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装置及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71644发布日期:2023-09-16 15:46阅读:59来源:国知局
固定装置及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及模具。


背景技术:

1、现有的模具在产品注塑完成后,通常采用管材配合在其内滑动的滑动件将产品顶出模具外,由于对管材端部缺少支撑,容易导致管材的端部容易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固定装置及模具,解决管材的端部容易变形的问题。

2、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内部中空的管材,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设有沿轴线依次设置的通孔和抵接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抵接孔,所述抵接孔用于插入所述管材的端部,所述抵接孔的孔壁用于抵接所述管材的外侧壁;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伸入所述通孔中且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紧固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至所述抵接孔内,所述第二支撑件用于抵接所述管材的内侧壁。

3、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的技术效果:上述固定装置中,通过设置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用于抵持管材的外侧壁,第二支撑件用于内撑管材的内侧壁,使得管材被限位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固定管材的同时降低空心管材端部变形的风险。

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件伸入所述通孔中的部分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螺纹连接。

5、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的技术效果:通过将第二支撑件与第一支撑件螺纹连接,提高第二支撑件和第一连接件连接时的便捷性。

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件背离所述抵接孔的一侧设有调节孔。

7、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的技术效果:通过在第二支撑件上设置调节孔,以便调节第二支撑件在第一支撑件内的位置。

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通孔中,所述第二支撑部自所述第一支撑部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至所述抵接孔内,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且沿所述轴线的径向凸伸出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通孔的孔壁凹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件卡持于所述限位槽中。

9、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连接件,提高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连接时的紧固强度。

1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部、抵持部以及弹性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设有沿所述轴线的径向贯穿的连接孔,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抵持部可活动地设于所述连接孔中,所述弹性部弹性抵持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抵持部之间,用于将所述抵持部弹性抵持于所述限位槽中。

11、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的技术效果:通过在通孔的孔壁上设置限位槽,在第二支撑件连接第一支撑件时,抵持部在弹性部的弹性作用下卡持在限位槽中,以限制第二支撑件在第一支撑件内的位置,降低第二支撑件脱离第一支撑件的风险。

1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环绕于所述通孔的孔壁上。

13、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的技术效果:通过在通孔的孔壁上设置环绕的限位槽,连接件中的抵持部可以在沿轴线的任意径向方向上抵持连接限位槽,提高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连接稳定性。

1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材的端部设有第一螺纹部,所述抵接孔的孔壁设有用于配置连接所述第一螺纹部的第二螺纹部。

1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凸出抵接孔外。

16、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的技术效果:通过将第二支撑部在轴线方向上凸出抵接孔外,增加第二支撑部在轴线方向上与管材的内侧壁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第二支撑部抵持管材内侧壁时的稳定性。

1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的外边缘设有倒角面。

18、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的技术效果:通过在第二支撑部背离第一支撑部的一端设置倒角面,降低第二支撑部端部在抵持管材内侧壁时刮碰擦伤管材内侧壁的风险。

19、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模具,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固定装置。

20、上述固定装置和模具中,通过设置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用于抵持管材的外侧壁,第二支撑件用于内撑管材的内侧壁,使得管材被限位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固定管材的同时降低空心管材端部变形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内部中空的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伸入所述通孔中的部分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螺纹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背离所述抵接孔的一侧设有调节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通孔中,所述第二支撑部自所述第一支撑部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至所述抵接孔内,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且沿所述轴线的径向凸伸出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通孔的孔壁凹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件卡持于所述限位槽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部、抵持部以及弹性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设有沿所述轴线的径向贯穿的连接孔,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抵持部可活动地设于所述连接孔中,所述弹性部弹性抵持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抵持部之间,用于将所述抵持部弹性抵持于所述限位槽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环绕于所述通孔的孔壁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的端部设有第一螺纹部,所述抵接孔的孔壁设有用于配置连接所述第一螺纹部的第二螺纹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凸出抵接孔外。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背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的外边缘设有倒角面。

10.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


技术总结
一种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内部中空的管材,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设有沿轴线依次设置的通孔和抵接孔,通孔连通抵接孔,抵接孔用于伸入管材的端部,抵接孔的孔壁用于抵接管材的外侧壁;第二支撑件的一端伸入通孔中与第一支撑件紧固连接,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沿轴线方向延伸至抵接孔内,第二支撑件用于抵接管材的内侧壁。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模具。上述固定装置和模具中,通过设置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用于抵持管材的外侧壁,第二支撑件用于内撑管材的内侧壁,使得管材被限位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固定管材的同时降低空心管材端部变形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孙国佳,邢丽华,刘风国,王勇,刘海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富准精密模具(嘉善)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9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