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中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16944发布日期:2023-07-19 19:54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工中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加工操作设备,特别是一种加工中心。


背景技术:

1、加工中心,又称数控加工中心是由机械设备与数控系统组成的适用于加工复杂零件的高效率自动化机床,其综合加工能力较强,工件一次装夹后能完成较多的加工内容,加工精度较高,就中等加工难度的批量工件,其效率是相比普通设备更高,特别是它能完成许多普通设备不能完成的加工,对形状较复杂,精度要求高的单件加工或中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更为适用。

2、现有的加工中心在对产品进行生产加工时,通常需要手动将坯料管放置进入模具仓的内部,通过气泵对坯料管进行吹塑,使坯料管形成半成品,然后由操作人员将半成品取出,送至下一道工序。由于现有的加工中心在对坯料管进行加工处理时,需要人工将坯料管放置进入模具内,同时需要人工进行取料,致使影响加工中心的生产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加工中心,可以自动的进行上料及下料,以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2、本申请提供一种加工中心,包括:转运机构,所述转运机构具有两夹持杆,通过两所述夹持杆对坯料管进行定位夹持;模具机构,所述模具机构具有成型腔,在所述成型腔的开口位置设置有密封块,所述转运机构将所述坯料管运送到所述成型腔中后,所述坯料管的开口位于所述成型腔的开口位置,所述密封块对所述坯料管的开口进行密封定位;吹塑机构,所述吹塑机构具有吹塑管,所述吹塑管穿过所述密封块进入所述成型腔中所述坯料管内,向所述坯料管内充气。

3、采用如上结构,可以通过转运机构的夹持杆对坯料管进行夹持定位,运送到到模具机构的成型腔。然后由密封块对坯料管的开口进行密封,由吹塑机构的吹塑管向坯料管内充气,完成对坯料管的吹塑。吹塑完成后,还可以由转运机构的夹持杆对坯料管进行夹持,以实现坯料管的下料。由此,可以自动地对坯料管进行上料及下料,以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块设置有两块,所述模具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驱动两块所述密封块接近使所述密封块对所述坯料管的开口进行夹持固定。

5、采用如上结构,通过两块密封块对坯料管的开口进行夹持固定,可以在对坯料管进行密封的同时,实现对坯料管的限位,提高坯料管在吹塑过程中的稳定性。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具机构还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拼合形成所述成型腔;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驱动杆驱动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拼合或分离。

7、采用如上结构,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拼合形成成型腔,从而可以通过使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分离,以便夹持杆对坯料管进行上料及下料。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吹塑机构还包括:第三驱动杆,所述第三驱动杆与所述吹塑管传动连接,驱动所述吹塑管沿所述成型腔的开口方向移动。

9、采用如上结构,可以在夹持杆将坯料管输送到吹塑管对应位置时,通过第三驱动杆驱动吹塑管沿成型腔的开口方向移动,从而使吹塑管伸入坯料管内,对坯料管提供支撑。然后通过第三驱动杆驱动吹塑管沿成型腔的开口方向移动,将坯料管的开口位于密封块对应位置,以便密封块对坯料管的开口进行密封、定位。另外,坯料管吹塑完成后,还可以通过第三驱动杆驱动吹塑管沿成型腔的开口方向移动,从而由吹塑管推动坯料管移动,以使坯料管完成脱模。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沿所述成型腔的开口方向拼合或分离。

11、采用如上结构,通过使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沿成型腔的开口方向拼合或分离,可以在上料时方便夹持杆将坯料管夹持到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

1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模具仓,所述模具机构设置所述模具仓内与所述模具仓卡合连接。

13、采用如上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对模具机构进行更换,从而可以提高加工中心的适配范围。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运机构还包括:第四驱动杆,所述第四驱动杆与所述夹持杆传动连接,驱动两个所述夹持杆接近或分离。

15、采用如上结构,通过第四驱动杆驱动夹持杆接近或分离,从而可以使夹持杆实现对坯料管的夹紧与松开。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运机构还包括: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与所述夹持杆传动连接,驱动两个所述夹持杆转动以改变两个所述夹持杆的朝向。

17、采用如上结构,可以通过转向电机驱动夹持杆转动,从而便于夹持杆夹持固定坯料管后调整坯料管的方向。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运机构还包括:第五驱动杆,所述第五驱动杆朝向所述成型腔延伸,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夹持杆传动连接,驱动所述夹持杆远离或接近所述成型腔。

19、采用如上结构,可以通过第五驱动杆驱动夹持杆对坯料管进行上料及下料。

2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雕刻机,所述雕刻机用于在所述坯料管的表面进行雕刻。

21、采用如上结构,可以通过雕刻机对坯料管的表面进行雕刻,从而可以满足更多的加工需求。

22、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在以下(多个)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技术特征:

1.一种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块设置有两块,所述模具机构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机构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塑机构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沿所述成型腔的开口方向拼合或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机构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机构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机构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技术总结
一种加工中心,包括:转运机构,转运机构具有两夹持杆,通过两夹持杆对坯料管进行定位夹持;模具机构,模具机构具有成型腔,在成型腔的开口位置设置有密封块,转运机构将坯料管运送到成型腔中后,坯料管的开口位于成型腔的开口位置,密封块对坯料管的开口进行密封定位;吹塑机构,吹塑机构具有吹塑管,吹塑管穿过密封块进入成型腔中坯料管内,向坯料管内充气。可以通过转运机构的夹持杆对坯料管进行夹持定位,运送到到模具机构的成型腔。然后由密封块对坯料管的开口进行密封,由吹塑机构的吹塑管向坯料管内充气,完成对坯料管的吹塑。

技术研发人员:张临平,宗海宇,张小宝,刘畅,牛玉文,岳建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