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5608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排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排煤装置,属于燃煤炉的重要部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烧蜂窝煤及块煤的煤炉普遍存在脚箱不暖和的现象,其原因是炉桥与炉芯座之间为空,煤落在炉桥上易熄火,造成脚箱温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煤装置,在炉芯座的下部增设保温圈,使炉桥上的煤充分燃烧,达到使脚箱暖和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由炉桥(1)和炉芯座(2)组成,炉芯座(2)安放在炉桥(1)的上方;炉桥(1)由圆形炉桥(3)、转轴(4)、转臂(5)、手柄(6)及破煤刀组(7)组成;圆形炉桥(3)由圆环(8)和2-4根栅条(9)组成,转轴(4)穿过圆形炉桥(3)的中心,转轴(4)与转臂(5)在水平面上垂直连接,转臂(5)的另一端与手柄(6)相连;破煤刀组(7)可以选择左右对称及上下对称,破煤刀组(7)由2~4个破煤刀(10)组成,破煤刀组(7)在圆形炉桥(3)的侧面,安放在圆环(8)的边缘,刃口指向转轴(4);炉芯座(2)的上部为固定炉芯用的炉芯卡圈(12),下部为保温圈(11),保温圈(11)能包住炉桥(1),对炉桥(1)上的燃煤起到保温作用,使圆形炉桥(3)上的煤能继续充分燃烧,炉芯座(2)可固定在炉桶或炉桶座(13)上,炉桥(1)的转轴(4)也穿过炉桶或炉桶座(13)的两个圆孔,便于转动炉桥(1)下排燃过的蜂窝煤或块煤,下排燃过的蜂窝煤时,将炉桥(1)翻转180°,下排燃过的块煤时,摆动炉桥(1)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产品结构合理,炉桥能轻松下排燃过的蜂窝煤、块煤、煤巴及煤球,由于在炉芯座的下部增加了保温圈,燃煤能充分燃烧,使脚箱暖和。


附图1是本发明部分剖切后的立体图,附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由炉桥(1)和炉芯座(2)组成,炉芯座(2)安放在炉桥(1)的上方;炉桥(1)由圆形炉桥(3)、转轴(4)、转臂(5)、手柄(6)及破煤刀组(7)组成;圆形炉桥(3)由圆环(8)和2根栅条(9)组成,转轴(4)穿过圆形炉桥(3)的中心,转轴(4)与转臂(5)在水平面上垂直连接,转臂(5)的另一端与手柄(6)相连;破煤刀组(7)为左右对称和上下对称,破煤刀组(7)由3个破煤刀(10)组成,破煤刀组(7)在圆形炉桥(3)的侧面,安放在圆环(8)的边缘,刃口指向转轴(4);炉芯座(2)的上部为固定炉芯用的炉芯卡圈(12),下部为保温圈(11),保温圈(11)能包住炉桥(1),对炉桥(1)上的燃煤起到保温作用,使圆形炉桥(3)上的煤能继续充分燃烧,炉芯座(2)固定在炉桶座(13)上,炉桥(1)的转轴(4)也穿过炉桶座(13)的两个圆孔,便于转动炉桥(1)下排燃过的蜂窝煤或块煤,下排燃过的蜂窝煤时,将炉桥(1)翻转180°,下排燃过的块煤时,摆动炉桥(1)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排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排煤装置由炉桥(1)和炉芯座(2)组合而成,炉芯座(2)安放在炉桥(1)的上方;炉桥(1)由圆形炉桥(3)、转轴(4)、转臂(5)、手柄(6)及破煤刀组(7)组成,转轴(4)穿过圆形炉桥(3)的中心,转轴(4)与转臂(5)在水平面上垂直连接,转臂(5)的另一端与手柄(6)相连,破煤刀组(7)可选择左右对称及上下对称;炉芯座(2)的上部为固定炉芯用的炉芯卡圈(12),下部为保温圈(11),保温圈(11)能包住炉桥(1),对炉桥(1)上的燃煤起到保温作用,炉芯座(2)可固定在炉桶或炉桶座(13)上,炉桥(1)的转轴(4)也穿过炉桶或炉桶座(13)的两个圆孔,便于转动炉桥(1)下排燃过的蜂窝煤或块煤。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排煤装置,其特征在于圆形炉桥(3)由圆环(8)和2-4根栅条(9)组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排煤装置,其特征在于破煤刀组(7)由2~4个破煤刀(10)组成,破煤刀组(7)在圆形炉桥(3)的侧面,安放在圆环(8)的边缘,刃口指向转轴(4)。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排煤装置,属于燃煤炉的重要部件,排煤装置由炉桥和炉芯座组成,炉芯座安放在炉桥的上方,炉桥由圆形炉桥、转轴、转臂、手柄及破煤刀组组成,炉芯座的上部为固定炉芯用的炉芯卡圈,下部为保温圈,本发明能轻松下排燃过的蜂窝煤、块煤、煤巴及煤球,由于在炉芯座的下部增加了保温圈,燃煤能充分燃烧,使脚箱暖和。
文档编号F23H11/24GK1644994SQ20051000927
公开日2005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3日
发明者邓正刚 申请人:邓正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