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生物降解的7层阻隔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45489发布日期:2020-08-28 18:40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生物降解的7层阻隔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塑料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生物降解的7层阻隔模具。



背景技术:

当今全球塑料包装存在降解难度大,白色污染现象、至今仍无可替代品。目前吹制薄膜都是以化工石油提炼。存在的缺点主要有:1、浪费原油资源;2、难以降解;3、燃烧后容易对空气造成污染。

以大豆、玉米、面粉为主料的生物降解原料,是以后包装发展的趋势。但如果纯用生物降解原料存在加工难的弊端,原料对设备要求高。7层薄膜是一种使用范围比较广泛的薄膜,经过反复试验,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生物降解原料为主要原料的共挤吹膜模具,吹制的薄膜包装可完全降解,达到环保减能要求,且也能满足包装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全生物降解的7层阻隔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生物降解的7层阻隔模具,包括模体,所述模体上端面的中部设置有竖直状的模芯,所述模芯上从下到上依次套接有第一模头、第二模头、第三模头、第四模头、第五模头、第六模头和第七模头,所述第七模头的上端连接有模盖,所述模芯的顶端通过螺纹连接有模口,所述模口位于模盖的内侧,所述模口与模盖之间设置有成型腔,所述第一模头、第二模头、第四模头、第五模头和第七模头的结构相同,均设置有平面流道层和螺旋体,螺旋体的进口端与平面流道层的出口端同心配合,所述第三模头和第六模头的结构相同,均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模头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模体的上端,第二模头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一模头的螺旋体上端,第三模头叠加在第二模头的螺旋体上端,第四模头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三模头的上端,第五模头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四模头的螺旋体上端,第六模头叠加在第五模头的螺旋体上端,第七模头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六模头的上端,相邻模头之间形成锥度间隙。

优选的,所述平面流道层上设置有平面流道,所述平面流道层的平面流道经过三次分流,主进料流道通过一个圆弧流道的端部分流成两个圆弧流道,再从两个圆弧流道的端部分流成四个圆弧流道,四个圆弧流道的端部形成八个分流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模头、第五模头和第七模头的螺旋体的锥面上设置有中心螺旋流道。

优选的,所述第二模头和第四模头的螺旋体的锥面上设置有圆周阵列螺纹线流道。

优选的,所述第三模头的下端为圆环形,第三模头的上端为螺旋状,第三模头和第五模头上端的锥面上设置有分支螺旋流道。

优选的,第一模头加入热封层用pe原料,作为热封层,第二模头加入生物降解原料,第三模头加入eva-酯酸乙烯共聚物,第四模头加入生物降解原料,第五模头加入pa、evoh或pvdc阻隔原料,第六模头加入tie粘合剂,第七模头加入pe。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模具可以生产常规原料,也可以使用生物降解原料。

2、该模具生产7层共挤阻隔性降解薄膜,解决单层可降解薄膜难加工、强度低的问题。

3、模具内部结构简化原料无残留,流道无死角,原料不易分解。

4、模具可用于生产温差大的原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全生物降解的7层阻隔模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全生物降解的7层阻隔模具的平面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全生物降解的7层阻隔模具的圆周阵列螺纹线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全生物降解的7层阻隔模具的分支螺旋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全生物降解的7层阻隔模具的中心螺旋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体、2第一模头、3第二模头、4第三模头、5第四模头、6第五模头、7第六模头、8第七模头、9模口、10模盖、11平面流道、12圆周阵列螺纹线流道、13分支螺旋流道、14中心螺旋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包括模体1,所述模体1上端面的中部设置有竖直状的模芯,所述模芯上从下到上依次套接有第一模头2、第二模头3、第三模头4、第四模头5、第五模头6、第六模头7和第七模头8,所述第七模头8的上端连接有模盖10,所述模芯的顶端通过螺纹连接有模口9,所述模口9位于模盖10的内侧,所述模口9与模盖10之间设置有成型腔,所述第一模头2、第二模头3、第四模头5、第五模头6和第七模头8的结构相同,均设置有平面流道层和螺旋体,螺旋体的进口端与平面流道层的出口端同心配合,所述第三模头4和第六模头7的结构相同,均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模头2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模体1的上端,第二模头3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一模头2的螺旋体上端,第三模头4叠加在第二模头3的螺旋体上端,第四模头5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三模头4的上端,第五模头6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四模头5的螺旋体上端,第六模头7叠加在第五模头6的螺旋体上端,第七模头8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六模头7的上端,相邻模头之间形成锥度间隙,通过该锥度间隙能够使得原料连续且均匀的流过,原料能够在模芯的外侧形成一层薄膜,第一模头2与第二模头3产生的薄膜位于最内层,第二模头3与第三模头4产生的薄膜位于第二层,依次叠加形成多层薄膜,多层薄膜最后经过成型腔挤压定型形成产品,该结构模具采用0cr17ni4cu4nb不锈钢材料锻打为主,并通过数控车床精加工而成。

进一步的,平面流道层上设置有平面流道11,所述平面流道层的平面流道11经过三次分流,主进料流道通过一个圆弧流道的端部分流成两个圆弧流道,再从两个圆弧流道的端部分流成四个圆弧流道,四个圆弧流道的端部形成八个分流口。

进一步的,第一模头2、第五模头6和第七模头8的螺旋体的锥面上设置有中心螺旋流道14。

进一步的,第二模头3和第四模头5的螺旋体的锥面上设置有圆周阵列螺纹线流道12,圆周阵列螺纹线流道12的数量为8个,圆周阵列螺纹线流道12的数量与平面流道11分流口的数量相同,且平面流道11的分流口与圆周阵列螺纹线流道12进口端相对齐。

进一步的,第三模头4的下端为圆环形,第三模头4的上端为螺旋状,第三模头4和第五模头6上端的锥面上设置有分支螺旋流道13。

本实施例中,第一模头3加入热封层用pe原料,作为热封层,第二模头4加入生物降解原料,第三模头5加入eva-酯酸乙烯共聚物,第四模头6加入生物降解原料,第五模头7加入pa、evoh或pvdc等阻隔原料,第六模头7加入tie粘合剂,第七模头8加入pe。

该模具使用时,将不同的原料通过不同的模头注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全生物降解的7层阻隔模具,包括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体(1)上端面的中部设置有竖直状的模芯,所述模芯上从下到上依次套接有第一模头(2)、第二模头(3)、第三模头(4)、第四模头(5)、第五模头(6)、第六模头(7)和第七模头(8),所述第七模头(8)的上端连接有模盖(10),所述模芯的顶端通过螺纹连接有模口(9),所述模口(9)位于模盖(10)的内侧,所述模口(9)与模盖(10)之间设置有成型腔,所述第一模头(2)、第二模头(3)、第四模头(5)、第五模头(6)和第七模头(8)的结构相同,均设置有平面流道层和螺旋体,螺旋体的进口端与平面流道层的出口端同心配合,所述第三模头(4)和第六模头(7)的结构相同,均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模头(2)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模体(1)的上端,第二模头(3)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一模头(2)的螺旋体上端,第三模头(4)叠加在第二模头(3)的螺旋体上端,第四模头(5)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三模头(4)的上端,第五模头(6)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四模头(5)的螺旋体上端,第六模头(7)叠加在第五模头(6)的螺旋体上端,第七模头(8)的平面流道层叠加在第六模头(7)的上端,相邻模头之间形成锥度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生物降解的7层阻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流道层上设置有平面流道(11),所述平面流道层的平面流道(11)经过三次分流,主进料流道通过一个圆弧流道的端部分流成两个圆弧流道,再从两个圆弧流道的端部分流成四个圆弧流道,四个圆弧流道的端部形成八个分流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生物降解的7层阻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头(2)、第五模头(6)和第七模头(8)的螺旋体的锥面上设置有中心螺旋流道(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生物降解的7层阻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头(3)和第四模头(5)的螺旋体的锥面上设置有圆周阵列螺纹线流道(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生物降解的7层阻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模头(4)的下端为圆环形,第三模头(4)的上端为螺旋状,第三模头(4)和第五模头(6)上端的锥面上设置有分支螺旋流道(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生物降解的7层阻隔模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模头(3)加入热封层用pe原料,作为热封层,第二模头(4)加入生物降解原料,第三模头(5)加入eva-酯酸乙烯共聚物,第四模头(6)加入生物降解原料,第五模头(7)加入pa、evoh或pvdc阻隔原料,第六模头(7)加入tie粘合剂,第七模头(8)加入pe。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塑料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全生物降解的7层阻隔模具,包括模体,所述模体上端面的中部设置有竖直状的模芯,所述模芯上从下到上依次套接有第一模头、第二模头、第三模头、第四模头、第五模头、第六模头和第七模头,所述第七模头的上端连接有模盖,所述模芯的顶端通过螺纹连接有模口,所述模口位于模盖的内侧,所述模口与模盖之间设置有成型腔,所述第一模头、第二模头、第四模头、第五模头和第七模头的结构相同,均设置有平面流道层和螺旋体,螺旋体的进口端与平面流道层的出口端同心配合,该模具生产7层共挤阻隔性降解薄膜,解决单层可降解薄膜难加工、强度低的问题,模具内部结构简化原料无残留,流道无死角,原料不易分解。

技术研发人员:汪元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海菲尔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3
技术公布日:2020.08.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