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器壳体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5214发布日期:2020-04-17 18:15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器壳体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器壳体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器壳体模具。



背景技术:

充电器壳体在进行加工时,模具通常包括公模仁、滑动设于公模仁的滑道上的两个滑块,滑道的中部设有型腔,两个滑块分设于型腔的两侧,进行加工时,两个滑块分别位于待加工件的两侧,用于脱倒扣和直面身。

在进行使用时,一般对模具进行降温,传统的方法沿滑道外部设置冷却孔,由于滑道的体积较大,因此冷却孔的布设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只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器壳体模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充电器壳体模具,包括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组件包括定模固定板,在定模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定模板,在定模板的内部设置有定模型腔,所述动模组件包括动模固定板,设置在动模固定板上端的推板,设置在推板上端的推杆固定板,所述推杆固定板上固定有多个顶针,所述顶针的上端与动模板固定,所述动模板的内部设置有动模型腔,所述动模型腔和定模型腔形成注塑模体,且动模型腔和定模型腔的固定端设置有一组滑块,所述滑块呈阶梯型,

一主流道衬套,沿定模固定板以及定模板的中心处延伸至注塑模体内部,在主流道衬套内设置有主流道,在注塑模体内部,主流道的下方设置有多个分流道;

沿定模固定板上方设置有多个冷却孔,冷却孔穿过定模板并设置在注塑模体外侧。

所述动模固定板、推板、推杆固定板以及动模板通过多个支撑柱固定。

所述推杆固定板和动模板之间设置有5~10cm的间距。

所述顶针穿过动模板与动模型腔固定。

所述动模板和定模板之间通过导柱连接,其中,在定模板上设置有导套,所述导柱设置在导套内部。

所述推杆固定板上还设置有拉料杆,该拉料杆固定在动模型腔上。

所述动模固定板上方两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推板以及推杆固定板设置在支撑板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便于冷却的模具,在设计时,将传统的滑道直接省略,将滑块设置呈阶梯状,在动模和定模分离时,滑块上部的定模板和动模板直接脱离,在减少了滑道设计的同时,直接将冷却孔布设在注塑模体的外侧,冷却效果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不同方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便于冷却的模具,在设计时,将传统的滑道直接省略,将滑块设置呈阶梯状,在动模和定模分离时,滑块上部的定模板和动模板直接脱离,在减少了滑道设计的同时,直接将冷却孔布设在注塑模体的外侧,冷却效果更加明显。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描述。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壳体模具,包括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组件包括定模固定板1,在定模固定板1的下方设置有定模板2,在定模板2的内部设置有定模型腔3,所述动模组件包括动模固定板8,设置在动模固定板8上端的推板7,设置在推板7上端的推杆固定板6,所述推杆固定板6上固定有多个顶针20,所述顶针20的上端与动模板5固定,所述动模板的内部设置有动模型腔4,所述动模型腔4和定模型腔3形成注塑模体,且动模型腔4和定模型腔3的固定端设置有一组滑块12,所述滑块12呈阶梯型,

一主流道衬套9,沿定模固定板1以及定模板2的中心处延伸至注塑模体内部,在主流道衬套内设置有主流道,在注塑模体内部,主流道的下方设置有多个分流道10;主流道和分流道10形成壳体注塑腔11。

沿定模固定板1上方设置有多个冷却孔,冷却孔穿过定模板并设置在注塑模体外侧。

所述动模固定板8、推板7、推杆固定板6以及动模板5通过多个支撑柱13固定。

所述推杆固定板6和动模板5之间设置有5~10cm的间距。

所述顶针20穿过动模板5与动模型腔4固定。

所述动模板5和定模板2之间通过导柱16连接,其中,在定模板2上设置有导套18,所述导柱设置在导套18内部。

所述推杆固定板6上还设置有拉料杆17,该拉料杆17固定在动模型腔上。

所述动模固定板上方两端设置有支撑板19,所述推板以及推杆固定板设置在支撑板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定模型腔和动模型腔的冷却回路设计,采用定模型腔和动模型腔外端钻冷却水孔,内部钻孔法沟通,用堵塞或隔板使之形成规定的冷却回路,考虑塑件内外表面的温度趋于平衡外,还应考虑塑件各侧的温度一致,即模具冷却时要尽量保持定模型腔和动模型腔各处温度均匀一致,使塑件各处的冷却速度均衡,从而使各处的收缩更趋均匀,有效地防止变形的产生。因此,模具上冷却水孔的布置至关重要。在管壁至定模型腔和动模型腔表面距离确定后,应尽可能使冷却水孔之间的距离小,才能保证型腔壁的温度均匀一致。同时,由于冷却介质的温度随冷却水道长度的增加而上升,使模具的定模型腔和动模型腔沿水道产生温差。因此,要求每个冷却回路的水道长度小于2m。

本实用新型的特殊之处在于,在设计时,将传统的滑道直接省略,将滑块设置呈阶梯状,在动模和定模分离时,滑块上部的定模板和动模板直接脱离,在减少了滑道设计的同时,直接将冷却孔布设在注塑模体的外侧,冷却效果更加明显。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充电器壳体模具,包括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组件包括定模固定板,在定模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定模板,在定模板的内部设置有定模型腔,所述动模组件包括动模固定板,设置在动模固定板上端的推板,设置在推板上端的推杆固定板,所述推杆固定板上固定有多个顶针,所述顶针的上端与动模板固定,所述动模板的内部设置有动模型腔,所述动模型腔和定模型腔形成注塑模体,且动模型腔和定模型腔的固定端设置有一组滑块,所述滑块呈阶梯型,

一主流道衬套,沿定模固定板以及定模板的中心处延伸至注塑模体内部,在主流道衬套内设置有主流道,在注塑模体内部,主流道的下方设置有多个分流道;

沿定模固定板上方设置有多个冷却孔,冷却孔穿过定模板并设置在注塑模体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固定板、推板、推杆固定板以及动模板通过多个支撑柱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器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固定板和动模板之间设置有5~10cm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穿过动模板与动模型腔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板和定模板之间通过导柱连接,其中,在定模板上设置有导套,所述导柱设置在导套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固定板上还设置有拉料杆,该拉料杆固定在动模型腔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固定板上方两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推板以及推杆固定板设置在支撑板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壳体模具,包括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组件包括定模固定板,在定模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定模板,在定模板的内部设置有定模型腔,所述动模组件包括动模固定板,设置在动模固定板上端的推板,设置在推板上端的推杆固定板,所述推杆固定板上固定有多个顶针,所述顶针的上端与动模板固定,所述动模板的内部设置有动模型腔,所述动模型腔和定模型腔形成注塑模体,且动模型腔和定模型腔的固定端设置有一组滑块,所述滑块呈阶梯型,沿定模固定板上方设置有多个冷却孔,冷却孔穿过定模板并设置在注塑模体外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润众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3
技术公布日:2020.0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