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内装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96515发布日期:2023-06-17 23:45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内装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注塑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模内装配设备及模内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1、模内装配技术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在一个注塑模具内,通过焊接、搭扣配合或不相容工艺的成型技术,模内装配技术能够获得质量和性能更加稳定的塑件,不会出现二次操作常有的翘曲变形或收缩超差问题,且直接从模具生产出最终部件,避免了半成品的生成环节。现有技术中,模内装配技术常采用共注塑不相容材料模内装配成型技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无结合力的聚合物材料来一次成型所需产品,这使得模内装配技术需要一系列自动化生产技术来控制设备运行,使得模内装配设备十分复杂且体积庞大,占据了大量的空间,也使得模内装配设备的操作变得十分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模内装配设备,能够解决传统模内装配设备体积庞大和操作繁琐的问题。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内装配设备,包括:

3、底座;

4、定模,所述定模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定模用于与动模之间注塑形成有第一注塑件和第二注塑件;

5、两块滑块,两块所述滑块分别设于所述定模的两侧并可滑移地连接于所述底座,两块所述滑块上均开设有安装槽,两块所述滑块靠近所述定模一侧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一条状孔,所述第一条状孔与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第一条状孔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水平方向;

6、两个导向块,两个所述导向块分别可滑移地设于两个所述安装槽内,两个所述导向块上均开设有第二条状孔,所述第二条状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水平方向呈夹角;

7、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和第二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定模的一侧并与所述滑块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块沿所述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定模的一侧并与所述导向块连接,以驱动所述导向块沿所述水平方向移动;

8、搬运组件,所述搬运组件穿设于所述第一条状孔内和所述第二条状孔内,所述滑块和所述导向块可带动所述搬运组件平移和升降,所述搬运组件用于搬运所述第一注塑件或所述第二注塑件,以使所述第一注塑件和所述第二注塑件相互配合连接。

9、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通过驱动滑块和导向块水平移动,使搬运组件搬运和搬运第一注塑件或第二注塑件,便能完成第一注塑件和第二注塑件相互配合连接,避免了二次操作常有的翘曲变形或收缩超差问题,且模内装配完成后无需人员二次组装,减少了装配过程中因人为因素造成对成品的损坏,整个模内装配过程简单,简化了模内装配设备的操作流程。将第一直线驱动机构设于定模的一侧,第二直线驱动机构设于定模的一侧,并将滑块和导向块设于定模的两侧,通过简单紧凑的结构便能完成整个模内装配流程,减小了模内装配设备的体积,节省了模内装配设备占据的空间。

1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内装配设备,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连接有第一推动板和第一推动杆,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推动板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推动板沿所述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推动板与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内装配设备,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丝杆、导杆和第一螺母座,所述第一螺母座设于所述第一推动板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母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板上开设有第一导孔,所述导杆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导杆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孔内。

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内装配设备,所述第一推动板上开设有避让槽,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连接有第二推动板和第二推动杆,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推动板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推动板沿所述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推动板与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块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穿设于所述避让槽内,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均设于所述定模的同一侧。

1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内装配设备,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丝杆和第二螺母座,所述第二螺母座设于所述第二推动板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母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板上开设有第二导孔,所述导杆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孔内。

1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内装配设备,所述搬运组件包括活动杆和吸盘,所述活动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条状孔内和所述第二条状孔内,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穿设于另一所述第一条状孔内和另一所述第二条状孔内,并可沿所述第一条状孔和所述第二条状孔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吸盘设于所述活动杆靠近所述定模的一侧上,所述吸盘用于吸附所述第一注塑件或所述第二注塑件。

1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内装配设备,还包括限位块和两块挡块,两块所述挡块设于所述滑块靠近所述定模的一侧,两块所述挡块之间形成有竖直的滑道,所述滑道与所述第一条状孔连通,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活动杆上,所述限位块可滑移地设于所述滑道内。

1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内装配设备,还包括滑槽座,所述滑槽座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滑槽座上的滑槽长度方向与所述滑块的滑移方向一致,所述滑块可滑移地连接于所述滑槽座。

1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内装配设备,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顶盖与所述安装槽对应设置。

1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内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连接有第一推动板和第一推动杆,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推动板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推动板沿所述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推动板与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内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丝杆、导杆和第一螺母座,所述第一螺母座设于所述第一推动板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母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板上开设有第一导孔,所述导杆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导杆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内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板上开设有避让槽,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连接有第二推动板和第二推动杆,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推动板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推动板沿所述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推动板与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块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穿设于所述避让槽内,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均设于所述定模的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内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丝杆和第二螺母座,所述第二螺母座设于所述第二推动板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母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板上开设有第二导孔,所述导杆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组件包括活动杆和吸盘,所述活动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条状孔内和所述第二条状孔内,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穿设于另一所述第一条状孔内和另一所述第二条状孔内,所述活动杆可沿所述第一条状孔和所述第二条状孔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吸盘设于所述活动杆靠近所述定模的一侧上,所述吸盘用于吸附所述第一注塑件或所述第二注塑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内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块和两块挡块,两块所述挡块设于所述滑块靠近所述定模的一侧,两块所述挡块之间形成有竖直的滑道,所述滑道与所述第一条状孔连通,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活动杆上,所述限位块可滑移地设于所述滑道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槽座,所述滑槽座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滑槽座上的滑槽长度方向与所述滑块的滑移方向一致,所述滑块可滑移地连接于所述滑槽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所述第一顶针和所述第二顶针均设于所述定模上,所述第一顶针和所述第二顶针分别用于顶出所述第一注塑件和所述第二注塑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顶盖与所述安装槽对应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内装配设备,涉注塑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定模,滑块、导向块、定模、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第二直线驱动机构和搬运组件,定模用于与动模之间注塑形成有第一注塑件和第二注塑件;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和第二直线驱动机构分别驱动滑块和导向块移动,滑块和导向块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条状孔和第二条状孔,搬运组件穿设于第一条状孔内和第二条状孔内;搬运组件用于搬运第一注塑件或第二注塑件,以使第一注塑件和第二注塑件相互配合连接。通过驱动滑块和导向块,从而带动搬运组件完成模内装配流程,整个模内装配过程简单,简化了模内装配设备的操作流程,且结构简单紧凑,节省了模内装配设备占据的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杨名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精英制模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