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19960发布日期:2023-10-14 12:45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炉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火电机组储能和灵活性调峰,尤其涉及一种锅炉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及传统石化资源的减少,风电、光伏、水电等新能源发电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2020年,全国风电装机量由1.3亿千瓦到2.2亿千万以上,太阳能发电量由4300万千瓦到1.1亿千瓦以上,新能源发电量占比稳步上升,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不断减少。然而,新能源发电系统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弃风、弃光现象严重,对电网负荷与频率响应的稳定性造成较大冲击,影响新能源的大规模上网。

2、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锅炉发电系统,以能够通过调峰的方式,适配新能源的上网电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发电系统,以能够通过调峰的方式,适配新能源的上网电量。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锅炉发电系统,包括第一介质冷罐、第一介质冷泵、锅炉、第一介质热罐、第一介质热泵、第一换热器以及设置于所述锅炉的烟气侧的第二换热器;

4、所述第一介质冷罐、所述第一介质冷泵、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介质热罐、所述第一介质热泵和所述第一换热器通过第一介质回路依次连接;

5、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热端回路入口连通于所述第一介质热泵的出口,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热端回路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一介质冷罐的入口;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端回路入口连通于凝结水系统,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端回路出口连通于所述锅炉的给水侧。

6、可选地,在上述锅炉发电系统中,所述凝结水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凝结水泵和加压水泵,所述加压水泵的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端回路入口。

7、可选地,在上述锅炉发电系统中,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端回路入口连通于所述第一介质冷泵的出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端回路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一介质热罐。

8、可选地,在上述锅炉发电系统中,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依次串联的炉内换热器和尾部换热器,所述炉内换热器的冷端回路入口连通于所述第一介质冷泵的出口,所述尾部换热器的冷端回路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一介质热罐。

9、可选地,在上述锅炉发电系统中,所述第一介质热泵的出口设置有第一阀门;

10、所述加压水泵的出口设置有第二阀门。

11、可选地,在上述锅炉发电系统中,所述第一介质冷泵的出口设置有第三阀门;

12、所述第一介质热罐的入口设置有第四阀门。

13、可选地,在上述锅炉发电系统中,所述加压水泵的出口管路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连通于所述炉内换热器的冷端回路入口,所述第二支路连通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端回路入口;

14、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六阀门;

15、所述尾部换热器的冷端回路出口通过加热凝结水管路连通于所述锅炉的给水侧,所述加热凝结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七阀门。

16、可选地,在上述锅炉发电系统中,所述炉内换热器的数量至少为一组;

17、所述尾部换热器的数量至少为一组。

18、可选地,在上述锅炉发电系统中,所述第一介质为熔盐。

19、可选地,在上述锅炉发电系统中,还包括化盐系统,所述第一介质冷罐连通于所述化盐系统。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炉发电系统,包括通过第一介质回路依次连接的第一介质冷罐、第一介质冷泵、锅炉、第一介质热罐、第一介质热泵、第一换热器以及设置于所述锅炉的烟气侧的第二换热器。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炉发电系统,第一介质冷罐内的第一介质通过第一介质冷泵加压后进入锅炉的烟气侧的第二换热器,在第二换热器处吸收烟气热量之后升温进入第一介质热罐储存,第一介质热罐内的第一介质与凝结水系统中的凝结水换热,加热之后的凝结水进入锅炉的给水侧,温度降低之后的第一介质继续进入锅炉吸收烟气热量,从而减少了锅炉出口进入汽轮机的蒸汽量,可以对电网进行调峰,以适配新能源的上网电量,可以为未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奠定基础。



技术特征:

1.一种锅炉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介质冷罐(101)、第一介质冷泵(102)、锅炉、第一介质热罐(107)、第一介质热泵(108)、第一换热器(110)以及设置于所述锅炉的烟气侧的第二换热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结水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凝结水泵(112)和加压水泵(114),所述加压水泵(114)的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冷端回路入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端回路入口连通于所述第一介质冷泵(102)的出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端回路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一介质热罐(107)。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炉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依次串联的炉内换热器(104)和尾部换热器(105),所述炉内换热器(104)的冷端回路入口连通于所述第一介质冷泵(102)的出口,所述尾部换热器(105)的冷端回路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一介质热罐(107)。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炉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热泵(108)的出口设置有第一阀门(109);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炉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冷泵(102)的出口设置有第三阀门(10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炉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水泵(114)的出口管路包括第一支路(116)和第二支路(117),所述第一支路(116)连通于所述炉内换热器(104)的冷端回路入口,所述第二支路(117)连通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10)的冷端回路入口;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炉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内换热器(104)的数量至少为一组;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锅炉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为熔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锅炉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化盐系统(111),所述第一介质冷罐(101)连通于所述化盐系统(11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发电系统,包括通过第一介质回路依次连接的第一介质冷罐、第一介质冷泵、锅炉、第一介质热罐、第一介质热泵、第一换热器以及设置于所述锅炉的烟气侧的第二换热器。第一介质冷罐内的第一介质通过第一介质冷泵加压后进入锅炉的烟气侧的第二换热器,在第二换热器处吸收烟气热量之后升温进入第一介质热罐储存,第一介质热罐内的第一介质与凝结水系统中的凝结水换热,加热之后的凝结水进入锅炉的给水侧,温度降低之后的第一介质继续进入锅炉吸收烟气热量,从而减少了锅炉出口进入汽轮机的蒸汽量,可以对电网进行调峰,以适配新能源的上网电量。

技术研发人员:田欢,杨天亮,甄晓伟,杜永斌,牛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