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拉伤的模具以及避免拉伤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94874发布日期:2023-09-09 15:54阅读:30来源:国知局
避免拉伤的模具以及避免拉伤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模具,尤其涉及避免拉伤的模具以及避免拉伤的机构。


背景技术:

1、在工业上,通常会借助模具制作成型物品,模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

2、产品加工时,由于产品自身的需求,通常会在产品的表面设置凸块,利用模具对产品加工后,需要进行脱模操作,但是在脱模的过程中,成品和成型腔之间相互紧贴,从而导致成型结构可能会对形成凸块的部位造成干涉。

3、例如在制作发动机连接管时,发动机连接管的表面通常会设置凸块。传统的模具将发动机连接管制作完成时,通常会直接进行脱模,脱模的过程中,成型部位于凸块的上方,并且凸块和成型腔之间不存在间隙。换句话说,发动机连接管制作完成后,凸块位于成型腔和成型部之间,若强制性将发动机连接管从成型腔脱出,成型结构会对凸块的脱模造成干涉,导致凸块被拉伤,从而会影响发动机连接管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避免拉伤的模具,在制成成品后进行脱模时,能够形成一避让空间,使得在脱模时凸块会从避让空间脱出,从而避免凸块脱出时被拉伤,提高产品制作的质量。

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避免拉伤的模具,在制成成品后进行脱模时,可以限定脱模的方向,避免脱模时偏离方向。

3、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以上至少一个优势,本实用新型提供避免拉伤的模具,用于制作一产品,所述产品具有一凸块,所述产品具有一空腔,所述避免拉伤的模具包括:

4、一模具组件,所述模具组件包括:

5、一上模构件,所述上模构件包括一上模座和一上成型件,所述上成型件具有一上成型腔,所述上模座具有一注塑口;

6、一下模构件,所述上成型件设置于所述上模座靠近所述下模构件的一端,所述上模构件和所述下模构件之间形成至少一成型腔,所述下模构件包括一下模座和一下成型件,所述下成型件设置于所述下模座靠近所述上模座的一端,所述下成型件具有一下成型腔,所述下成型腔和所述上成型腔形成所述成型腔;

7、一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

8、一顶升组件,所述顶升组件包括一第一顶升构件和一第二顶升构件,所述第一顶升构件具有一第一成型部,所述第二顶升构件具有一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一成型部和所述第二成型部均置于所述成型腔,所述第一成型部的尺寸适配于所述空腔的尺寸,并且所述第二成型部的尺寸适配于所述凸块的尺寸;

9、一驱动板,所述第一顶升构件安装于所述驱动板,所述驱动板被可驱动地上下移动,所述第二顶升构件包括至少一第二顶升本体、至少一连接件和一移动件,所述第二顶升本体安装于所述移动件,所述连接件安装于所述移动件和所述驱动板之间,所述连接件被设置能够被压缩,并且所述移动件安装于所述下模座的下方,所述移动件和所述下模座之间间隔预定距离,所述驱动板和所述移动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移动件至所述下模座之间的距离。

1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下模座具有一移动通道,所述移动通道连通于所述下成型腔,所述第二顶升本体被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移动通道,并且所述第二顶升本体伸入所述成型腔。

1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模具组件还包括一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和所述移动件间隔预定距离,并且所述支撑座和所述下模座之间形成一移动空间,所述驱动板被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移动空间。

1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顶升构件具有至少一带移件和一安装件,所述带移件安装于所述驱动板,所述安装件安装于所述带移件,所述第一成型部形成于所述安装件。

1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带移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带移件的规格一致,且以所述下模座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并且所述安装件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带移件。

1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避免拉伤的模具还包括至少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安装于所述支撑座,并且所述移动件具有至少一通孔,所述限位件穿透所述通孔。

1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套接于所述限位件。

1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成型腔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成型腔均连通于所述注塑口。

1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模具组件还包括两挡板,所述两挡板对应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以形成一相对密封的所述移动空间。

18、避免拉伤的机构,用于一磨具组件,所述磨具组件用于制作一产品,所述产品具有一凸块,所述产品具有一空腔,所述模具组件包括一上模构件和一下模构件,所述上模构件包括一上模座和一上成型件,所述上成型件具有一上成型腔,所述上模座具有一注塑口,所述上成型件设置于所述上模座靠近所述下模构件的一端,所述上模构件和所述下模构件之间形成至少一成型腔,所述下模构件包括一下模座和一下成型件,所述下成型件设置于所述下模座靠近所述上模座的一端,所述下成型件具有一下成型腔,所述下成型腔和所述上成型腔形成所述成型腔,所述避免拉伤的机构包括:

19、一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

20、一顶升组件,所述顶升组件包括一第一顶升构件和一第二顶升构件,所述第一顶升构件具有一第一成型部,所述第二顶升构件具有一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一成型部和所述第二成型部均置于所述成型腔,所述第一成型部的尺寸适配于所述空腔的尺寸,并且所述第二成型部的尺寸适配于所述凸块的尺寸;

21、一驱动板,所述第一顶升构件安装于所述驱动板,所述驱动板被可驱动地上下移动,所述第二顶升构件包括至少一第二顶升本体、至少一连接件和一移动件,所述第二顶升本体安装于所述移动件,所述连接件安装于所述移动件和所述驱动板之间,所述连接件被设置能够被压缩,并且所述移动件安装于所述下模座的下方,所述移动件和所述下模座之间间隔预定距离,所述驱动板和所述移动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移动件至所述下模座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

1.避免拉伤的模具,用于制作一产品,所述产品具有一凸块,所述产品具有一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避免拉伤的模具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避免拉伤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具有一移动通道,所述移动通道连通于所述下成型腔,所述第二顶升本体被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移动通道,并且所述第二顶升本体伸入所述成型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避免拉伤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组件还包括一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和所述下模座间隔预定距离,并且所述支撑座和所述移动件之间形成一移动空间,所述驱动板被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移动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避免拉伤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升构件具有至少一带移件和一安装件,所述带移件安装于所述驱动板,所述安装件安装于所述带移件,所述第一成型部形成于所述安装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避免拉伤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移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带移件的规格一致,且以所述下模座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并且所述安装件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带移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避免拉伤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避免拉伤的模具还包括至少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安装于所述支撑座,并且所述移动件具有至少一通孔,所述限位件穿透所述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避免拉伤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套接于所述限位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避免拉伤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腔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成型腔均连通于所述注塑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避免拉伤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组件还包括两挡板,所述两挡板对应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以形成一相对密封的所述移动空间。

10.避免拉伤的机构,用于一模具组件,所述磨具组件用于制作一产品,所述产品具有一凸块,所述产品具有一空腔,所述模具组件包括一上模构件和一下模构件,所述上模构件包括一上模座和一上成型件,所述上成型件具有一上成型腔,所述上模座具有一注塑口,所述上成型件设置于所述上模座靠近所述下模构件的一端,所述上模构件和所述下模构件之间形成至少一成型腔,所述下模构件包括一下模座和一下成型件,所述下成型件设置于所述下模座靠近所述上模座的一端,所述下成型件具有一下成型腔,所述下成型腔和所述上成型腔形成所述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避免拉伤的机构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避免拉伤的模具以及避免拉伤的机构,所述避免拉伤的模具用于制作一产品,并且所述产品具有一凸块,所述凸块被实施为可折叠的材料。所述避免拉伤的模具包括一模具组件和一顶升机构。所述模具组件包括一上模构件和一下模构件,所述上模构件和所述下模构件之间形成至少一成型腔。所述上模构件包括一上模座和至少一上成型件,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一顶升组件和一驱动板,所述顶升组件包括一第一顶升构件和一第二顶升构件,所述第一顶升构件具有一第一成型部,所述第二顶升构件具有一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一成型部和所述第二成型部均置于所述成型腔,并且所述第二成型部的尺寸适配于所述凸块的尺寸。

技术研发人员:徐道杰,顾海清,倪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创锦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3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