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螺纹管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5728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螺纹管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螺纹管及其制作方法,尤其是用于热交换用的内螺纹铜管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国内和国外都把内螺纹铜管的使用作为提高热交换效益的重要手段,同时还可减少空调器的体积。而对内螺纹铜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底壁厚度在保证承受压力和使用寿命以及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要求越来越薄,其作用是降低原材料成本,并且提高热交换率;2.齿顶角度越来越小,最好在28°以下,以提高热交换效率3.齿的高度要求尽可能地高,起到增加传热表面积和增加涡流强度的作用。现有技术内螺纹铜管的生产流程为放料---校直---减径---旋压起槽---定径---探伤---收料,旋压起槽的方法为把预先做好的螺纹芯头放于光管孔内,外表由钢珠圆周转动而旋压,然后光管就变成有内螺纹的管。此工艺的难点为齿顶角越高,旋压起槽就越困难,如齿形不满、齿高不够高、烂齿、拉伸速度不能达到45-60米/分。因而现有技术生产的内螺纹铜管规格一般为外径8mm以上,齿高0.12mm以下,底壁厚0.27mm以上,齿顶角28°以上,无法满足行业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热交换效率高的内螺纹管及其制作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内螺纹管的外径为1-7mm,底壁厚为0.10-0.25mm,齿高为0.13-0.30mm,齿顶角为5°-27°。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为放料---校直---减径---旋压起槽---定径---探伤---收料;旋压起槽时使用的螺纹芯头表面螺旋槽的两边为R圆弧形过度的形状,旋压钢珠的直径为10mm-25mm;减径模锥角的角度为15°-28°。
由于本发明将螺纹芯头表面螺旋槽的两边的部位,由直角加工成带R圆弧形过度的形状,使金属流动使受到的阻力减小,有利于使齿高到达要求;由于采用大直径的旋压钢珠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小直径钢珠,使旋压变形的能力更好由于旋压起槽后减径模锥角以较小的角度代替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31°,能更方便确定最佳外径和底壁厚度。因此本发明的方法能生产出所需规格的内螺纹管,提高产品的热交换能力,且单机铜管使用量减少5%-8%,降低了成本。


附1为本发明产品生产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减径模锥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中所示,铜管1放入模具中,校直后通过游动模3和游动芯2减径,需要的外径和壁厚。减径后的铜管进入螺纹芯头5的位置,在旋压钢珠7的高速旋转下,把铜管压入螺纹芯头5的槽内,钢圈8、保持架6和支持器10保证钢珠7的位置正确,旋压过程中不偏位,从而得到良好的螺旋纹。在此步骤中,螺纹芯头齿槽表面预先经抛光处理,使之具有高光洁度的面;螺纹芯头表面螺旋槽的两边原来直角的部位,加工成带R圆弧形过度的形状,R的数值在0.3mm以下,一般为0.001mm-0.12mm,使金属流动时受到的阻力减小;旋压钢珠7采用直径为10mm-25mm的大直径钢珠,尤其是12mm-20mm范围内的钢珠,如以直径为12mm、17mm代替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小钢珠;且在同一拉伸速度下,提高旋压转速至2.8万-4万转/分的范围内,如3.5万转/分。
铜管脱离螺纹芯头5后,其内壁就形成螺纹沟槽,变成内螺纹管,再经减径模11和定径模12,得到所需产品外径尺寸。减径模11的锥角角度为15°-28°,如用22°、24°代替常用的31°。
经过上述方法,就能得到外径为1-7mm、底壁厚为0.10-0.25mm、齿高为0.13-0.30mm、齿顶角为5-27°的内螺纹管,尤其是外径3-7mm、底壁厚0.20-0.25mm、齿高为0.14-0.22mm、齿顶角为10-25°的产品,如7*0.25*0.22mm、5*0.25*0.14mm、5*0.20*0.15mm的管。最后经过探伤,将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收存入库。
权利要求
1.一种内螺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的外径为1-7mm,底壁厚为0.10-0.25mm,齿高为0.13-0.30mm,齿顶角为5-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螺纹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规格的优选值为外径3-7mm,底壁厚0.20-0.25mm,齿高为0.14-0.24mm,齿顶角为10-25°。
3.一种生产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螺纹管的方法,工艺流程为放料---校直---减径---旋压起槽---定径---探伤---收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压起槽时使用的螺纹芯头表面螺旋槽的两边为R圆弧形过度的形状,旋压钢珠的直径为10mm-25mm;所述减径模锥角的角度为15°-2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螺纹管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压钢珠直径的优选值为12mm-2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螺纹管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槽表面预先抛光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螺纹管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压转速为2.8万-4万转/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径为1-7mm、底壁厚为0.10-0.25mm、齿高为0.13-0.30mm、齿顶角为5-27°的内螺纹管及其生产方法。旋压起槽时使用的螺纹芯头表面螺旋槽的两边为R圆弧形过度的形状,旋压钢珠的直径为10mm-25mm;减径模锥角的角度为15°-28°。本发明的方法能生产出上述规格的内螺纹管,提供产品的热交换能力,且单机铜管使用量减少5%-8%,降低了成本。
文档编号F28F1/10GK1687684SQ20051003395
公开日2005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5日
发明者羊林章, 王云夫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精艺万希铜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