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多功能打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火机,具体地说是多功能打火机。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的打火机功能只停留在了打火上,少部分打火机也加上了刀具之类的工具,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是会碰到很多麻烦,比如停了电、或没有电的仓库、夜晚没有电灯的楼道内等等,使得我们在黑暗中常常会碰坏物品或者误伤自己,虽然现如今的打火机可以打开火暂时充当照明使用,但是打开火后不能长时间不间断的开着火,否则会烧坏火机出火部位的零件,而这种带有电热丝的打火机照明亮度又不够,所以有必要在火机上安装一套照明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携带方便的多功能打火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打火机,打火机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装有闪光二极管的照明器,下部分为打火机壳体内腔中设置的打火机本体,设置在打火机气箱上的电子总成连接于跳板右端,而跳板的左端卡在出气总成的上部,出火室的下端铰接在打火机气箱上,出气总成通过软管依次与设置在出火室内的磁杯、点火宝塔和电热丝相连接,在电子总成的右侧的打火机气箱上铰接有中部带有弹簧的连动杆,连动杆与打火机壳体外侧的电子夹活动连接在一起。
照明器结构包括照明器外壳、电池箱、凹凸镜、闪光二极管,电池箱设置在照明器外壳内,上端带有导电片的电池设置在电池箱内,闪光二极管设置在凹凸镜的中心,在照明器外壳的上端还装有平镜片。
电子总成的上端设置有电子帽。
使用打火机时,向上推动电子夹,使得电池箱中的电池上端的导电片与闪光二极管的接触极连通,闪光二极管发光,这样,照明器就可以发挥照明功能为我们服务了,向下推动电子夹,通过连动杆的转动,一方面使得铰接在气箱上的出火室向外旋转露出打火机外壳,另一方面按动了电子总成,将向外发出电子,同时电子总成又往下按动了跳板,使得气箱中的气体放出通过软管进入磁杯,然后进入点火宝塔,与此同时电子总成发出的电子也到达磁杯,于是点火成功,最后在电热丝处发出。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打火机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体积小、携带方便、一物多用等特点。
附图1为多功能打火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多功能打火机的左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多功能打火机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打火机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打火机,打火机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装有闪光二极管22的照明器3,下部分为打火机壳体1内腔中设置的打火机本体,设置在打火机气箱20上的电子总成6连接于跳板19右端,而跳板19的左端卡在出气总成5的上部,出火室4的下端铰接在打火机气箱20上,出气总成5通过软管18依次与设置在出火室4内的磁杯17、点火宝塔16和电热丝15相连接,在电子总成6的右侧的打火机气箱20上铰接有中部带有弹簧9的连动杆8,连动杆8与打火机壳体1外侧的电子夹2活动连接在一起。
照明器3结构包括照明器外壳14、电池箱12、凹凸镜21、闪光二极管22,电池箱12设置在照明器外壳14内,上端带有导电片11的电池10设置在电池箱12内,闪光二极管22设置在凹凸镜21的中心,在照明器外壳14的上端还装有平镜片13。
电子总成6的上端设置有电子帽7。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打火机其加工制作非常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加工制作即可。
权利要求1.多功能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打火机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装有闪光二极管的照明器,下部分为打火机壳体内腔中设置的打火机本体,设置在打火机气箱上的电子总成连接于跳板右端,而跳板的左端卡在出气总成的上部,出火室的下端铰接在打火机气箱上,出气总成通过软管依次与设置在出火室内的磁杯、点火宝塔和电热丝相连接,在电子总成的右侧的打火机气箱上铰接有中部带有弹簧的连动杆,连动杆与打火机壳体外侧的电子夹活动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打火机,其特征在于照明器结构包括照明器外壳、电池箱、凹凸镜、闪光二极管,电池箱设置在照明器外壳内,上端带有导电片的电池设置在电池箱内,闪光二极管设置在凹凸镜的中心,在照明器外壳的上端还装有平镜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打火机,其特征在于电子总成的上端设置有电子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打火机,属于打火机,打火机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装有闪光二极管的照明器,下部分为打火机壳体内腔中设置的打火机本体,设置在打火机气箱上的电子总成连接于跳板右端,而跳板的左端卡在出气总成的上部,出火室的下端铰接在打火机气箱上,出气总成通过软管依次与设置在出火室内的磁杯、点火宝塔和电热丝相连接,在电子总成的右侧的打火机气箱上铰接有中部带有弹簧的连动杆,连动杆与打火机壳体外侧的电子夹活动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打火机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体积小、携带方便、一物多用等特点。
文档编号F23Q2/32GK2883945SQ20062000735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7日
发明者林帆 申请人:林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