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点火器的温度传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5213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混合点火器的温度传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混合点火器的温度传感装置,涉及锅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锅炉燃烧吹灰点火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锅炉燃烧吹灰点火器的温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混合点火器的温度传感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使以燃气或燃油作燃料的锅炉,在燃烧过程中锅炉的换热面不落灰、以及不使已落上的灰在高温下结成坚硬的结垢,通常对锅炉燃烧的喷嘴实施吹灰措施。实施吹灰措施,通常采用专用的吹灰装置。吹灰装置的核心部件是混合室、点火室,故称之为混合点火器。混合点火器的工作过程是空气与可燃气从不同的管路进入混合室,并在混合室进行混合;经混合后的混合气体,再经管道送入点火室,并在点火室对混合气体点燃;经点燃的混合气体,再经管道送往脉动发生器;由于点燃的混合气体由脉动发生器喷出时,会产生剧烈释放能量的现象,也正是由于这种现象,才将喷嘴周围的灰尘及结垢震掉,从而保证了喷嘴周围的清洁。在混合点火器的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点火室向混合室内的回火现象,这种回火现象不仅影响了混合点火器的正常工作,更主要的是影响了向换热面的吹灰,同时还会产生由于回火而造成的故障。在发生点火室向混合室回火现象时,混合室的温度便会急聚升高;所以对于是否发生了点火室向混合室回火的现象,以混合室的温度是否升高而判定。因此,判定混合室的温度是否升高,是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如对混合室实施内部测温,由于发生回火后会使混合室产生较高的温度,使测温难度大、易烧毁导线及元件且不易更换被损坏的元件;所以,混合室的内部测温无法实施。对混合室实施外部测温,需解决混合室在运行时震动大、测温传导装置易脱落,以及对温度能够准确、及时、快速的传出等问题。只有在快速、及时、准确掌握混合室温度情况下,才能对混合室的空气与可燃气体的流量、流速、压力进行相应的调节与控制,从而解决点火室向混合室回火的现象,并解决因回火造成的故障。本实用新型就是在认真调查、了解、分析、总结、研究点火室向混合室回火现象基础上,为解决和控制这一现象的出现,而专题研制成功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点火器的温度传感装置。通过底座、传感器螺栓、护套挡、前顶丝、后顶丝、传感器元件、护套组成的温度传感装置,以及将温度传感装置焊接在混合点火器的混合室上,从而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本实用新型,达到如下目的1、研制出一种用于对混合室温度进行及时、准确、快速实施测定、传导的专用装置新产品,从而指导性地调节与控制混合室中燃气与空气的流量、流速与压力,最终达到解决并杜绝点火室向混合室回火现象的这一目的。
2、使温度传感装置与混合点火器的结合牢固,达到本实用新型不脱落、运行平稳可靠、经久耐用的目的。
3、使本实用新型对温度的传感及时、快速、准确。
4、使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元件既可以使用热电偶元件、又可以使用热敏电阻元件,具有取材方便、通用性能强。
5、使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式多而适应性强、且效果好。
6、使本实用新型易于制作、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可达到预期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合点火器的温度传感装置,包括由进气管、混合室、点火室、出气管组成的混合点火器,还设置有由底座、传感器螺栓、护套挡、前顶丝、后顶丝、传感器元件、护套组成的温度传感装置;所述底座为螺母方式的结构,所述传感器螺栓为螺栓方式的结构、其两端侧均设置有螺纹、其靠底端的腰部设置有圆盘形状的护套挡、其护套挡上设置有前顶丝的前顶丝螺纹孔、其靠上端的腰部设置有后顶丝的后顶丝螺纹孔、其中心设置有安装传感器元件的圆形洞,所述传感器元件为热电偶元件或热敏电阻元件凝固在环氧树脂圆形棒中的结构,所述护套为螺母方式的结构;所述混合点火器的温度传感装置,其温度传感装置的底座与混合点火器的混合室以焊接的方式相连接,其底座与传感器螺栓的底段以螺纹的方式相连接,其传感器螺栓与传感器元件以传感器元件装入传感器螺栓的圆形洞内的方式相连接、再由传感器螺栓靠底端的腰部的护套档上设置的前顶丝螺纹孔与前顶丝及传感器螺栓靠上端腰部设置的后顶丝螺纹孔与后顶丝均以螺纹的方式相连接、并由前顶丝及后顶丝将传感器螺栓与传感器元件以顶牢的方式相连接,其传感器螺栓后端段与护套以螺纹的方式相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装置共有四种结构方式,所述温度传感装置与混合点火器的安装共有五种安装方式;所述温度传感装置的第一种结构方式是由底座、传感器螺栓、护套挡、前顶丝、后顶丝、传感器元件、护套组成温度传感装置,所述传感器元件为热电偶元件;所述温度传感装置的第二种结构方式是由底座、传感器螺栓、护套挡、前顶丝、传感器元件、护套组成温度传感装置,所述传感器螺栓比第一种结构方式的传感器螺栓短、该传感器螺栓上不设置后顶丝螺纹孔,不设置后顶丝,所述传感器元件为热敏电阻元件;所述温度传感装置的第三种结构方式是由传感器螺栓、护套档、前顶丝、后顶丝、传感器元件、护套组成温度传感装置,所述传感器螺栓的底端侧不设置螺纹、其底端设置有一大一小的两个斜切面,不设置所述的底座,所述传感器元件为热电偶元件;
所述温度传感装置的第四种结构方式是由传感器螺栓、护套挡、前顶丝、传感器元件、护套组成温度传感装置,所述传感器螺栓比第三种结构方式的传感器螺栓短、该传感器螺栓上不设置后顶丝螺纹孔、该传感器螺栓的底端侧不设置螺纹、其底端设置有一大一小的两个斜切面,不设置底座,也不设置后顶丝,所述传感器元件为热敏电阻元件;所述温度传感装置与混合点火器的第一种安装方式为由温度传感装置中第一种结构方式的底座与混合点火器中混合室的侧壁以使温度传感装置形成横向而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装置与混合点火器的第二种安装方式为由温度传感装置中第一种结构方式的底座与混合点火器中混合室的顶壁以使温度传感装置形成竖向而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装置与混合点火器的第三种安装方式为由温度传感装置中第二种结构方式的底座与混合点火器中混合室的侧壁以使温度传感装置形成横向而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装置与混合点火器的第四种安装方式为由温度传感装置中第二种结构方式的底座与温合点火器中混合室的顶壁以使温度传感装置形成竖向而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装置与混合点火器的第五种安装方式为由温度传感装置中第三种或第四种结构方式的传感器螺栓大斜切面与混合点火器中混合室的侧壁以使温度传感装置形成斜向而焊接的方式相连接。
所述底座、传感器螺栓、护套挡、前顶丝、后顶丝、护套均是由导热效率高的纯铜材料制成的底座、传感器螺栓、护套挡、前顶丝、后顶丝、护套。
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设置了由混合点火器的混合室与温度传感装置的有机连接,从而获得了混合点火器的温度传感装置新产品的有益效果;同时获得了对混合室温度进行及时、快速、准确测定的有益效果;同时还获得了可根据对混合室温度的检测结果,指导性地对混合室的燃气与空气流量、流速、压力进行调节与控制,达到解决并杜绝由点火室向混合室回火而造成故障的有益效果。
2、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由混合点火器的混合室与温度传感装置以焊接的方式相连接,从而获得了结合牢固、不怕震动、运行平稳可靠、经久耐用的有益效果。
3、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底座、传感器螺栓、护套挡、前顶丝、后顶丝、护套均是由导热效率高的纯铜材料所制成,从而获得了温度传导及时、快速、准确、误差小的有益效果;同时还获得了可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杜绝点火室向混合室回火的有益效果。
4、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的传感器元件既可以是热电偶元件,又可以是热敏电阻元件,从而获得了取材方便、易于制作、便于应用的有益效果。
5、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温度传感装置具有四种结构方式,从而获得了本实用新型系列产品的有益效果。
6、由于本实用新型可设置了五种安装方式,从而获得了适应性强、便于推广应用的有益效果。
7、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护套,从而获得了易于制作的有益效果、安装与固定方便的有益效果、保证线路参数准确的有益效果、保护导线的有益效果、解除导线外置不利因素的有益效果、使温度传感装置适应高温恶劣环境的有益效果。
8、由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简单、巧妙、合理,从而获得了易于制作、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的有益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以热电偶元件为传感器元件的温度传感装置第一种结构方式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温度传感装置第一种结构方式的右视示意图;即为图1的右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温度传感装置第一种结构方式的第一种安装方式主视示意图;即温度传感装置的底座与混合点火器的混合室侧壁以使温度传感装置形成横向而焊接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A位的主视放大剖面示意图;即图3中A位的主视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5为A位的左视放大示意图;即图3中A位的左视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温度传感装置第一种结构方式的第二种安装方式主视示意图;即底座与混合室的顶壁以使温度传感装置形成竖向而焊接的主视示意图。
图7为B位的主视放大剖面示意图;即图6中B位的主视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以热敏电阻元件为传感器元件的温度传感装置第二种结构方式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温度传感装置第二种结构方式的第三种安装方式主视示意图;即底座与混合室的侧壁以使温度传感装置形成横向而焊接的主视示意图。
图10为C位的主视放大剖面示意图;即图9中C位的主视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温度传感装置第二种结构方式的第四种安装方式主视示意图;即底座与混合室的顶壁以使温度传感装置形成竖向而焊接的主视示意图。
图12为D位的主视放大剖面示意图;即图11中D位的主视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以热电偶元件为传感器元件、不设置底座、传感器螺栓底端段不设置螺纹、传感器螺栓的底端设置一大一小两个斜切面的温度传感装置第三种结构方式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以热电偶元件为传感器元件、无底座的温度传感装置第三种结构方式的左视示意图;即图13的左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温度传感装置第三种结构方式的第五种安装方式主视示意图;即传感器螺栓的大斜切面与混合室的侧壁以使温度传感装置形成斜向而焊接的主视示意图。
图16为E位的主视放大剖面示意图;即图15中E位的主视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以热敏电阻元件为传感器元件、不设置底座、传感器螺栓短而不设置底端段的螺纹、传感器螺栓的底端设置一大一小的两个斜切面、不设置后顶丝的温度传感装置第四种结构方式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温度传感装置第四种结构方式的左视示意图;即图17的左视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中温度传感装置第四种结构方式的第五种安装方式主视示意图;即传感器螺栓的大斜切面与混合室的侧壁以使温度传感装置形成斜向而焊接的主视示意图。
图20为F位的主视放大剖面示意图;即图19中F位的主视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21为F位的左视放大示意图;即图19中F位的左视放大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1、进气管,2、混合室,3、点火室,4、出气管,5、底座,6、传感器螺栓,7、护套挡,8、前顶丝,9、后顶丝,10、传感器元件,11、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一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正如说明书附图1-21所示一种混合点火器的温度传感装置,包括由进气管1、混合室2、点火室3、出气管4组成的混合点火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由底座5、传感器螺栓6、护套挡7、前顶丝8、后顶丝9、传感器元件10、护套11组成的温度传感装置;所述底座5为螺母方式的结构,所述传感器螺栓6为螺栓方式的结构、其两端侧均设置有螺纹、其靠底端的腰部设置有圆盘形状的护套挡7、其护套挡7上设置有前顶丝8的前顶丝螺纹孔、其靠上端的腰部设置有后顶丝9的后顶丝螺纹孔、其中心设置有安装传感器元件10的圆形洞,所述传感器元件10为热电偶元件或热敏电阻元件凝固在环氧树脂圆形棒中的结构,所述护套11为螺母方式的结构;所述混合点火器的温度传感装置,其温度传感装置的底座5与混合点火器的混合室2以焊接的方式相连接,其底座5与传感器螺栓6的底段以螺纹的方式相连接,其传感器螺栓6与传感器元件10以传感器元件10装入传感器螺栓6的圆形洞内的方式相连接、再由传感器螺栓6靠底端的腰部的护套档7上设置的前顶丝螺纹孔与前顶丝8及传感器螺栓6靠上端腰部设置的后顶丝螺纹孔与后顶丝9均以螺纹的方式相连接、并由前顶丝8及后顶丝9将传感器螺栓6与传感器元件10以顶牢的方式相连接,其传感器螺栓6后端段与护套11以螺纹的方式相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装置共有四种结构方式,所述温度传感装置与混合点火器的安装共有五种安装方式;所述温度传感装置的第一种结构方式是由底座5、传感器螺栓6、护套挡7、前顶丝8、后顶丝9、传感器元件10、护套11组成温度传感装置,所述传感器元件10为热电偶元件;所述温度传感装置的第二种结构方式是由底座5、传感器螺栓6、护套挡7、前顶丝8、传感器元件10、护套11组成温度传感装置,所述传感器螺栓6比第一种结构方式的传感器螺栓6短、该传感器螺栓6上不设置后顶丝螺纹孔,不设置后顶丝9,所述传感器元件10为热敏电阻元件;所述温度传感装置的第三种结构方式是由传感器螺栓6、护套档7、前顶丝8、后顶丝9、传感器元件10、护套11组成温度传感装置,所述传感器螺栓6的底端侧不设置螺纹、其底端设置有一大一小的两个斜切面,不设置所述的底座5,所述传感器元件10为热电偶元件;所述温度传感装置的第四种结构方式是由传感器螺栓6、护套挡7、前顶丝8、传感器元件10、护套11组成温度传感装置,所述传感器螺栓6比第三种结构方式的传感器螺栓6短、该传感器螺栓6上不设置后顶丝螺纹孔、该传感器螺栓6的底端侧不设置螺纹、其底端设置有一大一小的两个斜切面,不设置底座5,也不设置后顶丝9,所述传感器元件10为热敏电阻元件;所述温度传感装置与混合点火器的第一种安装方式为由温度传感装置中第一种结构方式的底座5与混合点火器中混合室2的侧壁以使温度传感装置形成横向而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装置与混合点火器的第二种安装方式为由温度传感装置中第一种结构方式的底座5与混合点火器中混合室2的顶壁以使温度传感装置形成竖向而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装置与混合点火器的第三种安装方式为由温度传感装置中第二种结构方式的底座5与混合点火器中混合室2的侧壁以使温度传感装置形成横向而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装置与混合点火器的第四种安装方式为由温度传感装置中第二种结构方式的底座5与温合点火器中混合室2的顶壁以使温度传感装置形成竖向而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装置与混合点火器的第五种安装方式为由温度传感装置中第三种或第四种结构方式的传感器螺栓6大斜切面与混合点火器中混合室2的侧壁以使温度传感装置形成斜向而焊接的方式相连接。
所述底座5、传感器螺栓6、护套挡7、前顶丝8、后顶丝9、护套11均是由导热效率高的纯铜材料制成的底座5、传感器螺栓6、护套挡7、前顶丝8、后顶丝9、护套11。
在上述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传感器元件10为热电偶元件或热敏电阻元件,均为市均购置。在此基础上,制作出了本实用新型系列新产品,它们分别是1、以热电偶元件为传感器元件10的温度传感装置第一种结构方式的第一种安装方式本实用新型;2、以热电偶元件为传感器元件10的温度传感装置第一种结构方式的第二种安装方式本实用新型;3、以热敏电阻元件为传感器元件10的温度传感装置第二种结构方式的第三种安装方式本实用新型;4、以热敏电阻元件为传感器元件10的温度传感装置第二种结构方式的第四种安装方式本实用新型;5、以热电偶元件为传感器元件10的温度传感装置第三种结构方式的第五种安装方式本实用新型;6、以热敏电阻元件为传感器元件10的温度传感装置第四种结构方式的第五种安装方式本实用新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试用新型制作完毕后进行了试用性考核,经试用考核,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混合点火器的温度传感装置,包括由进气管(1)、混合室(2)、点火室(3)、出气管(4)组成的混合点火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由底座(5)、传感器螺栓(6)、护套挡(7)、前顶丝(8)、后顶丝(9)、传感器元件(10)、护套(11)组成的温度传感装置;所述底座(5)为螺母方式的结构,所述传感器螺栓(6)为螺栓方式的结构、其两端侧均设置有螺纹、其靠底端的腰部设置有圆盘形状的护套挡(7)、其护套挡(7)上设置有前顶丝(8)的前顶丝螺纹孔、其靠上端的腰部设置有后顶丝(9)的后顶丝螺纹孔、其中心设置有安装传感器元件(10)的圆形洞,所述传感器元件(10)为热电偶元件或热敏电阻元件凝固在环氧树脂圆形棒中的结构,所述护套(11)为螺母方式的结构;所述混合点火器的温度传感装置,其温度传感装置的底座(5)与混合点火器的混合室(2)以焊接的方式相连接,其底座(5)与传感器螺栓(6)的底段以螺纹的方式相连接,其传感器螺栓(6)与传感器元件(10)以传感器元件(10)装入传感器螺栓(6)的圆形洞内的方式相连接、再由传感器螺栓(6)靠底端的腰部的护套档(7)上设置的前顶丝螺纹孔与前顶丝(8)及传感器螺栓(6)靠上端腰部设置的后顶丝螺纹孔与后顶丝(9)均以螺纹的方式相连接、并由前顶丝(8)及后顶丝(9)将传感器螺栓(6)与传感器元件(10)以顶牢的方式相连接,其传感器螺栓(6)后端段与护套(11)以螺纹的方式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点火器的温度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装置共有四种结构方式,所述温度传感装置与混合点火器的安装共有五种安装方式;所述温度传感装置的第一种结构方式是由底座(5)、传感器螺栓(6)、护套挡(7)、前顶丝(8)、后顶丝(9)、传感器元件(10)、护套(11)组成温度传感装置,所述传感器元件(10)为热电偶元件;所述温度传感装置的第二种结构方式是由底座(5)、传感器螺栓(6)、护套挡(7)、前顶丝(8)、传感器元件(10)、护套(11)组成温度传感装置,所述传感器螺栓(6)比第一种结构方式的传感器螺栓(6)短、该传感器螺栓(6)上不设置后顶丝螺纹孔,不设置后顶丝(9),所述传感器元件(10)为热敏电阻元件;所述温度传感装置的第三种结构方式是由传感器螺栓(6)、护套档(7)、前顶丝(8)、后顶丝(9)、传感器元件(10)、护套(11)组成温度传感装置,所述传感器螺栓(6)的底端侧不设置螺纹、其底端设置有一大一小的两个斜切面,不设置所述的底座(5),所述传感器元件(10)为热电偶元件;所述温度传感装置的第四种结构方式是由传感器螺栓(6)、护套挡(7)、前顶丝(8)、传感器元件(10)、护套(11)组成温度传感装置,所述传感器螺栓(6)比第三种结构方式的传感器螺栓(6)短、该传感器螺栓(6)上不设置后顶丝螺纹孔、该传感器螺栓(6)的底端侧不设置螺纹、其底端设置有一大一小的两个斜切面,不设置底座(5),也不设置后顶丝(9),所述传感器元件(10)为热敏电阻元件;所述温度传感装置与混合点火器的第一种安装方式为由温度传感装置中第一种结构方式的底座(5)与混合点火器中混合室(2)的侧壁以使温度传感装置形成横向而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装置与混合点火器的第二种安装方式为由温度传感装置中第一种结构方式的底座(5)与混合点火器中混合室(2)的顶壁以使温度传感装置形成竖向而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装置与混合点火器的第三种安装方式为由温度传感装置中第二种结构方式的底座(5)与混合点火器中混合室(2)的侧壁以使温度传感装置形成横向而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装置与混合点火器的第四种安装方式为由温度传感装置中第二种结构方式的底座(5)与温合点火器中混合室(2)的顶壁以使温度传感装置形成竖向而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装置与混合点火器的第五种安装方式为由温度传感装置中第三种或第四种结构方式的传感器螺栓(6)大斜切面与混合点火器中混合室(2)的侧壁以使温度传感装置形成斜向而焊接的方式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点火器的温度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传感器螺栓(6)、护套挡(7)、前顶丝(8)、后顶丝(9)、护套(11)均是由导热效率高的纯铜材料制成的底座(5)、传感器螺栓(6)、护套挡(7)、前顶丝(8)、后顶丝(9)、护套(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点火器的温度传感装置。有混合点火器,还有由底座、传感器螺栓、护套挡、前后顶丝、传感器元件、护套组成的温度传感装置。温度传感装置的底座或传感器螺栓与混合点火器的混合室侧壁或顶壁以焊接方式连接;制作出温度传感装置第一种结构的第一种安装方式、第一种结构的第二种安装方式、第二种结构的第三种安装方式、第二种结构的第四种安装方式、第三种结构的第五种安装方式、第四种结构的第五种安装方式本实用新型系列新产品。用于对锅炉喷嘴吹灰装置中杜绝点火室向混合室回火的混合室温度检测与传导。具有对温度检测与传导的准确、快速、及时,使用时抗震动、运行平稳可靠、经久耐用,及结构简单、易推广特点。
文档编号F23J3/02GK2748790SQ20042011236
公开日2005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3日
发明者张自强 申请人:北京嘉德兴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