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5610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热交换器,具体地说是一种由两薄壁相对接合而形成空腔,热导介质可以在其中流动的平板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为了传输介质,热交换器内通常存在大约1.5×105帕的压力。流量较高的热交换器必须能够承受该压力或更高的压力。因此在大功率的热交换器中,往往采用管路来承载介质,迭片结构或是金属薄板的表面再与这些管路固接。通过管路的表面,更重要的是通过与之固接的迭片结构或是金属薄板的表面,热交换器内部的介质与热交换器周围的介质之间发生热量的交换。
由于热量转移路径长,这种金属薄板表面和介质承载管路间的热交换会削弱热交换器的能力,因此人们做了许多尝试,试图使热交换器尽可能大的表面与其内外介质直接接触。对于平板热交换器,这一点尤为重要。平板热交换器有“流经室”供热导介质流动,其外型相对扁平。平板热交换器具有与内外介质接触的最大可能表面积及最小内容积,但问题是内部与外部的压力差。该压力差必须由相对而言的平面薄壁来承受。我们知道,平行放置的两壁由于内部压力的提高而被分离。所以,在平板热交换器中,它们的内表面必须在多点被接合(参见DE-A-19740818)。这些接合点处的张应力相当可观。本发明人的另一篇已申请发明提到了一种带有流经室的平板热交换器,能够承受其内部腔体内流动产生的压力,如4,6或10×105帕,它包括两薄板腔壁,在两腔壁内表面之间形成介质可在其中流动的密封的中空腔体,两腔壁两端设有与中空腔体相通的介质集流通道,两腔壁内表面之间通过多个压模接合点相互啮合紧固。介质集流通道为固定在腔体两端的端管,端管上设有狭槽开口,开口与热交换器两腔壁之间的中空腔体相通,端管被从腔体两端伸出的半圆型金属薄板在至少超过它一半圆周面积上牢牢夹住,端管可以为铜或铝端管,通过胶压沾或焊接与腔体的两腔壁固定连接。此种平板热交换器的腔壁可以采用两张单独的预成型的金属薄板或一大张预成型金属薄板折合锁封做成,可以采用胶粘的方式将上下两金属薄板粘合。金属板可以为铜板,在特殊情况下,如作为太阳能集热器,由于总是不得不在一面吸收热量,腔壁用不同材料制造会更有利。这使得可以在一边选用一种高热导材料而在另一边选用一种低热导材料,并仍然可以将两者连接起来。甚至不排除选用塑料的可能性。
虽然上述热交换器的通过两壁的材料变形的啮合可以将腔体内液体的张应力分散到相应的每个接合点,但是在金属薄壁的边缘,即上下两金属薄壁的粘合处,成为整个热交换器的薄弱处,在较大应力的作用下,使得热交换器在金属薄壁的边缘处爆开;此外由于热交换器的两个腔壁为金属薄板,其壁厚仅为0.3-1.0毫米,尤其是在面积较大的情况下,热交换器极易发生整体变形而影响其组装以及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现有的热交换器进行改进,设计一种热交换器,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热交换器,包括两薄板腔壁,在两腔壁内表面之间形成介质可在其中流动的密封的中空腔体,所述两腔壁两端设有与中空腔体相通的介质集流通道,两腔壁内表面之间通过多个压模接合点相互啮合紧固,所述上下两腔壁在薄壁的边缘处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密封套,所述紧固密封套设有凹型槽,所述两上下薄板腔壁边缘部分伸入凹型槽内,通过压力与紧固密封套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紧固密封套的凹型槽的横断面形状为横向放置的“葫芦”型。热交换器的两腔壁边缘从“葫芦”开口伸入紧固密封套在“葫芦”的腰部通过压力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紧固密封套的凹型槽有2个,左右对称。这样可以便于两相邻热交换器的串连,形成更大的平板热交换器。
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强度高、外型美观不易变形通过在边缘增加边框,一方面增加了现有热交换器存在的边缘牢固程度,另一方面克服了原有热交换器由于腔壁较薄易造成整体结构变形等缺陷;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边框造型增加热交换器的外观形状,从而克服现有热交换器造型单一等缺陷。
2.加工制造方便将预制成型的金属薄板对接后,在边缘处伸入紧固密封套的凹槽中,在专用设备上一次性即可实现边框整个长度的压紧密封,不会增加操作工人的强度,具有生产效率高,制造方便等优点。
3.使用寿命长大大提高了现有热交换器的使用寿命。
4.便于多个热交换器串连,提供更大的换热面积通过边框两边的凹槽可以方便的将两个相同的热交换器的串连连接,增加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而且相邻两个平板热交换器之间的连接处过渡自然,不存在相拼痕迹,外型美观,这些都是传统热交换器无法达到的。


图1是本发明热交换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断面图;
图3是本发明紧固密封套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紧固密封套连接两相邻换热器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接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热交换器,包括两薄板腔壁1、2,在两腔壁内表面之间形成介质可在其中流动的密封的中空腔体3,所述两腔壁两端设有与中空腔体相通的介质集流通道4,两腔壁内表面之间通过多个压模接合点5相互啮合紧固,所述上下两腔壁在薄壁的边缘处固定连接,还包括紧固密封套6,所述紧固密封套设有凹型槽7,所述两上下薄板腔壁边缘部分伸入凹型槽7内,通过压力与紧固密封套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如图2、图3和图4可见,紧固密封套6的凹型槽7的横断面形状为横向放置的“葫芦”型断面。热交换器的两薄板腔壁边缘从“葫芦”开口伸入密封套6与紧固密封套在“葫芦”的腰部8通过压力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可以将紧固密封套6的凹型槽做成2个,左右对称。从而可以方便的实现两个相邻热交换器的串联连接,获得更大的换热面积,因为单个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是有限的,通过多个换热器连接,以获得需要的换热面积。
紧固密封套6的外型可以为近似六边形,相对应的对于双凹槽密封套的外型则为两个近似六边型背对背连接;也可以为近似圆形,以及其他形状。
紧固密封套的材料可以为铜以及其他材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为本发明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热交换器,包括两薄板腔壁,在两腔壁内表面之间形成介质可在其中流动的密封的中空腔体,所述两腔壁两端设有与中空腔体相通的介质集流通道,两腔壁内表面之间通过多个压模接合点相互啮合紧固,所述上下两腔壁在边缘处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密封套,所述紧固密封套设有凹型槽,所述两上下薄板腔壁边缘部分伸入凹型槽内,通过压力与紧固密封套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密封套的凹型槽的横断面形状为横向放置的“葫芦”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两腔壁边缘从“葫芦”开口伸入紧固密封套在“葫芦”的腰部通过压力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密封套的凹型槽有2个,左右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密封套的外型为近似六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密封套的外型为两个近似六边形背对背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密封套的材料为铜。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包括两薄板腔壁,在两腔壁内表面之间形成介质可在其中流动的密封的中空腔体,所述两腔壁两端设有与中空腔体相通的介质集流通道,两腔壁内表面之间通过多个压模接合点相互啮合紧固,所述上下两腔壁在薄壁的边缘处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密封套,所述紧固密封套设有凹型槽,所述两上下薄板腔壁边缘部分伸入凹型槽内,通过压力与紧固密封套固定连接。本发明具有强度高、外型美观不易变形、加工制造方便、寿命长以及可方便多个热交换器串连提供更大的换热面积等优点。
文档编号F28F3/00GK1825045SQ20051000959
公开日2006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4日
发明者马克思·劳斯 申请人:马克思·劳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