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粘模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69001发布日期:2023-07-23 23:51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粘模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具体为一种防粘模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发展,塑胶制品的生产越来越方便,会通过注塑成型的方法制成,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其过程会用到注塑模具,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具体是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2、经检索,公告号为cn209079079u的专利公开了注塑模具,其内容记载了“包括:注塑模具前模及注塑模具后模,注塑模具前模用于与注塑模具后模相贴合。注塑模具前模包括前模固定板、定位圈、进胶口、前模座板及流道,定位圈设置于前模固定板上,进胶口与定位圈连通,前模座板设置于前模固定板上。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具,通过设置的注塑模具前模及注塑模具后模,注塑模具前模及注塑模具后模共同配合形成模具成型腔,在注入塑料溶体,冷却定形后形成产品……”,由上述可知,该专利的注塑模具脱模时产品与型腔之间会形成一定的负压,易出现粘模的现象,导致模具不易脱模,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防粘模的注塑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粘模的注塑模具,包括左模座、第一顶出组、右模座和第二顶出组件,所述左模座右侧的拐角处均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第一顶出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左模座左侧的u型杆、设置在所述u型杆左侧的气缸、设置在所述气缸右侧的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固定板右侧的第一顶杆和开设在所述第一顶杆上的第一空气通道,所述右模座与所述定位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顶出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右模座右侧的第一环形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板右侧的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固定的丝杆、螺纹连接在所述丝杆上的第二环形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板左侧的第二顶杆和开设在所述第二顶杆上的第二空气通道。

3、优选的,所述左模座的顶端设置有注塑管,所述左模座的内壁开设有第一通孔。

4、优选的,所述第一顶杆设置有四个,两个所述第一顶杆穿插在相对应的第一通孔内。

5、优选的,还包括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左模座前端的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座螺纹连接的锁紧杆和设置在所述锁紧杆底端的挡块。

6、优选的,所述右模座的前后端均设置有挡板,两个所述挡板与锁紧组件一一相对应,所述右模座的内壁开设有第二通孔。

7、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与相连接的丝杆为一组,共对称设置两组,所述丝杆通过轴承与右模座转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二顶杆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二顶杆穿插在相对应的第二通孔内。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设置的第一顶出组件的气缸可通过固定板带动第一顶杆移动,移动的第一顶杆可顶出定形的产品,顶出的同时,外界的空气可通过第一空气通道进入产品与型腔之间的缝隙,避免负压的形成,同时设置的第二顶出组件的驱动电机可通过丝杆带动第二环形板和第二顶杆移动,移动的第二顶杆可顶出定形的产品,顶出的同时,外界的空气可通过第二空气通道进入产品与型腔之间的缝隙,避免负压的形成,从而避免粘模的问题,以便脱模,然后设置的锁紧组件的锁紧杆可向下旋转,旋转的锁紧杆可挡块阻挡右模座上的挡板,即可锁紧,提高固定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粘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粘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模座(100)的顶端设置有注塑管(110),所述左模座(100)的内壁开设有第一通孔(1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粘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杆(240)设置有四个,两个所述第一顶杆(240)穿插在相对应的第一通孔(130)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粘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组件(300),所述锁紧组件(300)包括设置在所述左模座(100)前端的固定座(310)、与所述固定座(310)螺纹连接的锁紧杆(320)和设置在所述锁紧杆(320)底端的挡块(3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粘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模座(400)的前后端均设置有挡板(410),两个所述挡板(410)与锁紧组件(300)一一相对应,所述右模座(400)的内壁开设有第二通孔(4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粘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520)与相连接的丝杆(530)为一组,共对称设置两组,所述丝杆(530)通过轴承与右模座(400)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粘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杆(550)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二顶杆(550)穿插在相对应的第二通孔(420)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粘模的注塑模具,本技术包括左模座、第一顶出组、右模座和第二顶出组件,左模座右侧的拐角处均设置有定位柱,第一顶出组件包括设置在左模座左侧的U型杆和设置在U型杆左侧的气缸,右模座与定位柱滑动连接,第二顶出组件包括设置在右模座右侧的第一环形板、设置在第一环形板右侧的驱动电机和与驱动电机输出端固定的丝杆。本技术设置的第一顶出组件可顶出产品,顶出时外界的空气可通过第一空气通道进入产品与型腔之间的缝隙,避免负压的形成,同时设置的第二顶出组件也可顶出定形的产品,顶出的同时,外界的空气可通过第二空气通道进入产品与型腔之间的缝隙,避免负压的形成,从而避免粘模的问题,以便脱模。

技术研发人员:聂甲治,彭杰光,陈天森,刘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倍奇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