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的余热回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124396发布日期:2022-08-13 02:4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炉的余热回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锅炉的余热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2.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的原义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常简称为锅炉,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但是,现有的锅炉的余热回收系统存在的结构复杂,保温时长较短,而热气流吸收较为缓慢,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且无法达到最佳使用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的余热回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锅炉的余热回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筒体与底座通过固定座与连接板的配合固定于锅炉内壁,通过吸热孔与吸热板的配合将锅炉的余温吸入筒体内壁;步骤二:利用驱动马达带动扇叶进行旋转,使热气流可快速吸入筒体内壁,在通过导热板将筒体内壁的热气流吸入保温筒内壁进行保温;步骤三:通过散热孔在使用时可将热气流散出,使得结构简单且实用,提高保温时长,热气流吸收更加快速。
5.一种锅炉的余热回收方法,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壁安装有保温组件,且筒体外壁四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筒体外侧壁开设有吸热孔,且筒体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外侧壁安装有吸热组件,且底座外壁四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保温组件包括保温筒,所述保温筒与筒体内壁相贴合,且保温筒顶端开设有散热孔,所述保温筒外壁四周固定安装有导热板,所述吸热组件包括卡座,所述卡座外侧壁与底座固定连接,且卡座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有吸热板,所述吸热板外侧壁固定安装有驱动马达,且驱动马达外壁与扇叶活动连接。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保温筒具体呈圆柱形,且保温筒外壁四周与筒体内壁四周相贴合。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散热孔穿设保温筒顶端与筒体贯穿连接。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吸热孔贯穿筒体与导热板相贴合。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座套于筒体底端外壁,且底座具体呈内凹型。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卡座通过连接板与底座内侧壁固定连接。
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马达外壁包裹有隔热套,且驱动马达的具体型号为rk-280。
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扇叶具体呈螺旋状,且扇叶具体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构件。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锅炉的余热回收系统,通过设置保温筒、散热孔与导热板等结构,利用保温筒可将导热板与吸热孔吸收的热气流进行保温,提高保温时长,实用性强,满足用户需求;该一种锅炉的余热回收系统,通过设置卡座、安装板、连接杆、吸热板、驱动马达与扇叶等结构,利用驱动马达带动扇叶进行旋转,将吸热板吸收的热能量快速吸入筒体内壁,利用保温筒将其保温,使得热气流吸收更加快速,从而达到最佳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的保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的吸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筒体;2、保温组件;21、保温筒;22、散热孔;23、导热板;3、固定座;4、吸热孔;5、底座;6、吸热组件;61、卡座;62、安装板;63、连接杆;64、吸热板;65、驱动马达;66、扇叶;7、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17.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中的条件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做进一步的调整,在本发明的构思前提下对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18.实施例一结合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锅炉的余热回收方法,步骤一:将筒体与底座通过固定座与连接板的配合固定于锅炉内壁,通过吸热孔与吸热板的配合将锅炉的余温吸入筒体内壁;步骤二:利用驱动马达带动扇叶进行旋转,使热气流可快速吸入筒体内壁,在通过导热板将筒体内壁的热气流吸入保温筒内壁进行保温;步骤三:通过散热孔在使用时可将热气流散出,使得结构简单且实用,提高保温时长,热气流吸收更加快速。
19.筒体1内壁安装有保温组件2,且筒体1外壁四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3,筒体1外侧壁开设有吸热孔4,且筒体1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5,底座5外侧壁安装有吸热组件6,且底座5外壁四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保温组件2包括保温筒21,保温筒21与筒体1内壁相贴合,且保温筒21顶端开设有散热孔22,保温筒21外壁四周固定安装有导热板23,吸热组件6包括卡座61,卡座61外侧壁与底座5固定连接,且卡座61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板62,安装板62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3,且连接杆63一端固定连接有吸热板64,吸热板64外侧壁固定安装有
驱动马达65,且驱动马达65外壁与扇叶66活动连接,使得结构简单且实用,提高保温时长,热气流吸收更加快速,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达到最佳使用效果。
20.实施例二结合图1和图2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1,保温筒21具体呈圆柱形,且保温筒21外壁四周与筒体1内壁四周相贴合。
21.实施例三结合图1和图2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1或2,散热孔22穿设保温筒21顶端与筒体1贯穿连接。
22.实施例四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1、2或3,吸热孔4贯穿筒体1与导热板23相贴合。
23.在使用时,将筒体1与底座5通过固定座3与连接板7的配合固定于锅炉内壁,通过吸热孔4与吸热板64的配合将锅炉的余温吸入筒体内壁,利用驱动马达65带动扇叶66进行旋转,使热气流可快速吸入筒体1内壁,在通过导热板23将筒体1内壁的热气流吸入保温筒21内壁进行保温,最终通过散热孔22在使用时可将热气流散出,使得结构简单且实用,提高保温时长,热气流吸收更加快速,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达到最佳使用效果。
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锅炉的余热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筒体与底座通过固定座与连接板的配合固定于锅炉内壁,通过吸热孔与吸热板的配合将锅炉的余温吸入筒体的内壁;步骤二:利用驱动马达带动扇叶进行旋转,使热气流可快速吸入筒体的内壁,在通过导热板将筒体内壁的热气流吸入保温筒内壁进行保温;步骤三:通过散热孔在使用时可将热气流散出,使得结构简单且实用,提高保温时长,热气流吸收更加快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的余热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1),内壁安装有保温组件(2),且筒体(1)外壁四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3),所述筒体(1)外侧壁开设有吸热孔(4),且筒体(1)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5),所述底座(5)外侧壁安装有吸热组件(6),且底座(5)外壁四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所述保温组件(2)包括保温筒(21),所述保温筒(21)与筒体(1)内壁相贴合,且保温筒(21)顶端开设有散热孔(22),所述保温筒(21)外壁四周固定安装有导热板(23),所述吸热组件(6)包括卡座(61),所述卡座(61)外侧壁与底座(5)固定连接,且卡座(61)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板(62),所述安装板(62)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3),且连接杆(63)一端固定连接有吸热板(64),所述吸热板(64)外侧壁固定安装有驱动马达(65),且驱动马达(65)外壁与扇叶(66)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锅炉的余热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筒(21)具体呈圆柱形,且保温筒(21)外壁四周与筒体(1)内壁四周相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锅炉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22)穿设保温筒(21)顶端与筒体(1)贯穿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锅炉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孔(4)贯穿筒体(1)与导热板(23)相贴合。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锅炉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套于筒体(1)底端外壁,且底座(5)具体呈内凹型。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锅炉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61)通过连接板(7)与底座(5)内侧壁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锅炉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马达(65)外壁包裹有隔热套,且驱动马达(65)的具体型号为rk-280。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锅炉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66)具体呈螺旋状,且扇叶(66)具体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构件。

技术总结
一种锅炉的余热回收方法,属于锅炉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将筒体与底座通过固定座与连接板的配合固定于锅炉内壁,通过吸热孔与吸热板的配合将锅炉的余温吸入筒体内壁;利用驱动马达带动扇叶进行旋转,使热气流可快速吸入筒体内壁,在通过导热板将筒体内壁的热气流吸入保温筒内壁进行保温;通过散热孔在使用时可将热气流散出,使得结构简单且实用,提高保温时长,热气流吸收更加快速。本发明设计新颖,使得结构简单且实用,提高保温时长,热气流吸收更加快速,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达到最佳使用效果。佳使用效果。佳使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蔡国忠 田树鹏 陈明光 徐润鑫 黄锐斌 杨志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能汕头海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17
技术公布日:2022/8/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