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件注塑用脱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87966发布日期:2023-10-21 19:28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件注塑用脱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注塑,尤其涉及一种注塑件注塑用脱模机构。


背景技术:

1、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而模型在注塑完成后,由于其表面和模腔内部粘连,操作人员直接取出时易造成模型的损伤,提升报废率。

2、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注塑件注塑用脱模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模型在加工完成后无法和模腔内壁脱离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件注塑用脱模机构,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模具本体外部设置有锤击机构,且锤击机构包括输出电机,所述支撑板前端安装有输出电机,且输出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外壁固定连接有凸轮,且凸轮左右两侧皆抵接有连接杆,两组所述连接杆另一端皆抵接于模具本体,且两组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抵接板,两组所述连接杆分别贯穿于两组抵接板。

3、优选的,两组所述连接杆外壁皆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和抵接板之间设置有缠绕于连接杆外壁的第一弹簧。

4、优选的,两组所述连接杆远离凸轮的一端皆固定连接有贴合于模具本体的锤头,且锤头设置为硬质橡胶。

5、优选的,所述凸轮外壁皆贴合有安装于连接杆的定滑轮组件。

6、优选的,两组所述连接杆外壁皆套设有安装于模具本体的导向板,且导向板和锤头之间设置有缠绕于连接杆外壁的第二弹簧。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8、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锤击机构,能够通过凸轮的旋转使得两组锤头不停的对模具本体进行锤击,使得模具本体内部的模型和模腔之间脱离粘接,便于操作人员将模型取出。



技术特征:

1.一种注塑件注塑用脱模机构,包括模具本体(110),所述模具本体(110)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20),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10)外部设置有锤击机构,且锤击机构包括输出电机(210),所述支撑板(120)前端安装有输出电机(210),且输出电机(210)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轴(220),所述输出轴(220)外壁固定连接有凸轮(230),且凸轮(230)左右两侧皆抵接有连接杆(240),两组所述连接杆(240)另一端皆抵接于模具本体(110),且两组支撑板(120)之间固定连接有抵接板(260),两组所述连接杆(240)分别贯穿于两组抵接板(2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件注塑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连接杆(240)外壁皆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70),且固定板(270)和抵接板(260)之间设置有缠绕于连接杆(240)外壁的第一弹簧(2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塑件注塑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连接杆(240)远离凸轮(230)的一端皆固定连接有贴合于模具本体(110)的锤头(250),且锤头(250)设置为硬质橡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塑件注塑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230)外壁皆贴合有安装于连接杆(240)的定滑轮组件(2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注塑件注塑用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连接杆(240)外壁皆套设有安装于模具本体(110)的导向板(291),且导向板(291)和锤头(250)之间设置有缠绕于连接杆(240)外壁的第二弹簧(29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注塑件注塑用脱模机构,涉及注塑技术领域,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模具本体外部设置有锤击机构,且锤击机构包括输出电机,所述支撑板前端安装有输出电机,且输出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外壁固定连接有凸轮,且凸轮左右两侧皆抵接有连接杆,两组所述连接杆另一端皆抵接于模具本体,且两组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抵接板,两组所述连接杆分别贯穿于两组抵接板。本技术通过设置有锤击机构,能够通过凸轮的旋转使得两组锤头不停的对模具本体进行锤击,使得模具本体内部的模型和模腔之间脱离粘接,便于操作人员将模型取出。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尤明超,罗四维,杨建中,金海兵,赵继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繁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