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蒸气发生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29166发布日期:2023-11-22 19:36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蒸气发生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水蒸气发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水蒸气发生设备。


背景技术:

1、水蒸气,是水(h2o)的气体形式。当水达到沸点时,水就变成水蒸气。在海平面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99.974°c或212°f或373.15k。当水在沸点以下时,水也可以缓慢地蒸发成水蒸气。而在极低压环境下(小于0.006大气压),冰会直接升华变水蒸气。水蒸气可能会造成温室效应,是一种温室气体。

2、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 212339193 u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蒸汽发生装置,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壳体、加热部、进水管和蒸汽管,其中,壳体具有容纳腔,容纳腔的一部分用于存储水;加热部,加热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容纳腔内,加热部用于加热;进水管,与容纳腔连通,进水管用于供水;蒸汽管,蒸汽管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壳体的内壁中,蒸汽管围绕容纳腔设置,蒸汽管的一端与容纳腔的上部连通,蒸汽管的另一端位于壳体的外部。采用该方案,由于设置有容纳腔,水加热后产生的蒸汽不会直接输送到蒸汽发生装置的外部使用,而且先在容纳腔中存储,然后再输出,与直接输出相比,蒸汽可在容纳腔中憋压,从而可以提高蒸汽温度,降低蒸汽湿度,提高蒸汽的干度。

3、上述公开的专利在使用时存在加热效果差,加热面积小,影响水蒸气产生的效率,同时废气携带的热量无法利用造成浪费,造成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蒸气发生设备,具有加热效果好,余热回收利用的特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蒸气发生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壳体,加热组件的上端连接有排气管,壳体的内部中间设置有加热组件,壳体的内壁环绕设置有蒸汽循环管,蒸汽循环管的上端设置有蒸汽进气管,蒸汽循环管的下端设置有蒸汽管,壳体的上端设置有注水管。

3、优选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筒、导热片和天然气燃烧头,其中,底座的中间设置有天然气燃烧头,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筒,加热筒的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导热片。

4、优选的,所述导热片为波浪形结构,导热片的表面设置有若干通孔。

5、优选的,所述排气管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与排气管通过卡扣连接。

6、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水管,注水管与进水管之间连接有螺旋管,螺旋管缠绕在排气管的表面,螺旋管与排气管贴合。

7、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下端设置有防回流座,防回流座的中间设置有出水槽,进水管的下端为倾斜结构,且进水管的下端浸没于水下。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1、本实用新型设置加热组件,天然气燃烧头通过燃气燃烧产生热量,使加热筒对壳体内水加热,通过导热片进行传到,增加导热面积,提高水蒸气发生效率,方便使用;

10、2、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旋管进行输送,然后从进水管排出,排气管表面的热量传递至螺旋管,使螺旋管内水预热,余热再利用,防回流座使流进的水流进壳体中,避免回流,提高使用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水蒸气发生设备,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壳体,加热组件的上端连接有排气管,壳体的内部中间设置有加热组件,壳体的内壁环绕设置有蒸汽循环管,蒸汽循环管的上端设置有蒸汽进气管,蒸汽循环管的下端设置有蒸汽管,壳体的上端设置有注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蒸气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筒、导热片和天然气燃烧头,其中,底座的中间设置有天然气燃烧头,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筒,加热筒的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导热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蒸气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为波浪形结构,导热片的表面设置有若干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蒸气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与排气管通过卡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蒸气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水管,注水管与进水管之间连接有螺旋管,螺旋管缠绕在排气管的表面,螺旋管与排气管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蒸气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下端设置有防回流座,防回流座的中间设置有出水槽,进水管的下端为倾斜结构,且进水管的下端浸没于水下。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蒸气发生设备,属于水蒸气发生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壳体,加热组件的上端连接有排气管,壳体的内部中间设置有加热组件,壳体的内壁环绕设置有蒸汽循环管,蒸汽循环管的上端设置有蒸汽进气管,蒸汽循环管的下端设置有蒸汽管,壳体的上端设置有注水管,本技术设置加热组件,天然气燃烧头通过燃气燃烧产生热量,使加热筒对壳体内水加热,通过导热片进行传到,增加导热面积,提高水蒸气发生效率,方便使用;本技术通过螺旋管进行输送,然后从进水管排出,排气管表面的热量传递至螺旋管,使螺旋管内水预热,余热再利用,防回流座使流进的水流进壳体中,避免回流,提高使用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维广,严奇清,陈航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州腾榕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