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冷却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冷却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的型芯冷却一般为普通点冷却,但是由于型芯直径比较大,冷却壁距离型芯外壁太厚,从而导致产品内部冷却不均匀,达不到其冷却效果,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的旋转冷却机构。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冷却机构,包括冷却壁及冷却型芯,所述冷却型芯插接在冷却壁上,所述冷却型芯套接有呈螺旋柱型的冷却管,所述冷却壁内开设有与冷却管相匹配的冷却槽,所述冷却管紧贴冷却槽内,所述冷却管两侧设有若干个排水孔,所述两侧排水孔之间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冷却槽的高度大于冷却管的高度,所述冷却型芯的高度位于冷却槽的高度与冷却管的高度之间。
[0005]为了连接方便,拆卸简单,所述冷却型芯上插接有出水口及进水口,且所述出水口与进水口一体成型。
[0006]为了防止冷却液泄漏,所述冷却壁与冷却管之间设有密封圈装置,所述密封圈装置为双道密封圈。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进水口进入到冷却型芯内,随后从冷却型芯的顶部喷出,然后冷却液均匀的从冷却型芯的顶部通过冷却槽、排水孔及导流槽相互配合往冷却型芯的底部呈螺旋冷却运动,这样时产品的内部温度冷却更均匀,冷却效果也更加。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的型芯冷却不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改进后的型芯冷却示意图。
[0010]图中:冷却壁1、冷却型芯2、冷却管3、冷却槽4、排水孔5、导流槽6、出水口 7、进水口 8、密封圈装置9、双道密封圈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实施例1:
[0012]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1所提供的旋转冷却机构,包括冷却壁1及冷却型芯2,所述冷却型芯2插接在冷却壁1上,所述冷却型芯2套接有呈螺旋柱型的冷却管3,所述冷却壁1内开设有与冷却管3相匹配的冷却槽4,所述冷却管3紧贴冷却槽4内,所述冷却管3两侧设有若干个排水孔5,所述两侧排水孔5之间开设有导流槽6,所述冷却槽4的高度大于冷却管3的高度,所述冷却型芯2的高度位于冷却槽4的高度与冷却管3的高度之间,所述冷却型芯2上插接有出水口 7及进水口 8,且所述出水口 7与进水口 8 一体成型,所述冷却壁1与冷却管3之间设有密封圈装置9,所述密封圈装置9为双道密封圈10。
[0013]工作时,如图2所示,冷却液先通过进水口 8进入到冷却型芯2内,随后从冷却型芯2的顶部喷出,然后冷却液均匀的从冷却型芯2的顶部通过冷却槽4、排水孔5及导流槽6相互配合往冷却型芯2的底部呈螺旋冷却运动,最后从出水口 7流出,这样时产品的内部温度冷却更均匀,冷却效果也更加,在冷却壁1与冷却管3之间设有双道密封圈10,为了防止冷却液泄漏。
[001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旋转冷却机构,包括冷却壁⑴及冷却型芯(2),所述冷却型芯⑵插接在冷却壁(1)上,其特征是:所述冷却型芯(2)套接有呈螺旋柱型的冷却管(3),所述冷却壁(1)内开设有与冷却管⑶相匹配的冷却槽(4),所述冷却管(3)紧贴冷却槽⑷内,所述冷却管(3)两侧设有若干个排水孔(5),所述两侧排水孔(5)之间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冷却槽(4)的高度大于冷却管(3)的高度,所述冷却型芯(2)的高度位于冷却槽(4)的高度与冷却管(3)的高度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冷却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冷却型芯(2)上插接有出水口(7)及进水口(8),且所述出水口(7)与进水口⑶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冷却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冷却壁⑴与冷却管(3)之间设有密封圈装置(9),所述密封圈装置(9)为双道密封圈(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冷却机构,包括冷却壁及冷却型芯,所述冷却型芯插接在冷却壁上,所述冷却型芯套接有呈螺旋柱型的冷却管,所述冷却壁内开设有与冷却管相匹配的冷却槽,所述冷却管紧贴冷却槽内,所述冷却管两侧设有若干个排水孔,所述两侧排水孔之间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冷却槽的高度大于冷却管的高度,所述冷却型芯的高度位于冷却槽的高度与冷却管的高度之间,通过进水口进入到冷却型芯内,随后从冷却型芯的顶部喷出,然后冷却液均匀的从冷却型芯的顶部通过冷却槽、排水孔及导流槽相互配合往冷却型芯的底部呈螺旋冷却运动,这样时产品的内部温度冷却更均匀,冷却效果也更加。
【IPC分类】B29C33/76, B29C33/04
【公开号】CN205058397
【申请号】CN201520636197
【发明人】陆培峰
【申请人】宁波北仑正合机械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