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流板的平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94033发布日期:2021-05-11 14:40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流板的平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分流板的平衡结构。



背景技术:

热流道分流板主体是热流道系统的中心部件,它将主流道喷嘴传输来的塑料熔体经流道分送到各主射点喷嘴。分流板主体可以使模具的型腔均匀填充,塑料平衡流动,系统热量平衡。分流板主体系列有x型、h型、i型、y型、k型、其它等。热流道分流板主体的加热方式有两种,一是内加热,即设置加热棒在流道中,从流道内部加热塑料。另一种是外加热,一般是在与流道平行的方向上开设加热孔,内插加热棒或安装加热圈,从流道外部对流道进行加热。这两种方式相比较而言,内加热方式热效率较高,但是容易造成热流道系统内局部过热,而且增大了熔体的流动阻力;外加热方式虽然不会产生局部过热且流道内流动阻力小,流道容易加工,加热装置易购买,维修方便,但加热效率低。

但现有技术中的分流板主体,制造工艺复杂,特别对于多层的分流板主体,制作困难,制作成本高,现需一种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的分流板主体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流板的平衡结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流板的平衡结构,包括主射咀、分流板主体和中间介子,所述分流板主体纵向贯穿开设有通道、且对称设置有两条第一深孔槽和两条第二深孔槽,所述通道位于两条第一深孔槽上方,两条所述第一深孔槽位于两条第二深孔槽上方,所述主射咀嵌设在分流板主体上端中间部分,且主射咀与通道连通,所述中间介子嵌设在分流板主体下端中间部分。

优选的,所述通道两端连接有第一堵头,开设有第一流道,两条所述第一深孔槽开口端分别连接有第二堵头,开设有两条第二流道,两条所述第二深孔槽开口端连接有第三堵头,且两条第二深孔槽中间部分均安装有连接堵头,开设有四条第三流道。

优选的,所述第一流道两端分别与两条第二流道中间部分连接,两条所述第二流道两端分别与四条第三流道的中间部分连接,任一条所述第三流道的两端均向下延伸开设有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主射咀外圆周端面安装有主射加热圈。

优选的,所述分流板主体内还对称设置有两条发热管。

优选的,所述通道、两条第一深孔槽和两条第二深孔槽均与水平面平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道两端与第一堵头连接,两条所述第一深孔槽开口端分别连接第二堵头,两条所述第二深孔槽开口端连接第三堵头,且两条第二深孔槽中间部分均安装有连接堵头,通过铣床可直接加工通道、第一深孔槽和第二深孔槽,再通过第一堵头、第二堵头、第三堵头和连接堵头分别开设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其制作方法简单实用,达到了降低制作成本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第一流道两端分别与两条第二流道中间部分连接,两条第二流道两端分别与四条第三流道的中间部分连接,任一条第三流道的两端均向下延伸开设有出料口,且通道、两条第一深孔槽和两条第二深孔槽均与水平面平行,注塑料在第一流道时可平均流入两条第二流道,再从第二流道均匀的流入四条第三流道,最后由第三流道均匀的流出出料口,可使每个出料口的平均出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流板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及名称如下:

1、主射咀;2、分流板主体;3、中间介子;4、通道;5、第一深孔槽;6、第二深孔槽;7、第一堵头;8、第一流道;9、第二堵头;10、第二流道;11、第三堵头;12、连接堵头;13、第三流道;14、出料口;15、主射加热圈;16、发热管;17、上介子;18、下介子;19、堵头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分流板的平衡结构,包括主射咀1、分流板主体2和中间介子3,所述分流板主体2纵向贯穿开设有通道4、且对称设置有两条第一深孔槽5和两条第二深孔槽6,所述通道4位于两条第一深孔槽5上方,两条所述第一深孔槽5位于两条第二深孔槽6上方,所述主射咀1嵌设在分流板主体2上端中间部分,且主射咀1与通道4连通,所述中间介子3嵌设在分流板主体2下端中间部分。

其中,通道4、两条第一深孔槽5以及两条第二深空槽6均通过钻床从分流板主体2侧端钻入开孔,通道4两侧嵌入第一堵头7,通道4位于两个第一堵头之间部分为第一流道8,第二堵头9嵌入第一深孔槽5开口端,第一深孔槽5其剩余部分形成第二流道10,第三堵头11嵌入第二深孔槽6开口端,然后通过连接堵头12嵌入任意一条第二深孔槽6一分为二,形成两条长度相等的第三流道13。

具体的,分流板主体2上端还设置有多个上介子17、下端设置有多个下介子18以及两个堵头固定块19,其中,两个堵头固定块19连接分流板主体2下端用于固定两个连接堵头12。

具体的,自上而下,从分流板主体2上端钻入第一流道8中间部分,且与主射咀1连通;从分流板主体2上端钻入第一流道8两端并贯穿至两条第二流道10的中间部分,形成连通第一流道8和第二流道10的接口,该接口上端通过上介子17封闭;自下而上,从分流板主体2下端钻入第三流道13中间部分,且贯穿至第二流道10的侧端,形成连通第二流道10与第三流道的接口,该接口下端通过下介子密封;从分流板主体2下端钻入第三流道13的侧端,形成的开口,该开口为出料道14。

具体的,主射加热圈15发热,用于保持主射咀1流道内的温度。

具体的,两条发热管16用于加热分流板主体2,使第一流道8、第二流道10以及第三流道保持温度,防止注塑料在流道内凝结。

具体的,中间介子3、下介子18和上介子17均用于连接模具本体,并可以使分流道主体2与水平面保持平行。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分流板的平衡结构,包括主射咀(1)、分流板主体(2)和中间介子(3),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主体(2)纵向贯穿开设有通道(4)、且对称设置有两条第一深孔槽(5)和两条第二深孔槽(6),所述通道(4)位于两条第一深孔槽(5)上方,两条所述第一深孔槽(5)位于两条第二深孔槽(6)上方,所述主射咀(1)嵌设在分流板主体(2)上端中间部分,且主射咀(1)与通道(4)连通,所述中间介子(3)嵌设在分流板主体(2)下端中间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板的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4)两端连接有第一堵头(7),开设有第一流道(8),两条所述第一深孔槽(5)开口端分别连接有第二堵头(9),开设有两条第二流道(10),两条所述第二深孔槽(6)开口端连接有第三堵头(11),且两条第二深孔槽(6)中间部分均安装有连接堵头(12),开设有四条第三流道(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流板的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8)两端分别与两条第二流道(10)中间部分连接,两条所述第二流道(10)两端分别与四条第三流道(13)的中间部分连接,任一条所述第三流道(13)的两端均向下延伸开设有出料口(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板的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射咀(1)外圆周端面安装有主射加热圈(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板的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主体(2)内还对称设置有两条发热管(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板的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4)、两条第一深孔槽(5)和两条第二深孔槽(6)均与水平面平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流板的平衡结构,包括主射咀、分流板主体和中间介子,所述分流板主体纵向贯穿开设有通道、且对称设置有两条第一深孔槽和两条第二深孔槽,所述通道位于两条第一深孔槽上方,两条所述第一深孔槽位于两条第二深孔槽上方,所述主射咀嵌设在分流板主体上端中间部分,且主射咀与通道连通,所述中间介子嵌设在分流板主体下端中间部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在模具中将注塑料平均分至多个注塑型腔内,且其制作方法简单,可降低其制作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肖吉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模硕实业(东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0
技术公布日:2021.05.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