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锅炉系统停(备)用正压吹干养护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用于工业蒸汽锅炉系统处于停用或备用状态时防腐蚀养护方法,更具体讲是一种属于干法原理的养护方法。
工业蒸汽锅炉系统在处于停用或备用状态时为防止其锈蚀及引起结垢、腐蚀、爆管等危害安全的事故,对其进行必要的养护是十分重要的,国内外对此都有许多相关的规定和规则。目前这些养护方法大致可有干法和湿法两类。其中的干法中又包括有热炉放水余热烘干法,负压余热烘干法,邻炉热风烘干法,热风干燥法,干燥剂去湿法,充氮法和气相缓蚀剂法等不同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虽各有所长,且可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各自的问题。热炉放水余热烘干法和负压余热烘干法在排除残存水分上不够满意,同时后者对锅炉系统的密闭程度要求较高,操作难度大。干燥剂去湿法、充氮法和气相缓蚀剂法的操作较复杂,且费用高。邻炉热风烘干法和热风干燥法都是在锅炉管外引入邻炉的烟道热风进行加热烘干,不仅干燥效率不高,而且烟尘灰粒对炉体的磨损严重。这些方法,尤其是后两种方法,其最大问题在于不便甚至根本无法对锅炉系统中的过热器、再热器(如果有的话)、液态排渣炉,以及锅炉的临停和检修转备用时的防腐蚀养护。而系统中的过热器、再热器等部位则因其自身结构特点造成了最不易被干燥,因而一直是防腐蚀养护中的问题和困难所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效果理想,尤其能解决锅炉系统中的过热器、再热器等部位,以及液态排渣炉,锅炉临停、检修转备用时的防腐蚀养护方法。
本发明的方法是一种正压吹干养护法。即在使锅炉系统的内温保持为高于室外大气气温至180℃的操作温度范围条件下,将无尘净化空气至少自该系统中的过热器出口联箱或进口联箱处以0.02~2.5兆帕的压力送入系统,使气体流经系统中需作防腐蚀养护的各部位管路后,由系统与大气相通的其它通道口,如汽包对空排放管、省煤器放出管、炉体排污总管等通道口排出系统。当系统中的残存水分和湿度达到养护的规定要求后,继续在使锅炉系统内操作温度高于室外大气气温的条件下连续或间断地使锅炉系统中有通畅的无尘净化空气流存在。
由于锅炉系统停用或备用状态养护的实质是尽量减少或消除系统内的残存水分对系统各部分管路造成的腐蚀及有害影响。目前采用干法原理的养护方法大多是以驱除系统中残存的水珠、水膜,并控制和维持系统内环境中的水分在规定范围内的干燥程度为目标的。由气体的温度与其中的饱和水蒸汽分压间的关系可知,温度升高,气体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汽量增大。基于此原理,本发明采用使系统内操作温度高于外环境气温的温度条件下用无尘净化气体形成的正压气流冲洗系统的管路,从而不论使用何种来源的气体都可以使系统中残存的水分随气流带出系统。虽然操作温度越高,气流干燥的效率及干燥程度也必然相应提高,但从设备条件、费用及操作方便性等综合角度考虑,温度以不起过180℃为最好,所用的无尘净化气体虽并不排除氮气等常用隋性气体,但本发明建议使用空气,最为简便而又经济。如果外环境的空气粉尘含量等洁净度条件允许,可以直接使用,否则应过滤除尘净化后使用。
由于锅炉系统的规模型式及工作方法不尽相同,因此在停用时,尤其是临停检修时,系统各部分管路内留存的水量差异很大。例如液态排渣炉系统中的饱和蒸汽管路和过热蒸汽管路中可完全充满水,水压可达0.03兆帕甚至更高;而非液态排渣炉系统的管路中有时仅存在附着于管壁上的少量水珠或水膜。这意味着将管路系统中的残存水完全吹出系统所需的压力是不尽相同的,一般在0.02~2.5兆帕的压力范围,即由普通常规使用的鼓风机或空气压缩机所能提供的这一压力范围内都可以满足本发明方法的需要。
如上所述,为保证系统内残存水分的排除,使用本发明方法时要求使系统内保持有必要的操作温度。其实现除象目前已有的一些方法那样利用系统的余热或由炉体从外部加热外,为避免气流冲洗使余热不断减少或外部加热的不方便和局限性大的不足,最好采用预先加热被送入系统的无尘净化空气,由此热气体流经系统各部分养护管路时提供并维持所需的操作温度。
由于造成过热器和再热器成为锅炉系统养护工作中的弱点和难点的原因是其中的残存水分最不易排除干净并保持必要的干燥程度,而本发明方法由于采用的是无尘净化空气,特别是加热后的无尘净化空气正压吹干的方式工作,而且由上述内容还可看出此正压吹干用的气体首先自过热器的进口或出口处送入系统,使过热器被优先吹干,从而解决了目前养护工作中的这一弱点和难点问题。
送入锅炉系统中的正压吹干用的空气在系统内能否形成良好的流通对于提高养护干燥的效率和效果是很重要的。因此送入系统的无尘净化气体在从过热器处送入使其得以优先吹干的同时,建议还可以再从省煤器入口联箱放出管,或炉体排污总管等部位也送入同样的正压吹干气体,以加强这些干燥用的气体在系统内的流通强度。对同时设置有蒸汽再热器的锅炉系统,在上述操作过程进行的同时,还可以从再热器的入口或出口处也送入同样的正压吹干用气体,使其流经再热器管路后排出,以强化对再热器的干燥和养护。
由此不难理解,本发明方法以正压吹干方式可以简单方便地实现对工业蒸汽锅炉系统在停(备)用期间的防腐蚀养护,特别是有效可靠地解决了目前对系统中的过热器、再热器等重要而又难以解决的部位,以及对液态排渣炉和其它锅炉的临停或检修转备用等设备或情况下的防腐蚀养护问题。
以下用附图所示的若干实例说明本发明方法可采用的具体形式,但这些实例不应被理解为是对本发明方法范围的限定。
图1 本发明方法的第一种使用形式图2 本发明方法的第二种使用形式图3 本发明方法的第三种使用形式图4 本发明方法对再热器系统的使用形式图5 本发明方法对再热器系统的另一种使用形式。
例1如图1。本例是对不带再热器的工业锅炉系统的停(备)用状态时的养护。经过过滤除尘并根据室外气温不同,按高于该气温要求被加热到30~180℃的热无尘净化吹干空气由进气管7经过热器出口联箱疏水管6(或防护水母管)用鼓风机或空压机吹入系统(此时应关闭系统中的蒸汽母管总门和疏水母管临时门),吹入压力根据系统管路中的存水压力不同在0.02-2.5兆帕选择和调整。送入的吹干气体经过热蒸汽管5和饱和蒸汽管4到汽包2,由汽包对空排汽管3排出,使过热器管路被优先吹干。除此以外,吹干气体也可从过热器进口联箱排污管处进入系统,然后分为两路分别经过热器管路由其出口联箱对空排汽口排出和经饱和蒸汽管路到汽包再排出。
与上述操作同时,由进气管7提供的吹干气体还从省煤器入口联箱放出管9和炉体1的排污总管11被吹入系统,并分别经省煤器8和炉体下联箱,炉体水冷壁和下降管均汇于汽包2后,也由汽包对空排汽管3排出。
在此过程中,三种吹干燥作途径可以分别进行,也可以将过热器吹干操作与另两种操作分别组合或三种吹干操作同时进行。
例2如图2,系统结构同例1。加热至30~180℃的无尘净化吹干气经过热器出口联箱疏水管6送入系统,经过热蒸汽管5、饱和蒸汽管4到汽包2后,再经省煤器8由省煤器入口联箱放出管9排出。另有一分支路的吹干气可从锅炉本体1的排污总管11送入,经下联箱、炉体上升管和下降管到汽包2,也经省煤器8后由其入口联箱放出管9排出。
此两操作若分别进行时,但应优先考虑过热器的吹干。
例3如图3,系统结构同例1。吹干气体经过热器出口联箱疏水管6或防护水管送入系统后,经过热蒸汽管5和饱和蒸汽管4到汽包2后,再经锅炉本体1,由其排污总管11排出。另一分支路的吹干气体由省煤器联箱放出管9送入,经省煤器8到汽包2,再经锅炉本体1,由其排污总管11排出。此两操作若分别进行时,也应优先考虑过热器的吹干。
例4本例是在过热器后联接有再热器形式的工业蒸汽锅炉系统。再热器13经输汽管12联接于过热器之后。再热器以前的锅炉系统的吹干养护操作同以上各例,不再赘述。将一分支路的吹干气由再热器出口联箱疏水管16(或防护水母管)送入再热器(应关闭进、出口联箱总蒸汽门和出口联箱疏水门临时门),经过再热器13后,由再热器进口联箱对空排汽门15或进口联箱疏水管14排出。此过程如图4所示。
例5系统结构如例4。由图5可见,与上例不同处在于分支路的吹干气体经再热器进口联箱疏水管14送入再热器,经过再热器后由其对空排汽门17或出口联箱疏水管16排出。
权利要求
1.用于工业蒸汽锅炉系统停用或备用状态时采用干法原理的防腐蚀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锅炉系统的内温保持为高于室外大气气温至180℃的操作温度范围条件下,将无尘净化空气至少自该系统中的过热器出口联箱或进口联箱处以0.02~2.5兆帕的压力送入系统,使气体流经系统中需作防腐蚀养护的管路部位后,由系统与大气相通的其它通道口排出,直至系统中的残存水分湿度达到防腐蚀养护的规定要求后,继续在使锅炉系统内操作温度高于室外大气气温的条件下连续或间断地使锅炉系统中有通畅的无尘净化空气气流存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锅炉系统内的操作温度由经过加热后送入锅炉系统中的热无尘净化空气的热量提供并维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无尘净化空气在从过热器出口联箱或进口联箱送入锅炉系统的同时,至少还从锅炉系统的省煤器入口联箱处和炉体排污总管之一处送入系统。
4.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无尘净化空气从过热器出口联箱或进口联相处送入锅炉系统的同时,还使此气体自再热器进口联箱或出口联箱之一处送入再热器,流经再热器管路后由再热器的其它通道口排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是对工业蒸汽锅炉系统停(备)用状态时采用干法原理的正压吹干养护方法。在使锅炉系统内温为高于室外大气温度至180℃的操作温度下,将无尘净化空气至少自过热器部位正压吹入系统,使其优先吹干,气体流经系统内需养护的管路后排出系统。在继续保持系统内温高于室外大气温度的条件下连续或间断地使系统内有通畅有无尘净化空气流存在即可使系统长期得以养护。
文档编号F22B37/00GK1086002SQ9311194
公开日1994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1993年8月26日
发明者张柏林 申请人:张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