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工电力电缆折弯装置

文档序号:37044515发布日期:2024-02-20 20:39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工电力电缆折弯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缆敷设,具体涉及一种手工电力电缆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依靠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重离子加速器在科研和医疗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新建的重离子加速器增多,加速器的建设通常伴随着大功率电力和电气设备的安装建设,且这些大功率设备通常配备大截面的电力电缆。但是在整个大量电力电缆敷设的过程中,因电气安全规范要求和工艺技术的限制,通常需要工人手工将电缆折弯成需要的弧度来满足施工要求,会极大地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工作量。

2、针对人工折弯大截面电缆,现有的传统做法是先通过计算测量线缆外径,再按最小转弯半径通过简单工具,手工将电缆折弯成所需要的弧度。该做法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折弯工艺水平层次不齐。当需要大量电缆敷设或电缆外径太大时会导致效率更低,并且工人手工折弯电缆时还容易造成电缆绝缘损坏,折弯弧度不达标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工电力电缆折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折弯大截面电缆存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折弯弧度不易达标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工电力电缆折弯装置,包括基板组件和折弯组件;

4、所述基板组件包括底板和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具有弧形侧壁,且所述弧形板固定在所述底板的顶板面上,所述弧形侧壁上沿其弧长方向开设有电缆弯入槽,并在所述底板的顶板面上位于所述弧形侧壁的外侧开设有弧形通孔;

5、所述折弯组件包括折弯柱和手柄,所述折弯柱滑动连接在所述弧形通孔内,使所述折弯柱和所述弧形侧壁之间形成电缆折弯间隙,所述手柄与所述折弯柱相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为90°弧形的平面板结构,且所述弧形通孔的弧长与所述弧形侧壁的弧长相适配。

7、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具有呈90°夹角的第一直侧壁和第二直侧壁,所述电缆弯入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侧的直侧壁上并形成开口,在所述第一直侧壁的外侧固定有电缆固定夹,所述电缆固定夹具有开口朝上的u型夹口,且所述u型夹口正对所述第一直侧壁上的开口布置。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直侧壁的外侧固定有挡片,所述挡片与所述第二直侧壁接触设置,所述电缆固定夹与所述第一直侧壁接触设置,使所述挡片和所述电缆固定夹对所述弧形板构成夹持固定结构。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侧壁的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一直侧壁平行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固定在所述底板的顶板面上,所述电缆固定夹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上,且所述电缆固定夹通过螺栓与所述底板相连接;

10、所述第二直侧壁的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二直侧壁平行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固定在所述底板的顶板面上,所述挡片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上,且所述挡片通过螺栓与所述底板相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顶板面上沿所述弧形板半径增大的方向依次开设多个弧形通孔,且多个所述弧形通孔的弧长沿所述弧形板半径增大的方向依次增大。

12、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通孔的内侧设有刻在所述底板顶板面上的刻度标识结构,所述刻度标识结构包括沿所述弧形通孔的弧长方向设置的多个角度标识件,多个所述角度标识件的标识角度自所述弧形通孔的一端至另一端方向依次增大,其中,所述弧形通孔一端的标识角度为0°,且所述弧形通孔另一端的标识角度为90°。

13、进一步地,所述折弯组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下方,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位于所述弧形板的平面夹角处通过螺栓与所述底板的底板面转动连接,并在所述连接板的板体上位于所述弧形通孔处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折弯柱底端的柱体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且所述折弯柱的底端位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处与所述连接板螺纹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手柄水平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方,在所述折弯柱的柱壁上横向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手柄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螺纹孔处与所述折弯柱螺纹连接,且所述手柄的另一端上套接有橡胶柄套。

15、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通过设置基板组件和折弯组件,在底板上设置弧形板和弧形通孔,将折弯柱滑动连接在弧形通孔内,使折弯柱和弧形侧壁之间形成电缆折弯间隙,利用弧形板、折弯柱以及手柄构成杠杆结构,基于杠杆原理,只需在固定好电力电缆后,通过驱动手柄带动折弯柱使电力电缆逐渐贴合弧形侧壁,并弯入电缆弯入槽内发生折弯形变,即可轻松实现电力电缆的折弯,降低了折弯电缆的施工难度,并且由于弧形侧壁上电缆弯入槽的设置,在折弯电缆过程中电缆不会发生变形或扭曲,其操作简单、方便携带以及故障率低,能够适应各种施工环境,有效提高电力电缆的折弯精度和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手工电力电缆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工电力电缆折弯装置包括基板组件和折弯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工电力电缆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为90°弧形的平面板结构,且所述弧形通孔的弧长与所述弧形侧壁的弧长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工电力电缆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具有呈90°夹角的第一直侧壁和第二直侧壁,所述电缆弯入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侧的直侧壁上并形成开口,在所述第一直侧壁的外侧固定有电缆固定夹,所述电缆固定夹具有开口朝上的u型夹口,且所述u型夹口正对所述第一直侧壁上的开口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工电力电缆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侧壁的外侧固定有挡片,所述挡片与所述第二直侧壁接触设置,所述电缆固定夹与所述第一直侧壁接触设置,使所述挡片和所述电缆固定夹对所述弧形板构成夹持固定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工电力电缆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侧壁的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一直侧壁平行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固定在所述底板的顶板面上,所述电缆固定夹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上,且所述电缆固定夹通过螺栓与所述底板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手工电力电缆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顶板面上沿所述弧形板半径增大的方向依次开设多个弧形通孔,且多个所述弧形通孔的弧长沿所述弧形板半径增大的方向依次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手工电力电缆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通孔的内侧设有刻在所述底板顶板面上的刻度标识结构,所述刻度标识结构包括沿所述弧形通孔的弧长方向设置的多个角度标识件,多个所述角度标识件的标识角度自所述弧形通孔的一端至另一端方向依次增大,其中,所述弧形通孔一端的标识角度为0°,且所述弧形通孔另一端的标识角度为9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手工电力电缆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组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下方,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位于所述弧形板的平面夹角处通过螺栓与所述底板的底板面转动连接,并在所述连接板的板体上位于所述弧形通孔处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折弯柱底端的柱体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且所述折弯柱的底端位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处与所述连接板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手工电力电缆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水平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方,在所述折弯柱的柱壁上横向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手柄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螺纹孔处与所述折弯柱螺纹连接,且所述手柄的另一端上套接有橡胶柄套。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工电力电缆折弯装置,包括基板组件和折弯组件,基板组件包括底板和弧形板,弧形板具有弧形侧壁,且弧形板固定在底板的顶板面上,弧形侧壁上沿其弧长方向开设有电缆弯入槽,并在底板的顶板面上位于弧形侧壁的外侧开设有弧形通孔,折弯组件包括折弯柱和手柄,折弯柱滑动连接在弧形通孔内,使折弯柱和弧形侧壁之间形成电缆折弯间隙,手柄与折弯柱相连接。本技术通过驱动手柄带动折弯柱使电力电缆逐渐贴合弧形侧壁,并弯入电缆弯入槽内发生折弯形变,即可轻松实现电力电缆的折弯,其操作简单、方便携带以及故障率低,能够适应各种施工环境,有效提高电力电缆的折弯精度和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搏,封安辉,杨建成,刘鹏飞,张润祖,刘晔,周忠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720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