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编织设备,具体的说是碳基纤维复合金属3d混纺技术。
背景技术:
1、碳纤维金属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材料,由于其具有轻质、高强、高刚度和耐热性能优异等特点而备受关注,在此类材料中,碳纤维和金属基材料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的材料,碳纤维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的材料,具有极高的拉伸强度、刚度、耐疲劳性和热稳定性,它的密度只有金属的1/5左右,但强度却高于许多金属,因此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
2、三维结构的复合材料在厚度方向上加入了增强体,可以有效的解决了二维复合材料的强度低的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出现部分成熟的3d混纺技术,但是现有的3d混纺技术自动化程度较低,可生产的产品体积较低,且编制轨道单一,只能完成特定形状的预制体产品,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碳基纤维复合金属d混纺技术,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自动化混纺组件,所述自动化混纺组件包括设置于承载板上方四边处的第一电动滑轨,所述第一电动滑轨的内部电性滑动连接有电动滑块,所述电动滑块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从动架,所述从动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旋转柱,所述旋转柱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从动板,所述从动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一端通过电机壳固定安装有第一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驱动轴固定安装有从动件,所述从动件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的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卡板,所述卡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编织针连接管,所述第一电动滑轨的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立架;
3、所述编织针连接管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编织针本体,所述旋转柱外表面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两个所述从动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齿链,所述齿链的另一侧内部啮合连接有驱动齿轮;
4、所述自动化混纺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立架的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表面电性连接有扫描摄像头,所述控制面板的内部设置有三维模型模块,所述控制面板与自动化混纺组件内部的电器元件相电性连接。
5、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齿轮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杆,所述从动架的侧表面通过支撑架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旋转贯穿连接于从动架的表面。
6、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机壳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滑轨,所述第二电动滑轨的内部电性滑动连接有电动滑杆,所述电动滑杆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激光切割头,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张力检测器。
7、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承载板侧表面的四边处均固定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卷筒定位组件,所述卷筒定位组件的内部放置有承载卷筒;所述卷筒定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承载卷筒上下两侧的卡框,所述卡框的内侧壁开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滚轮,下方所述卡框固定安装于侧板的上表面。
8、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若干个所述卡框的上表面均固定安装有l形杆,所述l形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升降架,若干个所述第一电动滑轨的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底架,所述底架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升降架,所述l形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固定安装于第一电动滑轨的侧表面。
9、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侧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三电动推杆,所述第三电动推杆的顶部通过卡块固定安装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防护头,所述防护头的内侧壁设置为内弧面,所述导向筒的上表面开设为通槽,所述导向筒的内底壁设置有触发板。
10、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卡块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卡架,所述卡架的内顶壁设置有监测器,所述监测器与控制面板相电连接,所述监测器电性连接有蜂鸣器。
11、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承载板的下表面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承载板的表面设置有下料组件,所述下料组件包括通过铰链转动承载板表面的下料板,所述下料板的下表面两侧均通过铰接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铰接座转动连接有滑动板。
12、作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动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四电动推杆,所述第四电动推杆固定安装于承载板的下表面,所述滑动板的两侧表面均滑动连接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固定安装于承载板的下表面,所述承载板的下方设置有输送架,所述输送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缓冲输送带。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本发明所述的碳基纤维复合金属3d混纺技术,通过自动化混纺组件的设置,三维模型模块可以模拟出需要编织工件的形状,通过控制面板控制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运动,从而编织出复杂形状的产品,且编织针本体在水平和垂直进行360度进行旋转,极大地提高了编织的灵活性,本装置在编织过程中处于自动化工作,同时便于生产不同体积和不同形状的产品,提高了装置的生产效率以及其生产能力;
15、2.本发明所述的碳基纤维复合金属3d混纺技术,当在编织的过程中,编织物发生断裂时,编织物从导向筒的内部脱离,当监测器可以直接照射到触发板的表面时,监测器会触发蜂鸣器发出警报,从而提醒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反应对装置采取紧急措施,进而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16、3.本发明所述的碳基纤维复合金属3d混纺技术,通过卷筒定位组件的设置,承载卷筒在卷筒定位组件的内部,承载卷筒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滚轮辅助其进行旋转,当承载卷筒使用完成之后,通过启动第二电动推杆带动上方的卡框脱离承载卷筒的上表面,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将承载卷筒取出,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1.碳基纤维复合金属3d混纺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板(1),所述承载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自动化混纺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基纤维复合金属3d混纺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杆,所述从动架(202)的侧表面通过支撑架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212),所述伺服电机(212)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旋转贯穿连接于从动架(202)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基纤维复合金属3d混纺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滑轨(215),所述第二电动滑轨(215)的内部电性滑动连接有电动滑杆,所述电动滑杆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激光切割头(213),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05)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张力检测器(2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基纤维复合金属3d混纺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侧表面的四边处均固定安装有侧板(3),所述侧板(3)的上表面设置有卷筒定位组件(4),所述卷筒定位组件(4)的内部放置有承载卷筒(5);所述卷筒定位组件(4)包括设置于承载卷筒(5)上下两侧的卡框(401),所述卡框(401)的内侧壁开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滚轮(402),下方所述卡框(401)固定安装于侧板(3)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基纤维复合金属3d混纺技术,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卡框(401)的上表面均固定安装有l形杆(403),所述l形杆(40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升降架(404),若干个所述第一电动滑轨(201)的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底架,所述底架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405),所述第二电动推杆(40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升降架(404),所述l形杆(403)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导向杆(406),所述导向杆(406)固定安装于第一电动滑轨(201)的侧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基纤维复合金属3d混纺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3)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三电动推杆(6),所述第三电动推杆(6)的顶部通过卡块固定安装有导向筒(7),所述导向筒(7)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防护头,所述防护头的内侧壁设置为内弧面(8),所述导向筒(7)的上表面开设为通槽,所述导向筒(7)的内底壁设置有触发板(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基纤维复合金属3d混纺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卡架,所述卡架的内顶壁设置有监测器(10),所述监测器(10)与控制面板相电连接,所述监测器(10)电性连接有蜂鸣器(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基纤维复合金属3d混纺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的下表面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承载板(1)的表面设置有下料组件(12),所述下料组件(12)包括通过铰链转动承载板(1)表面的下料板(1201),所述下料板(1201)的下表面两侧均通过铰接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202),所述连接杆(1202)的另一端通过铰接座转动连接有滑动板(120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碳基纤维复合金属3d混纺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1203)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四电动推杆(1204),所述第四电动推杆(1204)固定安装于承载板(1)的下表面,所述滑动板(1203)的两侧表面均滑动连接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固定安装于承载板(1)的下表面,所述承载板(1)的下方设置有输送架,所述输送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缓冲输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