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电点火式打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1312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压电点火式打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火机,特别是一种压电点火式打火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压电点火式打火机包括有外壳、位于外壳内的压电装置、燃气室及其气阀组件,在所述的外壳上端设有与压电装置相抵的揿手以及置于二者之间的导电片,所述的气阀组件包括出气针和一端与该出气针相连的金属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装置倒置在外壳内,也即作为其中一个电极的铜砧置于顶部,而压电帽则置于底部,压电装置的侧壁设有外露的金属片作为其另一个电极,所述的跷板大致呈“厂”字形,其侧边即与该金属片相接触,其顶边即与出气针相连,而所述的导电片则有伸向出气针侧的延伸部。
为增强放电效果,所述的导电片之延伸部前端以呈针状为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压电装置倒置于外壳内,使得跷板的侧边可以直接与电极相触,因此无需从压电装置的侧壁引出导线,更无需设置机构将其定位,从而使打火机的整体结构变得更为简单,也因此方便了装配,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厂”字形的跷板也使得在压电点火时更为省力。



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外壳5、位于外壳5内的压电装置3、燃气室4及其气阀组件,在外壳5上端设有揿手1,其中气阀组件包括出气阀(图中未视)、出气针8和金属材质的跷板6,压电装置3包括铜砧31、压电体33和压电帽34,压电装置3按常规方式装配后倒置于外壳5内,即铜砧31置于顶部,并位于揿手1之下,二者之间设有导电片2;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跷板6呈“厂”字形,其顶边61与出气针8相连,其侧边62与位于压电体33侧壁的外露金属片32相触;所述的导电片2具有伸向出气针8侧的延伸部21,该延伸部21的前端呈针状,当按下揿手1时,该延伸部21的前端移至邻近出气针8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在出气针8上方还设有用于防风的风罩9以及调节火焰大小的调火环7。
打火机使用时,压下揿手1,使位于其下的导电片2、压电装置3的铜砧31及压电体33下移,同时压电体33侧边的凸出部331压迫跷板6的侧边62,使跷板2的顶边61翘起并顶起出气针8而使出气阀放气,当压电体33达到压电点火行程,在压电体33内产生的瞬间电压,一极通过压电体33侧壁的金属片32经跷板6传递到出气针8,另一极通过铜砧31至导电片2,由于此时导电片2的延伸部21已邻近出气针8,因此两者之间立即产生放电而点燃从出气阀放出来的燃气,实现点火。
权利要求1.一种压电点火式打火机,包括有外壳、位于外壳内的压电装置、燃气室及其气阀组件,在所述的外壳上端设有与压电装置相抵的揿手以及置于二者之间的导电片,所述的气阀组件包括出气针和一端与该出气针相连的金属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装置倒置在外壳内,也即作为其中一个电极的铜砧置于顶部,而压电帽则置于底部,压电装置的侧壁设有外露的金属片作为其另一个电极,所述的跷板大致呈“厂”字形,其侧边即与该金属片相接触,其顶边即与出气针相连,而所述的导电片则有伸向出气针侧的延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压电点火式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片之延伸部前端呈针状。
专利摘要一种压电点火式打火机,包括有外壳、位于外壳内的压电装置、燃气室及其气阀组件,在所述的外壳上端设有与压电装置相抵的揿手以及置于二者之间的导电片,所述的气阀组件包括出气针和一端与该出气针相连的金属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装置倒置在外壳内,也即作为其中一个电极的铜砧置于顶部,而压电帽则置于底部,压电装置的侧壁设有外露的金属片作为其另一个电极,所述的跷板大致呈“厂”字形,其侧边即与该金属片相接触,其顶边即与出气针相连,而所述的导电片则有伸向出气针侧的延伸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压电装置倒置于外壳内,使得跷板的侧边可以直接与电极相触,不仅结构简单而无需从压电装置的侧壁引出导线,从而方便装配、提高工效,而且压电点火时也更为省力。
文档编号F23Q2/00GK2558875SQ02265189
公开日2003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28日
发明者裘尧庆 申请人:裘尧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