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34413发布日期:2023-06-10 01:52阅读:30来源:国知局
拉链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拉链注塑模具的,特别是拉链注塑模具的。


背景技术:

1、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为了减少繁重的模具设计和制造工作量,注塑模大多采用了标准模架。

2、拉链链带在生产时,需要用到注塑模具,现有的拉链链带注塑模具大多采用风冷或者水冷进行散热,而水冷散热成本较高,需要用到水泵和循环水箱等设备,且注塑模具在生产时,上模会与下模瞬间接触,下模无法进行缓冲。为此,申请号201922213111 .1 公开了一种拉链链带注塑模具。本实用新型通过上模、下模、支撑板、第一通孔、横板、第二通孔、底板、散热结构、底座和减震结构的设置,使拉链链带注塑模具,具备可以降低注塑模具的冷却成本,且方便对注塑模具进行保护,防止下模与上模进行无缓冲式接触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拉链链带注塑模具其冷却成本较高,所需设备较多,且无法防止下模与上模进行无缓冲式接触,从而导致下模易出现损坏的问题。

3、上述产品虽然能够缓解上下模具之间的缓冲,但是也将下模具也变成的动模具,两个动模具配合相比动静模具之间的配合更容易出现误差,因为动模具在长久活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磨损,且动模具的磨损程度会大于静模具,并且在下模具的下方设置减震结构,随着减震结构长久运行其减震效果难免会又所下降,进而减震结构会无法将下模具牢固的顶在上模具下端面,不利于上下模具之间的配合,而减震结构性能下降之后,还要移走上方的下模具及其相关结构,减震结构不易维护、更换,最后只有下模具下端设有冷却结构,不利于上模具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拉链注塑模具,能够使其在缓解上下模具之间的冲击时,不会降低上下模具之间的长久配合精度,而且减震结构易于更换、维护,同时能够实现对上下模具的整体散热,利于模具整体冷却。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拉链注塑模具,包含下模具主体、上模具主体,包括下底板、下冷却箱体、下排风口、下进风口、下进风管、下冷风扇、下装配孔、第一散热翅片、第二散热翅片、导向通孔、减震环、减震弹簧、导向滑杆、导向管、上底板、上冷却箱体、上排风口、上进风口、上进风管、上冷风扇、上装配孔、上导向管、上固定板、第三散热翅片、第四散热翅片,所述下底板上端面设有下冷却箱体,下冷却箱体左右两端箱壁分别设有下进风口、下排风口,下进风口内孔设有下进风管,下进风管内孔设有下冷风扇,下冷却箱体上端面设有下装配孔,下装配孔内孔固定有下模具主体,下模具主体上端伸出下冷却箱体上端面,下冷却箱体内部的下模具主体前后端面均设有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散热翅片,下冷却箱体内部的下模具主体左中右端面均设有左右方向设置的第二散热翅片,下冷却箱体上端面设有若干个导向通孔,下模具主体上方设有同轴的减震环,减震环设在下冷却箱体上方,减震环下端面设有与若干个导向通孔一一对应的若干个减震弹簧,每个减震弹簧内孔设有一个同轴的导向滑杆,导向滑杆上端固定在减震环下端面,导向滑杆下端穿过导向通孔,下冷却箱体内底设有与若干个导向滑杆一一对应的若干个导向管,导向滑杆下端伸入导向管内孔,所述上底板设在下冷却箱体上方,上底板下端面设有上冷却箱体,上冷却箱体左右两端箱壁分别设有上进风口、上排风口,上进风口内孔设有上进风管,上进风管内孔设有上冷风扇,上冷却箱体下端面设有上装配孔,上装配孔内孔设有伸入上冷却箱体内部的上导向管,上导向管内孔与下模具主体上端相适应,上导向管上端口设有左右对称的两个上固定板,两个上固定板之间夹有与下模具主体相适应的上模具主体,下模具主体前后端面均设有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三散热翅片,下模具主体上端面、下模具主体左端上固定板左端面、下模具主体右端上固定板右端面均设有左右方向设置的第四散热翅片。

3、作为优选,所述导向通孔、减震弹簧、导向滑杆、导向管同轴,导向滑杆能够在导向通孔、导向管内沿着其轴线滑动。

4、作为优选,所述下排风口排风端、下进风管进风端、上排风口排风端、上进风管进风端均设有防护网。

5、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散热翅片底端固定在下冷却箱体内底。

6、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散热翅片顶端固定在上冷却箱体内底。

7、作为优选,所述减震环、导向滑杆之间采用螺栓固定。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使其在缓解上下模具之间的冲击时,不会降低上下模具之间的长久配合精度,而且减震结构易于更换、维护,同时能够实现对上下模具的整体散热,利于模具整体冷却;通过设置导向通孔、减震环、减震弹簧、导向滑杆、导向管组成的减震结构,能够缓解下模具主体、上模具主体之间的冲击,下模具主体与减震结构无直接连接关系,下模具主体仍是静模具,减震结构的运行不会干扰下模具主体、上模具主体之间的长久配合精度;通过将下模具主体上方设有同轴的减震环以及减震环、导向滑杆之间采用螺栓固定,只需要拆卸减震环就能够完成对减震弹簧的更换,而且下模具主体、上模具主体在分离时,也不会存在其他部件干涉减震环的拆卸、移除,减震结构的维护方便、快捷;通过设置下冷却箱体、下排风口、下进风口、下进风管、下冷风扇、第一散热翅片、第二散热翅片、上冷却箱体、上排风口、上进风口、上进风管、上冷风扇、第三散热翅片、第四散热翅片的方式,能够对下模具主体、上模具主体进行分别散热,进而实现对模具整体的散热。

9、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拉链注塑模具,包含下模具主体(230)、上模具主体(430),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底板(1)、下冷却箱体(2)、下排风口(21)、下进风口(22)、下进风管(221)、下冷风扇(222)、下装配孔(23)、第一散热翅片(2301)、第二散热翅片(2302)、导向通孔(24)、减震环(25)、减震弹簧(251)、导向滑杆(252)、导向管(253)、上底板(3)、上冷却箱体(4)、上排风口(41)、上进风口(42)、上进风管(421)、上冷风扇(422)、上装配孔(43)、上导向管(431)、上固定板(432)、第三散热翅片(4301)、第四散热翅片(4302),所述下底板(1)上端面设有下冷却箱体(2),下冷却箱体(2)左右两端箱壁分别设有下进风口(22)、下排风口(21),下进风口(22)内孔设有下进风管(221),下进风管(221)内孔设有下冷风扇(222),下冷却箱体(2)上端面设有下装配孔(23),下装配孔(23)内孔固定有下模具主体(230),下模具主体(230)上端伸出下冷却箱体(2)上端面,下冷却箱体(2)内部的下模具主体(230)前后端面均设有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散热翅片(2301),下冷却箱体(2)内部的下模具主体(230)左中右端面均设有左右方向设置的第二散热翅片(2302),下冷却箱体(2)上端面设有若干个导向通孔(24),下模具主体(230)上方设有同轴的减震环(25),减震环(25)设在下冷却箱体(2)上方,减震环(25)下端面设有与若干个导向通孔(24)一一对应的若干个减震弹簧(251),每个减震弹簧(251)内孔设有一个同轴的导向滑杆(252),导向滑杆(252)上端固定在减震环(25)下端面,导向滑杆(252)下端穿过导向通孔(24),下冷却箱体(2)内底设有与若干个导向滑杆(252)一一对应的若干个导向管(253),导向滑杆(252)下端伸入导向管(253)内孔,所述上底板(3)设在下冷却箱体(2)上方,上底板(3)下端面设有上冷却箱体(4),上冷却箱体(4)左右两端箱壁分别设有上进风口(42)、上排风口(41),上进风口(42)内孔设有上进风管(421),上进风管(421)内孔设有上冷风扇(422),上冷却箱体(4)下端面设有上装配孔(43),上装配孔(43)内孔设有伸入上冷却箱体(4)内部的上导向管(431),上导向管(431)内孔与下模具主体(230)上端相适应,上导向管(431)上端口设有左右对称的两个上固定板(432),两个上固定板(432)之间夹有与下模具主体(230)相适应的上模具主体(430),下模具主体(230)前后端面均设有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三散热翅片(4301),下模具主体(230)上端面、下模具主体(230)左端上固定板(432)左端面、下模具主体(230)右端上固定板(432)右端面均设有左右方向设置的第四散热翅片(43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通孔(24)、减震弹簧(251)、导向滑杆(252)、导向管(253)同轴,导向滑杆(252)能够在导向通孔(24)、导向管(253)内沿着其轴线滑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排风口(21)排风端、下进风管(221)进风端、上排风口(41)排风端、上进风管(421)进风端均设有防护网(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翅片(2302)底端固定在下冷却箱体(2)内底。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翅片(2302)顶端固定在上冷却箱体(4)内底。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环(25)、导向滑杆(252)之间采用螺栓固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拉链注塑模具,包含下模具主体、上模具主体,包括下底板、下冷却箱体、下排风口、下进风口、下进风管、下冷风扇、下装配孔、第一散热翅片、第二散热翅片、导向通孔、减震环、减震弹簧、导向滑杆、导向管、上底板、上冷却箱体、上排风口、上进风口、上进风管、上冷风扇、上装配孔、上导向管、上固定板、第三散热翅片、第四散热翅片。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使其在缓解上下模具之间的冲击时,不会降低上下模具之间的长久配合精度,而且减震结构易于更换、维护,同时能够实现对上下模具的整体散热,利于模具整体冷却。

技术研发人员:叶显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麦克拉链(嘉兴)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