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棉原料的搅拌机构及其搅拌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12081发布日期:2024-02-02 21:4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泡棉原料的搅拌机构及其搅拌釜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泡棉生产,尤其是涉及一种泡棉原料的搅拌机构及其搅拌釜。


背景技术:

1、泡棉是塑料母粒发泡成型的材料。泡棉具有弹性、重量轻、使用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鞋服、箱包等领域。

2、在泡棉生产环节中,需要将生产泡棉的塑料母粒、发泡剂、其他添加物和水等原料混合搅拌成具有流动性的混合物,再将搅拌好的混合物输送至发泡模具中发泡成型为泡棉产品。

3、但在泡棉原料的搅拌过程中,质量较大的原料容易发生沉底现象,从而影响原料混合的均匀性,以及泡棉发泡后成品的均匀性。例如,固态颗粒状的塑料母粒在未与其他原料充分混合时,固态颗粒的容易堆积至混合物的下部区域,从而影响混合物的混合混合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泡棉原料混合的均匀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泡棉原料的搅拌机构及其搅拌釜。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泡棉原料的搅拌机构及其搅拌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泡棉原料的搅拌机构及其搅拌釜,包括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5、可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驱动杆、搅拌杆、扰流组件;所述驱动杆的一端用于与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搅拌杆中部与所述驱动杆固定连接,且所述搅拌杆沿着所述驱动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扰流组件固定至搅拌杆上,所述扰流组件包括竖向设置的筒体和扰流片,所述筒体与所述搅拌杆固定连接,所述扰流片呈螺旋状包绕于所述筒体的外壁面上。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杆带动扰流组件转动时,扰流组件与混合物相碰撞挤压,并部分混合物将沿着螺栓状的扰流片向上爬升,使得混合物在扰流组附近区域形成一个涡旋;让底部原料向上翻涌,从而提高各种原料混合均匀性。

7、可选的,各所述扰流组件到所述驱动杆的距离从上到下递减。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倾斜状分布的扰流组件,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不同高度间混合物的进一步混合。

9、可选的,所述扰流片与所述筒体的夹角小于90°,且所述扰流片向所述筒体中心轴线方向倾斜设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扰流片使得混合物更易沿着螺旋状的扰流片向上移动,以扰流组件周边形成更的涡旋;进一步提高底层物料向上翻涌,提高物料混合的均匀性。

11、可选的,所述筒体的水平横截面的面积,从下到上递减。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扰流组件底部对混合物有更大的作用力,迫使更多的原料向上涌动,进一步提高不同原料混合的均匀性

13、可选的,所述搅拌机构还包括扰流板,所述扰流板与所述搅拌杆固定连接;沿着所述搅拌机构的搅拌方向,所述扰流板到所述驱动杆底部的距离递减。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扰流板可以迫使不同高度位置的混合物上下移动、混合;以提高物料混合的均匀性。

15、可选的,所述扰流板开设若干个通孔。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扰流板上分布有若干个通孔,使得扰流板可以进一步剪切、混合不同的原料,进一步提高原料混合的均匀性。

17、可选的,搅拌釜包括釜体、扰流件和上述搅拌机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搅拌机构转动,所述扰流件阵列设置于所述釜体的内侧壁上,所述扰流件靠近所述外壳一侧设有供液体穿设的通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机构驱动釜体内混合物转动时,靠近釜体内侧壁的混合物一部分穿设于通槽,而另一部分于扰流件相碰撞;从而在扰流件周边形成较大的涡旋,从而提高混合物的混合均匀性。

19、可选的,沿着所述搅拌机构的搅拌方向,所述扰流件到所述搅拌釜底部的距离递减。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扰流件,使得在扰流件周边形成的涡旋在竖直面上成一定的角度,从而更有利于底部的混合物向上翻涌、混合。

2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当驱动杆带动扰流组件转动时,扰流组件与混合物相碰撞挤压,并部分混合物将沿着螺栓状的扰流片向上爬升,使得混合物在扰流组附近区域形成一个涡旋;让底部原料向上翻涌,从而提高各种原料混合均匀性;

23、2.搅拌机构驱动釜体内混合物转动时,靠近釜体内侧壁的混合物一部分穿设于通槽,而另一部分于扰流件相碰撞;从而在扰流件周边形成较大的涡旋,从而提高混合物的混合均匀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泡棉原料的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7)包括驱动杆(71)、搅拌杆(74)、扰流组件(73);所述驱动杆(71)的一端用于与驱动机构(2)相连接;所述搅拌杆(74)中部与所述驱动杆(71)固定连接,且所述搅拌杆(74)沿着所述驱动杆(7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扰流组件(73)固定至搅拌杆(74)上,所述扰流组件(73)包括竖向设置的筒体(8)和扰流片(9),所述筒体(8)与所述搅拌杆(74)固定连接,所述扰流片(9)呈螺旋状包绕于所述筒体(8)的外壁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棉原料的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扰流组件(73)到所述驱动杆(71)的距离从上到下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棉原料的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片(9)与所述筒体(8)的夹角小于90°,且所述扰流片(9)向所述筒体(8)中心轴线方向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棉原料的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8)的水平横截面的面积,从下到上递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棉原料的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7)还包括扰流板(72),所述扰流板(72)与所述搅拌杆(74)固定连接;沿着所述搅拌机构(7)的搅拌方向,所述扰流板(72)到所述驱动杆(71)底部的距离递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泡棉原料的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72)开设若干个通孔(10)。

7.一种泡棉原料的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搅拌釜包括釜体(1)、扰流件(11)、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搅拌机构(7)和驱动机构(2);所述驱动机构(2)用于驱动所述搅拌机构(7)转动,所述扰流件(11)阵列设置于所述釜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扰流件(11)靠近所述外壳一侧设有供液体穿设的通槽(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泡棉原料的搅拌釜,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搅拌机构(7)的搅拌方向,所述扰流件(11)到所述搅拌釜底部的距离递减。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泡棉原料的搅拌机构及其搅拌釜,其所述搅拌机构包括驱动杆、搅拌杆、扰流组件;所述驱动杆的一端用于与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搅拌杆中部与所述驱动杆固定连接,且所述搅拌杆沿着所述驱动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扰流组件固定至搅拌杆上,所述扰流组件包括竖向设置的筒体和扰流片,所述筒体与所述搅拌杆固定连接,所述扰流片呈螺旋状包绕于所述筒体的外壁面上。本申请通过驱动杆带动扰流组件转动,扰流组件与混合物相碰撞挤压,使部分混合物将沿着螺栓状的扰流片向上爬升,混合物在扰流组附近区域形成一个涡旋;从而让底部原料向上翻涌,从而提高各种原料混合均匀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秋碧,胡洪波,陈荔芳,马科胜,刘斌鑫,蔡安海,张兆廷,朱效成,姚尾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莆田成长鞋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9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