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厚薄印缺陷的方法和验证模具与流程

文档序号:35962886发布日期:2023-11-09 01:4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解决厚薄印缺陷的方法和验证模具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注塑产品表面缺陷解决,具体涉及一种解决厚薄印缺陷的方法和验证模具。


背景技术:

1、塑料制品由于其易加工、质轻等优势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人们对于产品外观要求越来越高。厚薄印是注塑产品表面缺陷中非常典型的一种。厚薄印的出现,极大降低了产品的外观质量,限制了产品在外观件上的应用。

2、目前研究人员关于减轻厚薄印外观缺陷问题的方式主要是修改特定模具结构适用特定的产品,缺少一种对厚薄印影响程度及产生原因的通用方法,以在设计阶段对产品结构等进行优化和筛选。

3、因此,设计一种简单、高效且全面的解决厚薄印缺陷的方法和验证模具在表面缺陷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的部分或者全部,提供一种解决厚薄印缺陷的方法和验证模具,用于解决验证产品是否产生厚薄印缺陷,用于为厚薄印得解决提供低成本、全面、可接受地最优方案。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解决厚薄印缺陷的方法,包括:

4、步骤一,获取产品的设计生产参数,

5、步骤二,依据所获取的产品的设计生产参数,利用验证模具进行生产而获得验证品,

6、步骤三,判断验证品是否存在厚薄印缺陷,如果验证品存在厚薄印缺陷,则修改产品的设计生产参数,并重复步骤一到步骤三,直至验证品不存在厚薄印缺陷。

7、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一中,产品的设计生产参数包括产品结构的薄厚比、产品结构的过渡长度,以及产品的材料参数。

8、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三中,如果验证品存在厚薄印缺陷,则可以修改产品结构的薄厚比、产品结构的过渡长度,以及产品的材料参数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并且修改产品的设计生产参数按照产品结构的薄厚比增加、产品结构的过渡长度增加、产品的材料的收缩率降低进行优先等级排列,如果上一级到达修改上限仍存在厚薄印缺陷,再修改产品的设计生产参数的下一级。

9、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的产品是已经生产出的存在厚薄印缺陷的产品,或者是未生产、处于设计阶段但结构设计上有厚薄印风险的产品。

10、在一个实施例中,利用验证模具进行生产中包括:

11、分步骤一,调整所述验证模具,使得其满足所获取的产品的设计生产参数,并将所述验证模具安装到注塑机,

12、分步骤二,利用注塑机进行注模以生产出验证品。

13、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应用于上述的解决厚薄印缺陷的方法的验证模具,包括:

14、前模,

15、与所述前模匹配设置的后模,在所述后模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前模的安装槽,

16、用于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处的镶件,所述镶件用于适应性改变产品结构的薄厚比或过渡长度。

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镶件包括调节薄厚比镶件和调节过渡长度镶件,

18、其中,所述调节过渡长度镶件为多个用于选择性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处,并且,至少两个所述调节过渡长度镶件的过渡长度不同。

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薄厚比镶件为多个用于选择性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处,并且,至少两个所述调节薄厚比镶件的高度不同,

20、或,在所述调节薄厚比镶件与所述后模直接设置顶伸机构用于调节所述调节薄厚比镶件的高度。

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伸机构构造为穿过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向所述调节薄厚比镶件方向延伸的顶伸螺杆,所述顶伸螺杆与所述后模螺纹连接,所述顶伸螺杆的上端间隙式插入到所述调节薄厚比镶件的下端。

22、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后模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安装槽,在各所述安装槽处选择性设置有所述镶件。

23、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解决厚薄印缺陷的方法可以不限定某种产品,并应用于产品的不同阶段,用于解决验证产品是否产生厚薄印缺陷,用于为厚薄印得解决提供低成本、全面、可接受地最优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解决厚薄印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厚薄印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产品的设计生产参数包括产品结构的薄厚比、产品结构的过渡长度,以及产品的材料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决厚薄印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三中,如果验证品存在厚薄印缺陷,则可以修改产品结构的薄厚比、产品结构的过渡长度,以及产品的材料参数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并且修改产品的设计生产参数按照产品结构的薄厚比增加、产品结构的过渡长度增加、产品的材料的收缩率降低进行优先等级排列,如果上一级到达修改上限仍存在厚薄印缺陷,再修改产品的设计生产参数的下一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解决厚薄印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的产品是已经生产出的存在厚薄印缺陷的产品,或者是未生产、处于设计阶段但结构设计上有厚薄印风险的产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解决厚薄印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利用验证模具进行生产中包括:

6.一种应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解决厚薄印缺陷的方法的验证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验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镶件包括调节薄厚比镶件和调节过渡长度镶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验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薄厚比镶件为多个用于选择性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处,并且,至少两个所述调节薄厚比镶件的高度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验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伸机构构造为穿过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向所述调节薄厚比镶件方向延伸的顶伸螺杆,所述顶伸螺杆与所述后模螺纹连接,所述顶伸螺杆的上端间隙式插入到所述调节薄厚比镶件的下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验证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模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安装槽,在各所述安装槽处选择性设置有所述镶件。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解决厚薄印缺陷的方法和验证模具,解决厚薄印缺陷的方法包括步骤一,获取产品的设计生产参数;步骤二,依据所获取的产品的设计生产参数,利用验证模具进行生产而获得验证品;步骤三,判断验证品是否存在厚薄印缺陷,如果验证品存在厚薄印缺陷,则修改产品的设计生产参数,并重复步骤一到步骤三,直至验证品不存在厚薄印缺陷,该解决厚薄印缺陷的方法可以不限定某种产品,并应用于产品的不同阶段,用于解决验证产品是否产生厚薄印缺陷,用于为厚薄印得解决提供低成本、全面、可接受地最优方案。

技术研发人员:吴家慧,冉方刚,李明哲,姬国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