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胎槽预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78742发布日期:2022-04-09 08:30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纤维胎槽预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圈辅助生产工具,特别是一种碳纤维胎槽预型结构。


背景技术:

2.轮辋俗称轮圈,是在车轮上周边安装和支撑轮胎的部件,与轮辐组成车轮。轮辋和轮辐可以是整体式的、永久连接式的或可拆卸式的。
3.为了降低车辆的重量,提高行车效率,经常会采用碳纤维材料,碳纤维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具有耐高温、抗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外形呈纤维状、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由于其石墨微晶结构沿纤维轴择优取向,因此沿纤维轴方向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碳纤维的密度小,因此比强度和比模量高。
4.但是现有的碳纤维轮圈模具在脱模时,往往采用硬拆的方式,直接将成型后的轮圈从预制模具上剥落,但是强行剥落容易导致原本就是柔性的碳纤维轮圈变形,成型后的轮圈不规则或者外表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纤维胎槽预型结构,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碳纤维胎槽预型结构,包括:
8.第一接触层,用于定型碳纤维;
9.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层外周面的第二接触层,用于定型碳纤维;
10.设置在所述第二接触层外周面的第三接触层,用于定型碳纤维;
11.所述第一接触层、第二接触层、第三接触层均可拆卸。
12.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接触层的内圈设有一凸沿,所述凸沿高于所述第二接触层与第三接触层。
13.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凸沿的相对位置上还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第二接触层相适配。
14.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二接触层与第三接触层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三接触层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接触层的内径。
15.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接触层、第二接触层与第三接触层均由至少两个分片构成。
16.作为进一步改进的,还包括有上固定盘与下固定盘,所述上固定盘与下固定盘形成一腔道,用于固定所述碳纤维。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拆卸设置的第一接触层、第二接触层与第三接触层,让碳纤维不断的在第一接触层、第二接触层与第三接触层内成圈固定,直至形成需要的轮圈结构层,再从外部,即第三接触层开始,依次拆除第三接触层、第二接触层、第一接触层,使成型后的
碳纤维轮圈能够较为轻易的被拆卸下来,不需要通过暴力硬拆的方式,减少对轮圈的破坏。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胎槽预型结构的爆炸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胎槽预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面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胎槽预型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6.参照图1-4所示,一种碳纤维胎槽预型结构,包括:第一接触层1,用于定型碳纤维;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层1外周面的第二接触层2,用于定型碳纤维;设置在所述第二接触层2外周面的第三接触层3,用于定型碳纤维;所述第一接触层1、第二接触层2、第三接触层3均可拆卸,通过可拆卸设置的第一接触层1、第二接触层2与第三接触层3,让碳纤维不断的在第一接触层1、第二接触层2与第三接触层3内成圈固定,直至形成需要的轮圈结构层,再从外部,即第三接触层3开始,依次拆除第三接触层3、第二接触层2、第一接触层1,使成型后的碳纤维轮圈能够较为轻易的被拆卸下来,不需要通过暴力硬拆的方式,减少对轮圈的破坏。
2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层1的内圈设有一凸沿11,所述凸沿11高于所述第二接触层2与第三接触层3,使碳纤维平摊在凸沿11、第二接触层2与第三接触层3的内圈层上,对碳纤维进行定型,并在成型后加热碳纤维,使碳纤维热塑成型后,再分别将第三接触层3、第二接触层2、第一接触层1拆除。
28.进一步地,所述凸沿11的相对位置上还设置有环形凹槽12,所述环形凹槽12与所述第二接触层2相适配,能够保证第二接触层2与第一接触层1紧密的贴合力,进而对第一接触层1内的碳纤维施压固定。
2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触层2与第三接触层3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三接触层3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接触层2的内径,通过分层的第二接触层2与第三接触层3,一方面逐层递进的结构能够与轮圈的结构适配,一方面能够施加多层限制力,紧固住轮圈,避免轮圈在热固过程中胀开。
3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层1、第二接触层2与第三接触层3均由至少两个分片构成,使第一接触层1、第二接触层2与第三接触层3达到可拆卸,在轮圈需要取出时,从外向内逐层拆卸,在需要重新塑造新的轮圈后又重新组装,重新在第一接触层1、第二接触层2与第三接触层3内圈可以缠绕碳纤维。
31.进一步地,还包括有上固定盘4与下固定盘5,所述上固定盘4与下固定盘5形成一腔道,用于固定所述碳纤维,当成圈后的碳纤维需要热固时,将上固定盘4与下固定盘5锁紧在第一接触层1、第二接触层2与第三接触层3外侧,使碳纤维轮圈露在腔道上,再将上固定盘4与下固定盘5架设到转动装置上,转动上固定盘4与下固定盘5,使碳纤维轮圈在热风机下受热固化成型,当成型后的碳纤维轮圈需要取下时,依次拆下上固定盘4与下固定盘5、第三接触层3、第二接触层2、第一接触层(1)即可。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碳纤维胎槽预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触层(1),用于定型碳纤维;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层(1)外周面的第二接触层(2),用于定型碳纤维;设置在所述第二接触层(2)外周面的第三接触层(3),用于定型碳纤维;所述第一接触层(1)、第二接触层(2)、第三接触层(3)互相之间均可拆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胎槽预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层(1)的内圈设有一凸沿(11),所述凸沿(11)高于所述第二接触层(2)与第三接触层(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纤维胎槽预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沿(11)的相对位置上还设置有环形凹槽(12),所述环形凹槽(12)与所述第二接触层(2)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胎槽预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层(2)与第三接触层(3)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三接触层(3)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接触层(2)的内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碳纤维胎槽预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层(1)、第二接触层(2)与第三接触层(3)均由至少两个分片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胎槽预型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上固定盘(4)与下固定盘(5),所述上固定盘(4)与下固定盘(5)形成一腔道,用于固定所述碳纤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碳纤维胎槽预型结构,包括:第一接触层,用于定型碳纤维;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层外周面的第二接触层,用于定型碳纤维;设置在所述第二接触层外周面的第三接触层,用于定型碳纤维;所述第一接触层、第二接触层、第三接触层均可拆卸,通过可拆卸设置的第一接触层、第二接触层与第三接触层,让碳纤维不断的在第一接触层、第二接触层与第三接触层内成圈固定,直至形成需要的轮圈结构层,再从外部,即第三接触层开始,依次拆除第三接触层、第二接触层、第一接触层,使成型后的碳纤维轮圈能够较为轻易的被拆卸下来,不需要通过暴力硬拆的方式,减少对轮圈的破坏。减少对轮圈的破坏。减少对轮圈的破坏。


技术研发人员:邱义良 柯跃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市碳谷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0
技术公布日:2022/4/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