咀,尤其是一种具有隔热保护套的热流道热咀。



背景技术:

热流道系统起源于注塑工业中的无流道系统,作为一项先进的塑料注塑加工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普及使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中期甚至更早。在中国,这一技术在近十年才真正得以全面推广和应用,随着模具行业的不断发展,热流道在塑料你模具中的运用的比例也逐步提高,但总体上还未达到国外热流道模具大的比例。

但是,现有技术中,漏胶的情况时常发生,渗漏的胶聚集在出胶口凝固后形成的凝固物在不断加热的过程中会提高出胶口的温度,导致出胶口过热,影响热熔胶在模具中的凝固,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隔热保护套的热流道热咀,该热咀有效避免出胶口过热。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隔热保护套的热流道热咀,包括热咀本体和热喷嘴:所述热咀本体和热喷嘴的侧壁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分为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设在热咀本体外,所述第二保护层设在热喷嘴外,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热咀本体之间还设有隔热层;所述热咀本体设有发热线圈,最接近所述热喷嘴的所述发热线圈与所述热喷嘴的距离为所述热咀本体内径的2-4倍。

优选的,所述隔热层为真空隔热层,真空的隔热效能比空气层高。

更优选的,所述热咀本体设有发热线圈,最接近所述热喷嘴的所述发热线圈与所述热喷嘴的距离为所述热咀本体内径的3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热咀本体和热喷嘴的外壁均设有隔热功能的保护套,对漏胶起到很好的防范作用,配合真空隔热层以及发热线圈和热喷嘴的距离,使得出胶口过热的问题得以有效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保护套,11-第一保护层,13-第二保护层,15-隔热层,20-热咀本体,21-热喷嘴,30-发热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隔热保护套的热流道热咀,包括热咀本体20和热喷嘴21:热咀本体20和热喷嘴21的侧壁设有保护套10,保护套10分为第一保护层11和第二保护层13,第一保护层11设在热咀本体20外,第二保护层13设在热喷嘴21外,第一保护层11和热咀本体20之间还设有隔热层15,隔热层15为真空隔热层15,真空的隔热效能比空气层高。

其中,热咀本体20设有发热线圈30,最接近热喷嘴21的发热线圈30与热喷嘴21的距离为热咀本体20内径的3倍,避免过大的热量传递到热喷嘴21。

生产时,热熔胶流经流道,由于热咀本体20和热喷嘴21的侧壁外均设有隔热功能的保护套10,对漏胶起到很好的防范作用,配合真空隔热层15以及发热线圈30和热喷嘴21的距离,使得出胶口过热的问题得以有效控制。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隔热保护套的热流道热咀,包括热咀本体和热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咀本体和热喷嘴的侧壁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分为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设在热咀本体外,所述第二保护层设在热喷嘴外,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热咀本体之间还设有隔热层;所述热咀本体设有发热线圈,最接近所述热喷嘴的所述发热线圈与所述热喷嘴的距离为所述热咀本体内径的2-4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热保护套的热流道热咀,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为真空隔热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热保护套的热流道热咀,其特征在于:最接近所述热喷嘴的所述发热线圈与所述热喷嘴的距离为所述热咀本体内径的3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隔热保护套的热流道热咀,包括热咀本体和热喷嘴:所述热咀本体和热喷嘴的侧壁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分为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设在热咀本体外,所述第二保护层设在热喷嘴外,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热咀本体之间还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为真空隔热层;最接近所述热喷嘴的所述发热线圈与所述热喷嘴的距离为所述热咀本体内径的3倍。本实用新型由于热咀本体和热喷嘴的外壁均设有隔热功能的保护套,对漏胶起到很好的防范作用,配合真空隔热层以及发热线圈和热喷嘴的距离,使得出胶口过热的问题得以有效控制。

技术研发人员:汪凤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富晟特热流道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5
技术公布日:2020.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