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假肢,尤其涉及一种假肢新型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1、假肢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注塑成型,这时需要使用到假肢新型注塑模具,例如,申请号为202023253502.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假肢新型注塑模具。
2、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模具多是固定平稳地放在底座上,无法自行翻转,模具内部的假肢需要脱模时只能依靠内部的顶出机构,但顶出机构只需将假肢的部分顶出,这时只能手动翻转模具或将假肢手动取出,并且对模具内腔维护时,无法自动翻转倾倒内部的碎屑清洗剂等,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自动翻转,影响脱模和维护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假肢新型注塑模具。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假肢新型注塑模具,包括假肢注塑双腔模具,所述假肢注塑双腔模具的两侧之间铰接有支架,支架右侧的顶端栓接有操作框;
4、操作框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收卷轮,收卷轮的表面栓接有小齿轮,收卷轮的右侧栓接有传动绳,传动绳的顶端铰接有大锥齿轮,大锥齿轮的左侧啮合有小锥齿轮,小锥齿轮左侧的轴心处栓接有转轴,转轴的左端与假肢注塑双腔模具的右侧栓接,小齿轮的底部啮合有调节机构,通过结构的传动可以带动假肢注塑双腔模具翻转,可以将顶出的假肢倒出,也能将维护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和清洗剂倒出,无需手动倾倒,减少假肢注塑双腔模具使用的不便。
5、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伸缩缸、铰接杆和扇形齿盘;
6、伸缩缸的输出端与铰接杆的右端铰接,铰接杆的左端与扇形齿盘的底端铰接,扇形齿盘的顶部与小齿轮的齿牙啮合。
7、进一步地,伸缩缸采用电力驱动和液压驱动,接通电源或液压动力,伸缩缸可以向右回缩,伸缩缸可以带动铰接杆向右移动,铰接杆可以带动扇形齿盘逆时针转动,扇形齿盘可以带动小齿轮顺时针转动。
8、优选的,所述操作框右侧的开口与伸缩缸的表面栓接,扇形齿盘的轴心处与操作框的内部转动连接。
9、进一步的,伸缩缸的右侧延伸到操作框的外侧,让伸缩缸外露,方便伸缩缸进行散热,扇形齿盘通过轴承与操作框转动设置,保障扇形齿盘转动的平稳性。
10、优选的,所述操作框的内部并位于收卷轮的右侧转动连接有限位轮,限位轮的左侧与收卷轮的右侧滑动连接。
11、进一步的,限位轮可以对收卷轮内部的传动绳进行限位,避免传动绳从收卷轮的内部外露,保障结构运转的正常。
12、优选的,所述支架两侧的底端均栓接有稳定架,假肢注塑双腔模具包括双腔定模和动模,双腔定模的顶部与动模的底部卡接。
13、进一步的,稳定架用于对支架进行支撑稳定,用于克服假肢注塑双腔模具转动过程中产生的重心偏向现象,双腔定模采用两个空腔,可以一次成型一对假肢。
14、优选的,所述大锥齿轮的轴心处与操作框的内部转动连接,转轴的表面与支架右侧的孔洞转动套接。
15、进一步的,大锥齿轮通过轴承与操作框转动设置,保障大锥齿轮转动的平稳性,方便结构的传动,转轴通过轴承与支架转动设置,减少转动的阻力。
16、有益效果:
17、1、调节机构通过小齿轮可以带动收卷轮转动,收卷轮通过传动绳可以带动大锥齿轮转动,大锥齿轮通过小锥齿轮可以带动转轴转动,转轴便能带动假肢注塑双腔模具翻转;
18、2、伸缩缸可以带动铰接杆移动,铰接杆可以带动扇形齿盘转动,扇形齿盘可以带动小齿轮转动,方便结构的传动;
1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结构的传动可以带动假肢注塑双腔模具翻转,可以将顶出的假肢倒出,也能将维护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和清洗剂倒出,无需手动倾倒,减少假肢注塑双腔模具使用的不便。
1.一种假肢新型注塑模具,包括假肢注塑双腔模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假肢注塑双腔模具(1)的两侧之间铰接有支架(3),支架(3)右侧的顶端栓接有操作框(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假肢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伸缩缸(21)、铰接杆(22)和扇形齿盘(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假肢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框(4)右侧的开口与伸缩缸(21)的表面栓接,扇形齿盘(23)的轴心处与操作框(4)的内部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假肢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框(4)的内部并位于收卷轮(6)的右侧转动连接有限位轮,限位轮的左侧与收卷轮(6)的右侧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假肢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两侧的底端均栓接有稳定架,假肢注塑双腔模具(1)包括双腔定模和动模,双腔定模的顶部与动模的底部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假肢新型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锥齿轮(8)的轴心处与操作框(4)的内部转动连接,转轴(10)的表面与支架(3)右侧的孔洞转动套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