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打印机的光斑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以来,不断发展,不断变革。该技术作为一项最新兴的工业生产技术正在逐步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中,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光敏树脂3d打印是目前工业用最为普及的3d打印技术,广泛应用于手板模型、原型制作、医疗导板、艺术手办等众多领域,这种3d打印制作的产品表面光滑,精度很高,具有优秀的展示效果。
在光敏树脂3d打印中,需要使用激光发生器经光学透镜折射成光斑后照射在光敏树脂上成型,而光斑直径需要经常进行大小变化;目前对光斑直径进行大小调整的主流方式采用电缸,速度较慢,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印机的光斑调节装置,解决了光斑直径调整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打印机的光斑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底座以及滑动底座,所述滑动底座滑动设置于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还用于装设激光发生器;所述滑动底座装设有第一磁吸部以及与激光发生器对应的光学透镜,所述固定底座设有复位组件以及用于与第一磁吸部配合的第二磁吸部,所述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磁吸部用于与第二磁吸部相互吸引,所述复位组件用于驱动滑动底座往远离第二磁吸部的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磁吸部为金属铁片,所述第二磁吸部为电磁铁。
其中,所述复位组件包括第三磁吸部以及用于与第三磁吸部相互吸引的第四磁吸部,所述第一磁吸部设于滑动底座的一端,所述第三磁吸部设于滑动底座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磁吸部设于固定底座,所述第三磁吸部与第四磁吸部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三磁吸部为金属铁片,所述第四磁吸部为电磁铁。
其中,所述复位组件为弹簧。
其中,所述固定底座设有导轨,所述滑动底座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导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解决了光斑直径调整效率较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打印机的光斑调节装置,通的过设置有第一磁吸部、第二磁吸部和复位组件,当需要对光学透镜进行调整时,通过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相互吸引,第二磁吸部带动滑动底座在固定座上滑动,从而改变光学透镜和设置于固定底座上的激光发生器之间的光路,起到改变光斑大小的效果;另外,通过复位组件,使得滑动底座回到原来的位置。与传统的电缸驱动相比,由于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的响应速度更快,故本实用新型的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固定底座--1,导轨--11,
滑动底座--2,滑块--21,光学透镜--3,第一磁吸部--41,第二磁吸部--42,复位组件--4,第三磁吸部--43,第四磁吸部--4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或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打印机的光斑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以及滑动底座2,所述滑动底座2滑动设置于固定底座1,所述固定底座1还用于装设激光发生器(图中未示出);所述滑动底座2装设有第一磁吸部41以及与激光发生器的位置相对应的光学透镜3,所述固定底座1设有复位组件4以及用于与第一磁吸部41配合的第二磁吸部42,所述第一磁吸部41和第二磁吸部4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磁吸部41用于与第二磁吸部42相互吸引,所述复位组件4用于驱动滑动底座2往远离第二磁吸部42的方向移动。
具体的,所述复位组件4包括第三磁吸部43以及用于与第三磁吸部43相互吸引的第四磁吸部44,所述第一磁吸部41设于滑动底座2的一端,所述第三磁吸部43设于滑动底座2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磁吸部44设于固定底座1,所述第三磁吸部43与第四磁吸部44间隔设置。
具体的,所述固定底座1设有导轨11,所述滑动底座2设有滑块21,所述滑块21滑动设置于导轨11。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透镜一般为平面凹透镜;所述第一磁吸部41为金属铁片,所述第二磁吸部42为电磁铁,所述第三磁吸部43为金属铁片,所述第四磁吸部44为电磁铁。即在实际使用时,通过一定的周期启动第二磁吸部42和第二磁吸部42,使得滑动底座2分别在第一磁吸部41或第三磁吸部43的牵引带动下做出往复的横移运动,在此过程中位于滑动底座2上的光学透镜3间断地改变与激光发生器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调整打印机光斑位置的效果。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组件4为弹簧,当第二磁吸部42和第一磁吸部41相互吸引时,位于滑动底座2另一侧的弹簧(即复位组件4)则被压缩或拉伸,当第二磁吸部42失去磁力后,通过弹簧的弹力将滑动底座2推回或拉回原位,也起到了间断地改变与激光发生器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调整打印机光斑位置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本实施例记载的特征外,其余特征均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打印机的光斑调节装置,具有以下效果:
解决了光斑直径调整效率较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打印机的光斑调节装置,通的过设置有第一磁吸部41、第二磁吸部42和复位组件4,当需要对光学透镜3进行调整时,通过第一磁吸部41和第二磁吸部42相互吸引,第二磁吸部42带动滑动底座2在固定座上滑动,从而改变光学透镜3和设置于固定底座1上的激光发生器之间的光路,起到改变光斑大小的效果;另外,通过复位组件4,使得滑动底座2回到原来的位置。与传统的电缸驱动相比,由于第一磁吸部41和第二磁吸部42的响应速度更快,故本实用新型的效率更高。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1.一种打印机的光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1)以及滑动底座(2),所述滑动底座(2)滑动设置于固定底座(1),所述固定底座(1)还用于装设激光发生器;
所述滑动底座(2)装设有第一磁吸部(41)以及与激光发生器对应的光学透镜(3),所述固定底座(1)设有复位组件(4)以及用于与第一磁吸部(41)配合的第二磁吸部(42),所述第一磁吸部(41)和第二磁吸部(4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磁吸部(41)用于与第二磁吸部(42)相互吸引,所述复位组件(4)用于驱动滑动底座(2)往远离第二磁吸部(42)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印机的光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部(41)为金属铁片,所述第二磁吸部(42)为电磁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印机的光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4)包括第三磁吸部(43)以及用于与第三磁吸部(43)相互吸引的第四磁吸部(44),所述第一磁吸部(41)设于滑动底座(2)的一端,所述第三磁吸部(43)设于滑动底座(2)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磁吸部(44)设于固定底座(1),所述第三磁吸部(43)与第四磁吸部(44)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打印机的光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吸部(43)为金属铁片,所述第四磁吸部(44)为电磁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印机的光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4)为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印机的光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设有导轨(11),所述滑动底座(2)设有滑块(21),所述滑块(21)滑动设置于导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