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导温装置与方法

文档序号:4536160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真空导温装置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导温装置与方法,特别是指一种能传导热能的真空导温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以一瓦斯热水器1为例,主要包含有开放的一外罩11、容置在该外罩11内的一加热水箱12、环绕该加热水箱12的一水管13,及设置在该外罩11内的一加热装置14。该水管13是可导引水流,并具有穿出该外罩11的一进水口131与一出水口132。使用时,该加热装置14会直接对该加热水箱12加热,使该加热水箱12在受热后,将热能传导至水管13及管内的水流,达到加热的目的。惟,该瓦斯热水器1虽然可以达到加热的目的,然,其却于实际使用时,乃存有以下缺失而亟待解决1.由于该加热水箱12只有底部受热,再加上该外罩11呈开放状态,因此,该加热水箱12受热时,往往会因为受热面积有限,及外界风力或空气流通的影响,使导热的速度缓慢,且热损严重,造成热传效率极差。
2.基于前述热传效率差的缺失,相对的,该加热装置14就必须耗用更多的能源,才能使该水管13内的水流达到所需的温度,有浪费能源的缺失。
3.由于该加热水箱12的底部邻近热源,因此,该水管13邻近该加热水箱12底部的部位,受热较快速,该水管13远离该加热水箱12底部的部位,则会因为前述热损及热传效率差的因素,受热较慢,有热力不均的缺失,使通过该水管13的水流,无法均匀受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真空状态下传递热能的真空导温装置与方法。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该真空导温装置与方法,包含一腔体、容置在该腔体一腔室内的一受热体,及布满在该腔体腔室内的一导温介质。主要是使该腔体的一腔室形成真空状态。然后,使该腔室内布满悬浮的导温粒子以形成该导温介质,最后,加热该腔体,使该腔室内的导温粒子在受热后产生振动,且彼此相互碰撞,而传导热能至该腔室内的一受热体。
本发明的功能是能提升热传效率、降低热损、节省能源,且受热均均、加热快速。


图1是一正视图,说明一般的瓦斯热水器。
图2是本发明一真空导温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中一受热体的立体图。
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制造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2、图3,本发明的真空导温装置的较佳实施例是应用于一热水器2,该热水器2具有一外罩21,及设置在该外罩21内的一加热装置22,该加热装置22可以如图2所示是利用燃烧瓦斯的方式产生热能,或以电能、太阳能转换为热能。该真空导温装置包含一腔体3、一受热体4及一导温介质5。
该腔体3是容置在该热水器2的外罩21内,并具有界定出一腔室31的一腔壁32。该腔室31是形成真空状态。该腔壁32具有邻近一底面321且渐缩的一环锥面322。该腔体3在本实施例是金属,也可以是玻璃、或耐高温塑胶、陶磁等耐热材料。
该受热体4是容置在该腔体3的腔室31内,并具有沿垂直方向平行排列的多数个金属翼片41、串接前述翼片41且界定出一管道42的一管壁43。该管壁43在本实施例是金属材质,且迂回延伸有适当长度,并具有穿出该腔体3与该外罩21的一入口端431与一出口端432。该管道42是可导引水流由该入口端431向该出口端432流动。
该导温介质5具有悬浮在该腔体3腔室31内的多个导温粒子51。
参阅图2、图4,以下即针对该导温装置的制造流程说明如下步骤一组装该腔体3与该受热体4。
步骤二酸洗该腔体3与该受热体4后予以干燥,使该腔壁32一内表面与该热翼片41与该管壁43一外表面钝化,而易于附着前述导温粒子51。
步骤三密封该腔体3,及对该腔体3的腔室31进行抽真空的作业,使该腔室31形成真空状态。
步骤四将锰、铍、重铬酸根…等多种无机介质,烧结研磨后与纯水(或挥发性液体如酒精),及抑制氢、氧产生的锌、镁、钙混合成导温液体,并注入该腔体3的腔室31内。
步骤五加热该腔体3,使该腔体3内的导温液体在受热后气化成多数悬浮的导温粒子51,前述导温粒子51是做为导温介质5,且布满整个腔室31,及附着在前述翼片41、该管壁43外表面与该腔壁32一内表面。
步骤六再对该腔体3的腔室31进行抽真空的作业,去除该腔室31少量且残余气体,此时,虽然有少量的导温粒子51被去除,并不影响该腔室31内导温粒子51必须的数量。
参阅图2,以下即针对该导温装置应用于该热水器2的导温方法说明如下当该热水器2的加热装置22加热该腔体3时,受热后的腔壁32会将热能传导至前述导温粒子51,使该真空腔室31内的导温粒子51在受热后产生振动,且彼此相互碰撞及释放热能。
由于前述导温粒子51是布满整个腔室31,且前述翼片41是沿垂直方向平行排列,不但不会阻挡前述导温粒子51,且可以扩增与导温粒子51的接触面积,大幅提升吸热的效率,因此,前述导温粒子51在相互碰撞及释放热能的过程中,会迅速地将热能传导至该腔室31内的受热体4,使该管壁43内的水流在吸热后形成热水。
值得一提的是,该腔体3腔壁32的环锥面322可以导引前述导温粒子51邻近该加热装置22,而能快速的受热,并传递热能。且由于该腔室31内是真空及干燥状态,没有氢、氧等成份存在,因此,该管壁43在吸热的过程中不会有凝结的水气,而该锌、镁、钙可以抑制氢、氧产生,所以,该腔室31内的压力可以维持一定。
据上所述可知,本发明的真空导温装置与方法具有下列优点及功效1.由于本发明是透过前述导温粒子51传导热能,且前述导温粒子51是散布在密闭、真空的腔室31内,可以不受外界风力或对流的影响,因此,能有效降低热损,及大幅提升导热的速度,使本发明具有相当良好的热传效率。
2.基于前述热传效率较佳的优势,该加热装置22可以用较少的能源,使该管壁43内的水流达到所需的温度,能有效节省能源。
3.由于前述导温粒子51是布满整个腔室31,且前述翼片41可以扩增与导温粒子51的接触面积,大幅提升吸热的效率,因此,前述导温粒子51可以均匀的传导热能,使通过该受热体4的水流,在均匀受热的情形下,快速地达到所需的温度。
权利要求
1.一种真空导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下列步骤步骤一使一腔体的一腔室形成真空状态;步骤二使所述腔室内布满悬浮的导温粒子;步骤三加热所述腔体,使所述腔室内的导温粒子在受热后产生振动,且彼此相互碰撞,而传导热能至所述腔室内的一受热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导温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2是先注入液态的导温介质至所述腔室内,再加热所述腔体,使所述导温介质气化后形成前述悬浮的导温粒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导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体一表面是附着有导温粒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导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体表面是呈钝化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导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体表面是以酸洗方式予以钝化。
6.一种真空导温装置,包含一腔体,具有密封且形成真空状态的一腔室;一受热体,是容置在所述腔体的腔室内;及一导温介质,具有悬浮在所述腔体腔室内的多个导温粒子,当加热所述腔体,会使所述腔室内的导温粒子在受热后产生振动,且彼此相互碰撞,而传导热能至所述腔室内的受热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导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体具有界定出一管道的一管壁,所述管壁具有穿出所述腔体的一入口端与一出口端,所述管道是可导引水流由所述入口端向所述出口端流动,使通过所述管道的水流与所述管壁进行热交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真空导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壁是金属材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真空导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壁是迂回延伸,并串接多个金属翼片。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导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体一表面是附着有导温粒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真空导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体表面是呈钝化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真空导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体表面是以酸洗方式予以钝化。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导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具有形成有所述腔室的一腔壁,所述腔壁具有邻近一底面且渐缩的一环锥面。
14.一种真空导温装置,应用于一热水器,所述热水器具有一外罩,及设置在所述外罩内的一加热装置,所述真空导温装置包含一腔体,是容置在所述热水器的外罩内,并具有密封且形成真空状态的一腔室;一受热体,是容置在所述腔体的腔室内,并具有界定出一管道的一管壁,所述管壁具有穿出所述腔体的一入口端与一出口端,所述管道是可导引水流由所述入口端向所述出口端流动;及一导温介质,具有悬浮在所述腔体腔室内的多个导温粒子,当所述热水器的加热装置加热所述腔体,会使所述腔室内的导温粒子在受热后产生振动,且彼此相互碰撞,而传导热能至所述腔室内的受热体,使通过所述孔道的水流与所述管壁进行热交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真空导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壁是金属材质。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真空导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壁是迂回延伸,并串接多个金属翼片。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真空导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体一表面是附着有导温粒子。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真空导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体表面是呈钝化状态。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真空导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体表面是以酸洗方式予以钝化。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真空导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具有形成有所述腔室的一腔壁,所述腔壁具有邻近一底面且渐缩的一环锥面。
全文摘要
一种真空导温装置与方法,包含一腔体、容置在该腔体一腔室内的一受热体,及布满在该腔体腔室内的一导温介质。该腔体的腔室是形成真空状态。该导温介质具有多个悬浮的导温粒子。当加热该腔体时,会使该腔室内的导温粒子在受热后产生振动,且彼此相互碰撞,而传导热能至该腔室内的受热体。
文档编号F28F23/00GK1987330SQ200510111849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2日
发明者骆俊光 申请人:骆俊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