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75841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模具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模具顶出机构,一般采用的是顶杆和复位弹簧的组合使用,顶杆顶出工件这个动作经弹簧形变产生,由于弹簧形变所产生用于顶出工件的力是有限的,且该力也是瞬间,导致推顶工件的效果并不理想,容易出现不能将工件顶出的情况,针对不能将工件从模具中顶出的情况,还需要工作人员施加额外的力才能将工件从模具中取出,导致生产效率低,特别是当该类顶出机构在使用较长时候以后,起到的复位作用的弹簧寿命下降,即出现弹簧的弹力不足,导致出现上述不能将工件顶出的情况会更加频繁,影响了生产效率,另外一点还要指出的是,该类顶出机构针对薄型塑料产品(工件)时候,顶杆顶出工件这个动作经弹簧形变产生,该动作是瞬间发力的,可能会造成薄型塑料的工件的变形,容易产生产生废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工人从模具中取出工件,以此降低废品率,提高工件的生产效率的模具顶出机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模具顶出机构,它包括开设有空腔的支撑座、顶动件和轴向滑动的传动轴;所述的顶动件包括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所述的空腔内竖直设有第一齿轮条;所述的空腔内还设有一支撑台;所述的传动轴的一端与支撑台的底部连接,传动轴的自由端轴向延伸出支撑座的底部外;所述的一种模具顶出机构还包括齿轮;所述的齿轮通过轴或者销转动连接在支撑台内;所述的第一齿轮条竖直穿过支撑台且与齿轮啮合,第一齿轮条的一端与空腔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齿轮条的另一端与空腔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顶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齿轮条;所述的第二齿轮条竖直穿设在支撑台中且与齿轮啮合;所述的支撑台内设有配合第二齿轮条滑动的第一滑槽;所述的第二顶杆位于第一齿轮条的另一侧;所述的第二顶杆的一端与支撑台的上端连接;所述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自由端分别与支撑座上部设有的通孔滑动配合;所述的空腔的上表面设有用于顶住支撑台的第三顶杆。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当工件加工完成后,设备会给传动轴施加一个轴向的力,传动轴往上运动,推动支撑台沿着第一齿轮条向上运动,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随着支撑台向上运动,齿轮的齿与第一齿轮条的啮合,当支撑台向上运动后齿轮出现转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轮条向上移动,也会使得第一顶杆向上移动,最后能够使得第一顶杆延伸出支撑座的上端的端面的长度大于第二顶杆延伸出支撑座的上端的端面的长度,最后出现将工件倾斜地顶出,齿轮转动的过程是个缓慢、渐进的过程,不会对薄型塑料的工件造成损坏,降低了废品率,第一顶杆延伸出支撑座的上端的端面的长度大于第二顶杆延伸出支撑座的上端的端面的长度,起到了方便工人将工件从支撑座中取出,齿轮带动的过程客服了弹簧容易出现疲劳的现象,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齿轮与第二齿轮条上方的齿啮合。采用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得与第二齿轮条连接的第一顶杆有足够的行程,保证第一顶杆延伸出支撑座的上端的端面的长度大于第二顶杆延伸出支撑座的上端的端面的长度,以实现倾斜顶出工件。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三顶杆可调节长度。采用这样设计的是为了实现第一顶杆延伸出支撑座的上端的端面的长度可变化,第二顶杆延伸出支撑座的上端的端面的长度可变化。即第三顶杆调节后变短,意味支撑台能够向上移动更大的距离,说明第一顶杆延伸出支撑座的上端的端面的长度变大,第二顶杆延伸出支撑座的上端的端面的长度变大,能够更加方便地取出工件。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台内设有配合实现支撑台能够沿着第一齿轮条滑动的第二滑槽。采用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第二滑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传动齿轮箱与第一齿轮条的滑动配合。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将工件顶起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所示:1、支撑座,101、空腔,2、第一顶杆,3、第二顶杆,4、传动轴,5、第一齿轮条,501、第一条形通孔,6、支撑台,601、齿轮,602、第一滑槽,603、第二滑槽,7、第二齿轮条,8、第三顶杆,9、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3]本实用新型模具顶出机构,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它包括开设有空腔101的支撑座1、第一顶杆2、第二顶杆3和轴向滑动的传动轴4 ;空腔101内竖直设有第一齿轮条5 ;空腔101内还设有一支撑台6 ;传动轴4的一端与支撑台6的底部连接,传动轴4的自由端轴向延伸出支撑座I的底部外;模具顶出机构还包括齿轮601 ;齿轮601通过轴或者销转动连接在支撑台6内;第一齿轮条5竖直穿过支撑台6且与齿轮601嗤合;第一齿轮条5的一端与空腔1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齿轮条5的另一端与空腔1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顶杆2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齿轮条7 ;第二齿轮条7竖直穿设在支撑台6中且第二齿轮条7上方的齿与齿轮601啮合;支撑台6内设有配合第二齿轮条7滑动的第一滑槽602 ;第二顶杆3位于第一齿轮条5的另一侧;第二顶杆3的一端与支撑台6的上端连接;第一顶杆2和第二顶杆3的自由端分别与支撑座I上端设有的通孔滑动配合;空腔101的上表面设有用于顶住支撑台6的第三顶杆8。
[0014]第三顶杆8可调节长度,采用了螺栓,与空腔101的上表面螺接,通过旋紧或者旋松螺栓,实现了第三顶杆8的长度可调节。
[0015]支撑台6内还设有配合实现支撑台6沿着第一齿轮条5滑动的第二滑槽603。
[001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附图1中,设备(图中未表示出来)会给传动轴4的自由端受到力F以后,传动轴4往上运动,推动支撑台6向上运动,推动支撑台6沿着弟一齿轮条5向上运动,第一顶杆2和第二顶杆3随着支撑台6向上运动,齿轮601的齿与第一齿轮条5的啮合,当支撑台6向上运动后齿轮601出现转动,齿轮601转动带动第二齿轮条7向上移动,也会使得第一顶杆2向上移动,最后能够使得第一顶杆2延伸出支撑座I的上端的端面的长度大于第二顶杆3延伸出支撑座I的上端的端面的长度,最后出现将工件9倾斜地顶出,如附图2展示的效果,齿轮601带动第一顶杆2向上移动的过程是个缓慢、渐进的过程,不会薄型塑料的工件12造成变形,降低了废品率,第一顶杆2延伸出支撑座I的上端的端面的长度大于第二顶杆3延伸出支撑座I的上端的端面的长度,起到了方便人工将工件9从支撑座取出,齿轮601带动的过程客服了弹簧容易出现疲劳的现象,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7]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模具顶出机构,它包括开设有空腔(101)的支撑座(1)、顶动件和轴向滑动的传动轴(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动件包括第一顶杆(2)和第二顶杆(3);所述的空腔(101)内竖直设有第一齿轮条(5);所述的空腔(101)内还设有一支撑台(6);所述的传动轴(4)的一端与支撑台(6)的底部连接,传动轴(4)的自由端轴向延伸出支撑座(I)的底部外;所述的一种模具顶出机构还包括齿轮(601);所述的齿轮(601)通过轴或者销转动连接在支撑台(6)内;所述的第一齿轮条(5)竖直穿过支撑台(6)且与齿轮(601)啮合,第一齿轮条(5)的一端与空腔(1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齿轮条(5)的另一端与空腔(1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顶杆(2)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齿轮条(7);所述的第二齿轮条(7)竖直穿设在支撑台(6)中且与齿轮(601)啮合;所述的支撑台(6)内设有配合第二齿轮条(7)滑动的第一滑槽(602);所述的第二顶杆(3)位于第一齿轮条(5)的另一侧;所述的第二顶杆(3)的一端与支撑台(6)的上端连接;所述的第一顶杆(2)和第二顶杆(3)的自由端分别与支撑座(I)上部设有的通孔滑动配合;所述的空腔(101)的上表面设有用于顶住支撑台(6)的第三顶杆(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601)与第二齿轮条(7)上方的齿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顶杆(8)可调节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台(6)内还设有配合实现支撑台(6 )沿着第一齿轮条(5 )滑动的第二滑槽(603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模具顶出机构,它包括开设有空腔的支撑座、第一顶杆、第二顶杆和轴向滑动的传动轴;所述的空腔内竖直设有第一齿轮条;所述的空腔内还设有一支撑台;所述的传动轴的一端与支撑台的下端连接,所述的传动轴的自由端轴向延伸出支撑座的底部外;所述的第一齿轮条竖直穿过支撑台且与支撑台内的齿轮啮合;所述的第一顶杆连接有第二齿轮条;所述的第二齿轮条竖直穿设在支撑台中且与齿轮啮合;所述的第二顶杆的一端与支撑台的上端连接;所述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自由端分别与支撑座上端设有的通孔滑动配合;所述的空腔的上表面设有用于顶住支撑台的第三顶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不会对薄型塑料的工件造成变形,方便工人取工件。
【IPC分类】B29C33-44
【公开号】CN204585647
【申请号】CN201520288726
【发明人】李秋芬
【申请人】李秋芬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