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加工,具体是一种内饰模具对接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1、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汽车内饰件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内饰模具,内饰模具组合对接后需要进行固定处理。
2、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2223410393.2的一种塑胶汽车内饰模具对接固定结构,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活动安装有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相对的两面均等距开设有条形槽,通过两个固定板相对的两面均等距设置有条形槽,增大与上模具和下模具表面的摩擦力,防止产生滑落或位置偏移的情况,该固定结构通过扭动螺纹杆,即可使两个固定板将上模具和下模具固定住,固定较为稳定,不易产生松动的情况,操作较为方便,使用更加便捷,但是,只能进行单一方向的对接固定,使得模具之间固定的稳定性较第,而且拆装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饰模具对接固定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只能进行单一方向的对接固定,使得模具之间固定的稳定性较第,而且拆装使用不便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饰模具对接固定结构,包括机座,所述机座内部的第一滑槽内通过第一丝杠相向滑动设有左夹板和右夹板,所述左夹板上端通过连接轴和连接板翻转设有纵向支板,且纵向支板均与机座和左夹板垂直设置,所述纵向支板一侧的第二滑槽通过第二丝杠相向滑动设有前夹板和后夹板。
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均包括设有的丝杆,且丝杆两端外侧设有螺纹相反的两组外螺纹,丝杆一端传动连接有伺服电机。
4、进一步的,所述丝杆外螺纹设有滑块,且滑块分别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滑动设置。
5、进一步的,所述左夹板上端开设有凹槽,且连接板一端通过连接轴旋转设置在凹槽内,所述连接板与凹槽之间的间隙内插设有可拆卸的垫板。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第二导向杆。
7、进一步的,所述机座两侧设有定位板,且定位板内开设有定位孔。
8、进一步的,所述前夹板和后夹板一侧均设有防滑凸筋,且防滑凸筋设置成半圆柱体状。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实用新型由于机座内部的第一滑槽内通过第一丝杠相向滑动设有左夹板和右夹板,使得能够对内饰模具左右两侧进行夹持固定处理,而且纵向支板一侧的第二滑槽通过第二丝杠相向滑动设有前夹板和后夹板,使得能够对内饰模具前后两侧进行夹持固定处理,多个方向的对接固定,使得模具之间固定的稳定性较高,而且拆装方便快捷。
11、2、本实用新型而且左夹板上端通过连接轴和连接板翻转设有纵向支板,左夹板上端开设有凹槽,且连接板一端通过连接轴旋转设置在凹槽内,连接板与凹槽之间的间隙内插设有可拆卸的垫板,使得纵向支板的前夹板和后夹板不用时,可翻转180度收缩在左夹板上端一侧,提高了前夹板和后夹板使用的灵活性。
12、3、本实用新型通过前夹板和后夹板一侧均设有防滑凸筋,且防滑凸筋设置成半圆柱体状,增加了前夹板和后夹板一侧的防滑性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前夹板和后夹板夹持固定的稳定性。
1.一种内饰模具对接固定结构,包括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内部的第一滑槽(2)内通过第一丝杠(3)相向滑动设有左夹板(4)和右夹板(12),所述左夹板(4)上端通过连接轴(6)和连接板(8)翻转设有纵向支板(9),且纵向支板(9)均与机座(1)和左夹板(4)垂直设置,所述纵向支板(9)一侧的第二滑槽(10)通过第二丝杠(11)相向滑动设有前夹板(14)和后夹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饰模具对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杠(3)和第二丝杠(11)均包括设有的丝杆,且丝杆两端外侧设有螺纹相反的两组外螺纹,丝杆一端传动连接有伺服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饰模具对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外螺纹设有滑块,且滑块分别与第一滑槽(2)和第二滑槽(10)滑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饰模具对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板(4)上端开设有凹槽(7),且连接板(8)一端通过连接轴(6)旋转设置在凹槽(7)内,所述连接板(8)与凹槽(7)之间的间隙内插设有可拆卸的垫板(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饰模具对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2)内设有第一导向杆(5),所述第二滑槽(10)内设有第二导向杆(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饰模具对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两侧设有定位板(18),且定位板(18)内开设有定位孔(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饰模具对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夹板(14)和后夹板(13)一侧均设有防滑凸筋(17),且防滑凸筋(17)设置成半圆柱体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