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油桶加热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油桶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2.近些年来,随着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塑胶模具是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射、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模具的简称,一般制备塑胶油桶的模具需要加热至一定的温度才能稳定的加工出合格的产品,这就需要加热设备进行加热,但是缺少对于余热的回收利用的装置。
3.现有技术中,专利号cn213797600u中提出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通过设置定模和动模,在定模从内到外依次设有型腔、均热板、加热网、电动推杆、吸热板、流动层、隔热板等,在动模设有喷头和限位杆,在加热网工作后,电动推杆回缩,加热网上的余热被吸热板回收,吸热板吸收热量传递到流动层的空气中,通过空气带动热量进行回收利用,在需要的时候通过释放吸热板上的单向阀,对装置进行预热,提高了装置对余热的回收利用,有效提升了装置的预处理和快速降温的工作效率,但是该装置只能适用固定尺寸的模具,无法适用于多种尺寸大小不同的模具;具体的,针对不同尺寸的模具,动模中的喷头无法插入与模具上的冷却管,会导致均热板无法起到快速降温的作用,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是解决不同尺寸的模具装入均热板内时,均热板与冷却管相配合进行快速降温的问题,提供一种塑料油桶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种塑料油桶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余热回收箱,所述余热回收箱包括定模和动模以及设于动模底端用于限制动模和定模移动的限位杆,所述定模包括均热板、吸热板、加热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包括第一滑轨、滑块、喷头,所述动模底端开有方形凹槽,所述凹槽位于限位杆内侧,所述第一滑轨水平设于凹槽的内壁,所述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上开有呈竖直方向的孔洞,所述喷头底端穿过孔洞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滑块上,所述喷头的顶端位于凹槽的内部连接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向外延伸至动模侧壁外,所述吸热板上端面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滑动设有用于推动加热网的斜向推动杆,所述推动杆通过加热网以可拆卸的方式与均热板连接,所述均热板尺寸与预设模具的尺寸相配合。
6.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热板内设有与喷头外壁相匹配的冷却管。
7.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和定模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动模包括第一滑轨、滑块、喷头,所述动模底端开有方形凹槽,所述第一滑轨水平设于凹槽的内壁,所述滑块与第一滑轨滑
动连接,所述滑块上开有呈竖直方向的孔洞,所述喷头底端穿过孔洞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滑块上,所述喷头的顶端位于凹槽的内部连接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向外延伸至动模侧壁外,通过移动滑块在第一滑轨上的位置,调整喷头位置与均热板位置相配合;通过设置吸热板上端面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滑动设有斜向推动杆,所述推动杆通过加热网以可拆卸的方式与均热板连接,所述均热板尺寸与预设模具尺寸相配合,通过调整均热板和均热板内模具的尺寸,使得该装置可以在不影响余热回收利用的同时,适用于多种不同尺寸的模具,提高装置操作的灵活性,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1.图中:1.定模,2.动模,21.第一滑轨,22.滑块,221.孔洞,23.喷头,24. 凹槽,241.伸缩管,3.限位杆,4.均热板,41.冷却管,5.吸热板,51.第二滑轨,511.推动杆,6.加热网,7.流动层,8.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塑料油桶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余热回收箱,所述余热回收箱包括定模1和动模2以及设于动模2底端用于限制动模2和定模1移动的限位杆3,所述定模1包括均热板4、吸热板5、加热网6,所述动模2包括第一滑轨21、滑块22、喷头23,所述动模2底端开有方形凹槽24,所述凹槽24位于限位杆3内侧,所述第一滑轨21水平设于凹槽 24的内壁,所述滑块22与第一滑轨21滑动连接,所述滑块22上开有呈竖直方向的孔洞221,所述喷头23底端穿过孔洞221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滑块22 上,所述喷头23的顶端位于凹槽24的内部连接有伸缩管241,所述伸缩管241 向外延伸至动模2侧壁外,所述吸热板5上端面设有第二滑轨51,所述第二滑轨51上滑动设有用于推动加热网6的斜向推动杆511,所述推动杆511通过加热网6以可拆卸的方式与均热板4连接,所述均热板4尺寸与预设模具的尺寸相配合。
14.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网6在推动杆511的带动下,与均热板4进行配合,对模具进行加热;推动杆511缩回,带动加热网6缩回,加热网6与吸热板5 相互接触,吸热网6上的余热被吸热板5吸收,热量传递到吸热板5与定模1 外壁之间的流动层7中,流动层7中的空气受热升温,吸热板6与流动层7通过单向阀8相连通,在需要对模具进行加热前,打开单向阀8,使得流动层7中的热空气对均热板4进行预加热,使得余热可以回收再利用。
15.本实施例中,所述均热板4内设有与喷头23外壁相匹配的冷却管41,使得喷头23与冷却管41连接,加快模具的降温,所述动模2和定模1连接处设有密封圈,连接更加紧密,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16.本实施例中,在安装模具时,调整推动杆511在第一滑轨51上的位置,推动杆511带动加热网6移动到预设位置,用于支撑限制均热板4以及位于均热板4内部的模具,调整滑块22在第一滑轨51上的位置,使得喷头23的位置与均热板4上冷却管41的位置相配合,实现对
模具的快速冷却,提高工作效率;在安装其他尺寸模具时,调整推动杆511在第一滑轨51上的位置,使得加热网 6可以适用于该尺寸下的模具,调整滑轨22在第一滑轨51上的位置,是喷头 23的位置与该尺寸下的均热板4上冷却管41的位置相配合,即喷头23的喷嘴与冷却管41的管口相互对应,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17.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1.一种塑料油桶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余热回收箱,所述余热回收箱包括定模(1)和动模(2)以及设于动模(2)底端用于限制动模(2)和定模(1)移动的限位杆(3),所述定模(1)包括均热板(4)、吸热板(5)、加热网(6),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2)包括第一滑轨(21)、滑块(22)、喷头(23),所述动模(2)底端开有方形凹槽(24),所述凹槽(24)位于限位杆(3)内侧,所述第一滑轨(21)水平设于凹槽(24)的内壁,所述滑块(22)与第一滑轨(21)滑动连接,所述滑块(22)上开有呈竖直方向的孔洞(221),所述喷头(23)底端穿过孔洞(221)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滑块(22)上,所述喷头(23)的顶端位于凹槽(24)的内部连接有伸缩管(241),所述伸缩管(241)向外延伸至动模(2)侧壁外,所述吸热板(5)上端面设有第二滑轨(51),所述第二滑轨(51)上滑动设有用于推动加热网(6)的斜向推动杆(511),所述推动杆(511)通过加热网(6)以可拆卸的方式与均热板(4)连接,所述均热板(4)尺寸与预设模具的尺寸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油桶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热板(4)内设有与喷头(23)外壁相匹配的冷却管(4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油桶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2)和定模(1)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油桶生产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属于塑料油桶加热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动模包括第一滑轨、滑块、喷头,所述动模底端开有方形凹槽,第一滑轨水平设于凹槽的内壁,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上开有孔洞,喷头穿过孔洞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滑块上,喷头的顶端位于凹槽的内部连接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向外延伸至动模侧壁外,通过移动滑块在第一滑轨上的位置,调整喷头位置与均热板位置相配合;通过设置吸热板上端面设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滑动设有斜向推动杆,所述推动杆通过加热网以可拆卸的方式与均热板连接,使得该装置可以在不影响余热回收利用的同时,适用于多种不同尺寸的模具,提高工作效率。作效率。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姚先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宁万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9
技术公布日:202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