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车用密封条接角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条连接模具,尤其是一种改进的车用密封条接角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密封条加工过程中,首先将各个异形的密封条部分进行单独的制作成型,然后再进行相互地连接。接角模具就是用来对密封条进行连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922980 U公开了一种胶条接角加工模具,减少操作人员手部接触模具的时间,提高了良品率。但是,这种结构的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模腔内存在空气,会导致注胶过程中胶体均匀度差,密封条连接处的抗拉强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车用密封条接角模具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有效地排出空气,提高了密封条连接处的抗拉强度。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改进的车用密封条接角模具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块和下模块,下模块的两侧设置有密封条插接孔,上模块上设置有注胶口,所述密封条插接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内侧面和第二内侧面,第二内侧面位于靠近下模块的一侧,第二内侧面的内径大于第一内侧面的内径,注胶口连通有第一注胶旁路管,下模块的内设置有与第一注胶旁路管相连通的第二注胶旁路管,下模块的底部设置有回流口,回流口与第二注胶旁路管相连通,上模块的顶部还设置有锥形排气口,锥形排气口内通过弹簧体活动连接有顶塞,锥形排气口的外侧设置有毛细管,毛细管贯穿于上模块的顶部,毛细管的外侧设置有冷却水盘管。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锥形排气口的底部设置有隔板,注胶口和回流口内分别设置有缩口。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注胶口和回流口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螺旋导流槽。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中单向注胶的结构改为双向注胶,并改进了锥形排气口,减少了胶体内的气泡含量,提高了胶体的均匀度,插接入模具的密封条与第一内侧面过盈配合,与第二内侧面间隙配合,使得胶体可以从模腔内渗入第二内侧面与密封条之间,形成一个连接体的延伸面,提高了整个连接体的连接牢固度。胶体通过注胶口和回流口同时向模腔内注胶,利用相向流动的胶体的相互冲击作用,提高胶体的均匀度并且将模腔内的空气迅速向上推挤,最终通过锥形排气口排出。锥形排气口内的顶塞在排气过程中与锥形排气口保持分离,当胶体页面升高至顶塞位置时,顶塞在胶体的推动下与锥形排气口紧密接触,实现锥形排气口的关闭。与此同时,胶体在浇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毛细管继续向外流动,通过毛细管的胶体在冷却水的冷却作用下迅速冷却,并逐渐将毛细管封闭。实现模腔的彻底密封。这一过程可以保证胶体内的气泡充分排出,从而提高连接体的抗拉强度。隔板可以在连接体成型后,在锥形排气口位置的胶体的底部形成空隙;缩口可以将连接体与注胶口和回流口的连接部分的直径缩小,便于后期的连接体表面加工。螺旋导流槽可以提高胶体注入时的均匀性,减少沉淀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由上模块和下模块组成的模腔的结构图。
[0011]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2]图中:1、上模块;2、下模块;3、密封条插接孔;4、注胶口 ;5、第一内侧面;6、第二内侧面;7、第一注胶旁路管;8、第二注胶旁路管;9、回流口 ;10、锥形排气口 ;11、顶塞;12、毛细管;13、冷却水盘管;14、隔板;15、缩口 ;16、螺旋导流槽;17、橡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0014]参看附图1-3,本具体实施例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块I和下模块2,下模块2的两侧设置有密封条插接孔3,上模块I上设置有注胶口 4,所述密封条插接孔3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内侧面5和第二内侧面6,第二内侧面6位于靠近下模块2的一侧,第二内侧面6的内径大于第一内侧面5的内径,注胶口 4连通有第一注胶旁路管7,下模块2的内设置有与第一注胶旁路管7相连通的第二注胶旁路管8,下模块2的底部设置有回流口 9,回流口 9与第二注胶旁路管8相连通,上模块I的顶部还设置有锥形排气口 10,锥形排气口 10内通过弹簧体活动连接有顶塞11,锥形排气口 10的外侧设置有毛细管12,毛细管12贯穿于上模块I的顶部,毛细管12的外侧设置有冷却水盘管13。胶体通过注胶口 4和回流口 9同时向模腔内注胶,利用相向流动的胶体的相互冲击作用,提高胶体的均匀度并且将模腔内的空气迅速向上推挤,最终通过锥形排气口 10排出。锥形排气口 10内的顶塞11在排气过程中与锥形排气口保持分离,当胶体页面升高至顶塞11位置时,顶塞11在胶体的推动下与锥形排气口 10紧密接触,实现锥形排气口 10的关闭。与此同时,胶体在浇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毛细管12继续向外流动,通过毛细管12的胶体在冷却水的冷却作用下迅速冷却,并逐渐将毛细管12封闭。实现模腔的彻底密封。这一过程可以保证胶体内的气泡充分排出,从而提高连接体的抗拉强度。在开模后,使用有机溶剂(例如异丙醇)对上模块I和下模块2进行清洗,将残留在内壁和各种孔洞内的胶体进行清理。插接入模具的密封条与第一内侧面5过盈配合,与第二内侧面6间隙配合,使得胶体可以从模腔内渗入第二内侧面6与密封条之间,形成一个连接体的延伸面,提高了整个连接体的连接牢固度。锥形排气口 10的底部设置有隔板14,注胶口 4和回流口 9内分别设置有缩口 15,隔板14可以在连接体成型后,在锥形排气口 10位置的胶体的底部形成空隙;缩口 15可以将连接体与注胶口 4和回流口9的连接部分的直径缩小,便于后期的连接体表面加工。
[0015]另外,在密封条插接孔内插接密封条之后,在第二内侧面6与密封条之间设置橡胶套17。在注胶过程中,胶体将橡胶套17与密封条和注胶形成的连接体连为一体,橡胶套17可以有效地提高连接体与橡胶套17之间的弹性形变能力,进一步地提高连接体的抗拉强度。
[0016]经过测量,使用本实用新型制作出的密封条连接体的抗拉强度由现有技术的25 ?30MPa 提高至了 45 ?50MPa。
[0017]其中,冷却水盘管本身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冷却用结构,通过在模具上开孔后即可进行固定安装,其外部连接的外接设备在此不再详述。
[0018]上述描述仅作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技术方案提出,不作为对其技术方案本身的单一限制条件。
【主权项】
1.一种改进的车用密封条接角模具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块(I)和下模块(2),下模块(2)的两侧设置有密封条插接孔(3),上模块(I)上设置有注胶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插接孔⑶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内侧面(5)和第二内侧面(6),第二内侧面(6)位于靠近下模块(2)的一侧,第二内侧面(6)的内径大于第一内侧面(5)的内径,注胶口(4)连通有第一注胶旁路管(7),下模块(2)的内设置有与第一注胶旁路管(7)相连通的第二注胶旁路管(8),下模块(2)的底部设置有回流口(9),回流口(9)与第二注胶旁路管(8)相连通,上模块(I)的顶部还设置有锥形排气口(10),锥形排气口(10)内通过弹簧体活动连接有顶塞(11),锥形排气口(10)的外侧设置有毛细管(12),毛细管(12)贯穿于上模块(I)的顶部,毛细管(12)的外侧设置有冷却水盘管(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车用密封条接角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排气口(10)的底部设置有隔板(14),注胶口(4)和回流口(9)内分别设置有缩口(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车用密封条接角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口(4)和回流口(9)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螺旋导流槽(1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的车用密封条接角模具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块和下模块,下模块的两侧设置有密封条插接孔,上模块上设置有注胶口,所述密封条插接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内侧面和第二内侧面,第二内侧面的内径大于第一内侧面的内径,注胶口的两侧连通有第一注胶旁路管,下模块的内设置有与第一注胶旁路管相连通的第二注胶旁路管,下模块的底部设置有回流口,回流口与第二注胶旁路管相连通,上模块的顶部还设置有锥形排气口,锥形排气口内通过弹簧体活动连接有顶塞,锥形排气口的外侧设置有毛细管,毛细管的外侧设置有冷却水盘管。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有效地排出空气,提高了密封条连接处的抗拉强度。
【IPC分类】B29C65/42
【公开号】CN204712452
【申请号】CN201520399121
【发明人】贾燕, 邱洪凯
【申请人】河北贵航鸿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