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一次燃烧式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0614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部一次燃烧式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部一次燃烧式燃烧器,其具有形成了多个火焰孔的 矩形燃烧板和具有安装燃烧板的开口部的箱形燃烧器主体。
背景技术
迄今,公知的是在这种燃烧器中,以燃烧板的较长方向、较短方向以
及法线方向分别作为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在燃烧器主体内 设有隔板和分布板,该隔板在相对于燃烧板在Z轴方向上相对的燃烧器主 体的底壁部之间划分出混合室,该分布板将隔板与燃烧板之间的空间在Z 轴方向上划分为隔板侧的第一分布室和燃烧板侧的第二分布室这两个室, 在混合室中混合从X轴方向上游侧流入混合室的燃料气体和一次空气,生 成混合气体,混合气体从在隔板上形成的流出口经由第一分布室、在分布 板上形成的多个分布孔、和第二分布室,被引导向燃烧板,使混合气体从 燃烧板的火焰孔喷出,进行全部一次燃烧(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1 — 90913号公报)。
在该燃烧器中,流出口形成为在X轴方向较长、在Y轴方向幅度狭 窄的狭缝状。由此,混合气体从混合室向第一分布室的流出受到限制,促 进燃料气体和一次空气在混合室中的混合。但是,这样造成了在流出口的 压力损失增大。另外,因为流出口是在Y轴方向上幅度狭窄的狭缝状,所 以混合气体难以流向在Y轴方向上远离流出口的第一分布室的部分。因 此,为使第二分布室的混合气体在Y轴方向上的分布均匀,有必要使位于 流出口上方的分布板部分上的分布孔的配置密度变得相当的疏松,在分布 板的压力损失也变大。而且,为了应对在流出口以及分布板的压力损失的 增大,有必要进一步增大由风扇供给的一次空气的供给压,噪音也变大。
本发明鉴于以上各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部一次燃烧式燃烧器,其 在不损失燃料气体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性能以及混合气体的分布均匀性的 情况下,可以降低压力损失。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全部一次燃烧式燃烧器,其具备 形成了多个火焰孔的矩形的燃烧板和具有安装燃烧板的开口部的箱形的
燃烧器主体,以燃烧板的较长方向、较短方向以及法线方向分别作为x轴
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在燃烧器主体内设有隔板和分布板,该隔 板在相对于燃烧板在Z轴方向上相对的燃烧器主体的底壁部之间划分出 混合室,该分布板将隔板与燃烧板之间的空间在Z轴方向上划分为隔板侧 的第一分布室和燃烧板侧的第二分布室这两个室,在混合室中混合从X轴 方向上游侧流入混合室的燃料气体和一次空气,生成混合气体,混合气体 从在隔板上形成的流出口经由第一分布室、在分布板上形成的多个分布 孔、和第二分布室,被引导向燃烧板,使混合气体从燃烧板的火焰孔喷出, 进行全部一次燃烧,该全部一次燃烧式燃烧器的特征在于,在隔板的X轴 方向下游侧的部分形成有在Y轴方向上宽度宽的流出口 ,在隔板上设有从 流出口的X轴方向上游侧的边缘向X轴方向下游侧延伸出的引导板部, 该引导板部向接近于燃烧器主体的底壁部的Z轴方向倾斜。
根据本发明,混合气体被引导板部引导,从流出口暂时向Z轴方向离 开,生成迂回绕过引导板部而朝向流出口的混合气体的气流。由此,混合 距离变长,并且产生涡流,促进燃料气体和一次空气的混合。因此,即使 增大流出口的X轴方向长度使其开口面积比较大,也能够良好地混合燃料 气体和一次空气。因此,在无损于燃料气体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性能的状态 下,可以减少在流出口的压力损失。
另外,因为流出口在Y轴方向上宽度宽,所以在第一分布室中的混合 气体在Y轴方向分布均匀。进而,由于引导板部的倾斜,对迂回绕过引导 板部而朝向流出口的混合气体施加向X轴方向上游侧的运动分量,使得在 第一分布室,混合气体容易向X轴方向上游侧流动。因此,即使在分布板 的X轴方向下游侧的部分(流出口的上方部分)处分布孔的配置密度不那 么疏松,在第二分布室中的混合气体的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的分布也
均匀。因此,还可以减小在分布板的压力损失。结果是在无损于燃料气体 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性能以及混合气体的分布的均匀性的状态下,可以降低 在燃烧器主体内的整体的压力损失。
而且,若引导板部的Z轴方向相对于X轴方向的倾斜角小于25。, 则不能怎么促进燃料气体和一次空气的混合,另外若该倾斜角大于60。, 则引导板部成为障碍,压力损失增加。因此上述倾斜角优选设定在25。
60°的范围内。
另外,若引导板部的伸出长度过短,则混合性能变差,若伸出长度过 长,则压力损失增加。因此,优选对引导板部的伸出长度进行设定,以使 此伸出长度与流出口的X轴方向长度之比在0.2 0.4的范围内。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在引导板部的Y轴方向外侧缘和混合室的侧 壁面之间确保缝隙。由此,产生迂回绕过引导板部的Y轴方向外侧部而朝 向流出口的混合气体的气流,由此也产生涡流。因此,进一步促进了燃料 气体和一次空气的混合。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引导板部由在流出口处的隔板的切开翘起部 形成。在此,还可以由在隔板上安装的另外的板材构成引导板部,但这样 零件件数增加,成本提高。对此,如果由隔板的切开翘起部形成引导板部, 则在不增加零件件数的情况下谋求成本降低,在这一点上有利。
但是,通过了流出口的靠近X轴方向下游侧边缘的开口部分后的混合 气体容易朝向分布板沿Z轴方向前进。这样放任不管的话,混合距离变短, 容易从燃烧板的X轴方向下游侧的部分喷出混合不足的混合气体。因此, 在本发明中,优选设置第一阻挡板,该第一阻挡板抑制通过了流出口的靠 近X轴方向下游侧边缘的开口部分后的混合气体朝向分布板沿Z轴方向前 进。由此,通过了流出口的靠近X轴方向下游侧边缘的开口部分的混合气 体,迂回绕过第一阻挡板流动,混合距离变长。所以,可以防止从燃烧板 的X轴方向下游侧的部分喷出混合不足的混合气体。
在此,优选第一阻挡板,在流出口的靠近X轴方向下游侧边缘的开口 部分向分布板一侧的Z轴方向投影空间内,从该投影空间的X轴方向下游 侧向分布板接近,同时向X轴方向上游侧弯曲突出。由此,可抑制由第一 阻挡板产生的压力损失的增加。而且,若从隔板到第一阻挡板前端在Z轴方向的高度小于第一分布室 的在Z轴方向尺寸的85n/。,则来自流出口的混合气体的流出阻力变大。另 外,若该Z轴方向高度大于第一分布室的Z轴方向尺寸的90。/。,则由于第 一阻挡板,混合气体向X轴方向下游侧的第一分布室的部分的迂回进入受 到过度的限制,容易产生混合气体向燃烧板的X轴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的分 布不足。因此,优选从隔板到第一阻挡板前端的在Z轴方向高度是第一分 布室的Z轴方向尺寸的85% 90%。
但是,若设置第一阻挡板,则对从流出口向第一分布室流入的混合气 体,不仅由上述引导板部,还由第一阻挡板施加朝向X轴方向上游侧的运 动分量。若这样放任不管,则混合气体向第一分布室的X轴方向上游侧的 端部的分布变得过多,在燃烧板的X轴方向上游侧的端部的混合气体的喷 出压变得过高。因此,在设置第一阻挡板的情况下,优选设置第二阻挡板, 以抑制混合气体朝向第一分布室的X轴方向上游侧的端部沿X轴方向前 进。由此,混合气体向第一分布室的X轴方向上游侧的端部的分布不会变 得过多,可以防止在燃烧板的X轴方向上游侧的端部的混合气体的喷出压 也变得过高。
另外,优选第二阻挡板具有从流出口的X轴方向上游侧边缘向接近 于分布板的Z轴方向倾斜且向X轴方向上游侧延伸的倾斜板部,和从倾斜 板部的前端朝向分布板沿Z轴方向弯曲立起的立起部。由此,可以对从流 出口朝向X轴方向上游侧的混合气体顺利地施加向分布板侧的运动分量, 可以抑制因第二阻挡板引起的压力损失的增加。
而且,若第二阻挡板的立起部的前端和分布板之间的在Z轴方向上的 间隙宽度小于第一分布室的Z轴方向尺寸的10%,则混合气体向第一分布 室的x轴方向上游侧的端部的分布被过虔限制,若该间隙宽度大于第一分 布室的Z轴方向尺寸的15%,则造成混合气体向第一分布室的X轴方向 上游侧的端部的分布过多。因此,优选第二阻挡板的立起部的前端和分布 板之间的在Z轴方向上的间隙宽度是第一分布室的Z轴方向尺寸的10。/。
15%。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立体图2是图i中沿n—n线剖开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沿m—m线剖开的俯视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与图2对应的剖开侧视图; 图5是表示从第一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燃烧板和第二实施方式的燃烧
器的燃烧板的各部分喷出的混合气体的空气过剩率的测定结果的坐标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省略了燃烧板和第二阻挡板后在
燃烧器的燃烧板的各部分的混合气体的喷出压的测定结果的坐标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考图1, 1表示的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全部一次燃烧式燃烧器。 该燃烧器1由小燃烧器部la和其两侧的一对大燃烧器部lb、 lb构成。
各燃烧器部la、 lb具有形成了多个火焰孔2a的矩形陶瓷制燃烧板 2、和具有安装燃烧板2的开口部的箱形燃烧器主体3。以下,以燃烧板2 的较长方向、较短方向以及法线方向分别作为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 轴方向,对燃烧器的构造进行详述。而且,各个燃烧器部la、 lb的燃烧 器主体3,在后述的第一、第二分布室6、 7的侧壁部,与邻接的燃烧器部 的燃烧器主体3形成一体。
如图2所示,在燃烧器主体3内设有隔板5和分布板8,该隔板5在 燃烧板2和相对于燃烧板2在Z轴方向上相对的燃烧器主体3的底壁部 3a之间划分出混合室4,该分布板8将隔板5与燃烧板2之间的空间在Z 轴方向上划分为隔板5侧的第一分布室6和燃烧板2侧的第二分布室7这 两个室。
混合室4的X轴方向上游侧(图2的左侧)的端部与在燃烧器主体3 的X轴方向上游侧的端面开设的流入口 4a连通。在混合室4设有文丘里 管部4b,该文丘里管部4b位于流入口 4a的附近,在Z轴方向上宽幅狭窄。 另外,在燃烧器主体3的X轴方向上游侧的端面上安装有风门(damper) 9,该风门9形成了面对流入口4a的风门孔9a。而且,设置有与燃烧器主 体3的X轴方向上游侧的端面相对向的气体歧管10,在气体歧管10和燃 烧器主体3之间划分出供给来自图示省略的风扇的空气的一次空气室。 另外,如图3所示,在气体歧管10上,面对小燃烧器部la的混合室 4的流入口 4a在Y轴方向上并列设置了三个气体喷嘴11,并且面对各大 燃烧器部lb的混合室4的流入口 4a在Y轴方向上并列设置了五个气体喷 嘴ll。如此,各个燃烧器部la、 lb的混合室4中不仅从X轴方向上游侧 流入一次空气,并且流入来自多个气体喷嘴11的燃料气体。而且,在各 个混合室4燃料气体和一次空气混合,生成燃料浓度比理论空燃比要稀薄 的混合气体。
在隔板5的X轴方向下游侧的部分,在Y轴方向上形成有宽度大的流 出口5a。另外,流出口 5a的Y轴方向宽度稍微比混合室4的Y轴方向的 幅度狭窄。还有,分布板8上形成有多个分布孔8a。而且,在混合室4生 成的混合气体从流出口 5a通过第一分布室6、分布孔8a、和第二分布室7 而被引导向燃烧板2,从各个燃烧板2的火焰孔2a喷出,进行全部一次燃烧。
在此,为使在燃烧板2的全部范围内进行良好的燃烧,在混合室4均 匀地良好混合燃料气体和一次空气,而且,有必要使第二分布室7中的混 合气体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的分布均匀。另外,为减小由风扇引 起的一次空气的供给压并降低噪音,有必要降低在燃烧器主体3内的压力 损失。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隔板5上设有引导板部5b,该引导板部5b 从流出口 5a的X轴方向上游侧的边缘,以向接近于燃烧器主体3的底壁 部3a的Z轴方向倾斜的方式,向X轴方向下游侧延伸。引导板部5b是在 流出口 5a处将隔板5切开翘起形成的翘起部,与隔板5形成一体。
根据上述的结构,如图2的箭头a所示,混合气体被引导板部5b引导, 从流出口 5a暂时在Z轴方向上离开,产生在Z轴方向上迂回绕过引导板 部5b而朝向流出口 5a流动的混合气体的气流。由此,混合距离变长,并 且产生涡流,促进燃料气体和一次空气的混合。
而且,虽然也可以遍及混合室4的Y轴方向整个宽度上设置引导板部 5b,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要确保引导板部5b的Y轴方向外侧部与混合室 4的侧壁面之间的间隙。其结果是,如图3的箭头b所示,还产生了迂回 绕过引导板部5b的Y轴方向外侧部而朝向流出口 5a混合气体的气流,由
此,也产生了涡流。因此,进一步促进燃料气体和一次空气的混合。
在此,在没有引导板部5b的情况下,为使燃料气体和一次空气良好
地混合,有必要使流出口 5a的X轴方向的长度縮短,使其开口面积变窄, 限制混合气体从流出口 5a的流出。例如,在混合室4的X轴方向长度大 约为130mm的情况下,若没有引导板部5b,则为了得到燃料气体和一次 空气所需要的混合性能,有必要使流出口 5a的X轴方向的长度L在26mm 以下。另一方面,若像本实施方式那样设置引导板部5b,则即使流出口 5a的X轴方向长度L是36mm,也可得到与L=26mm时一样的混合性能。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流出口 5a的开口面积比较大,也不会有损 于燃料气体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性能。而且,通过使流出口 5a的开口面积 增大,也可降低在流出口 5a的压力损失。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流出口 5a在Y轴方向上宽度宽,所以 第一分布室6中的混合气体在Y轴方向分布均匀。而且,如图2箭头c所 示,对迂回绕过引导板部5b朝向流出口 5a的混合气体,由于引导板部5b 的倾斜,还对其施加了朝向X轴方向上游侧的运动分量。—因此,在第一分 布室6混合气体容易向X轴方向上游侧流动。因此,即使分布板8在X 轴方向下游侧的部分(与流出口 5a相对的部分)处的分布孔8a的配置密 度不那么疏松,第二分布室7中的混合气体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的 分布也变得均匀。因此,还可以降低在分布板8的压力损失。结果是在无 损于燃料气体和一次空气的混合性能以及混合气体的分布均匀性的状态 下,可以降低在燃烧器主体3内的整体压力损失。由此,燃烧板2的全部 范围内可进行良好的燃烧,而且,可以降低因风扇引起的一次空气的供给 压并减小噪音。
另外,若引导板部5b的Z轴方向相对于X轴方向的倾斜角e比25° 小,则并不能怎么促进燃料气体和一次空气的混合。另一方面,若这个倾 斜角9比60°大,则引导板部5b成为阻力导致压力损失增加。因此,倾 斜角e优选设定在25。 60° 。在本实施方式中,e=57° 。
另外,若引导板部5b的延伸出的长度S过短,则混合性能变差,若 延伸出的长度过长,则压力损失增加。因此,引导板部5b的延伸出的长 度S优选设定为,使该延伸出的长度S与流出口 5a的X轴方向上的长度
L之比(S/L)在0.2 0.4的范围内。例如,在L-36mm时,使S=10mm, 使得S/L —0.28。
其次,对于图4表示的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全部一次燃烧式燃烧器 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全部一次燃烧式燃烧器的基本构造与上述的第 一实施方式的相同,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部件、部位,标注与上述 相同的符号。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是,设有第一阻挡板 12并且设有第二阻挡板13,所述第一阻挡板12用于抑制通过了流出口 5a 的靠近X轴方向下游侧边缘的开口部分的混合气体朝向分布板8沿Z轴方 向前进,所述第二阻挡板13用于抑制混合气体朝向第一分布室6的X轴 方向上游侧的端部沿X轴方向前进。
第一阻挡板12,在流出口 5a的靠近X轴方向下游侧边缘的开口部分 (例如,距离流出口 5a的X轴方向下游侧边缘在流出口 5a的X轴方向长 度L的1/4的长度范围的部分)向分布板8—侧的Z轴方向投影空间内,从 该投影空间的X轴方向下游侧向分布板8接近,同时向X轴方向上游侧 弯曲而突出。另外,还可以使第一阻挡板12在上述投影空间与X轴平行 地突出。但是,如第二实施方式那样,如果使第一阻挡板12弯曲,则混 合气体沿第一阻挡板12流畅地流动,可抑制因第一阻挡板12导致的压力 损失的增加。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阻挡板12独立于隔板5,在第一分布 室6的X轴方向下游侧的端面上固定第一阻挡板12的基端,但也可以与 引导板部5b相同,在流出口 5a处将隔板5切开翘起形成翘起部,从而与 隔板5—体地形成第一阻挡板12。而且,也可在第一阻挡板12上形成多 个小孔。
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燃烧器和第二实施方式的燃烧器,设定来自流入 口4a的一次空气供给量,使得空气过剩率人(=供给空气量/理论空气量) 为1.30,进行测定从燃烧板2各部喷出的混合气体的空气过剩率X的试验。 图5的a线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测定结果,该图中的b线表示第 一实施方式的燃烧器的测定结果。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燃烧器中,空气过剩 率人随着从燃烧板2的X轴方向中间部向下游侧离去而逐渐变大,在X 轴方向下游侧的端部达到1.34。原因是,通过了流出口 5a的靠近X轴方
向下游侧的边缘的开口部分后,混合气体朝向分布板8沿Z轴方向前进,
到达燃烧板2为止的混合距离变短,混合气体在混合不充分的状态下从燃 烧板2的X轴方向下游侧的部分喷出。
对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燃烧器中,从燃烧板2的X轴方向中间部过 渡到X轴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空气过剩率X大致为1.30。这是因为,通过 了流出口 5a的靠近X轴方向下游侧边缘的开口部分后,混合气体迂回绕 过第一阻挡板12流动,从而到达燃烧板2为止的混合距离变长,促进了 从燃烧板2的X轴方向下游侧的部分喷出的混合气体的混合。
另外,若从隔板5到第一阻挡板12的前端的在Z轴方向的高度hl小 于第一分布室在Z轴方向的尺寸H的85c/。,则来自流出口 5a的混合气体 的流出阻力变大。另外,若该Z轴方向的高度hl大于第一分布室6的Z 轴方向的尺寸H的90。/。,则由于第一阻挡板12,混合气体向X轴方向下 游侧的第一分布室6的部分的迂回进入叠到过度的限制,容易产生混合气 体向燃烧板2的X轴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的分布不足。因此,从隔板5到第 一阻挡板12的前端的在Z轴方向的高度hl优选为第一分布室6的Z轴方 向尺寸H的85。/。 90。/。。例如,在H45mm的情况下,使hl=13mm,从 而使得hl/H —0.87。
另外,使用具备第一和第二两个阻挡板12、 13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燃 烧器和具备第一阻挡板12却不具备第二阻挡板13的燃烧器,进行测定燃 烧板2的各部的混合气体的喷出压的试验。图6的a线表示第二实施方式 的燃烧器的测定结果,该图中的b线表示只具备第一阻挡板12的燃烧器 的测定结果。
在只具备第一阻挡板12的燃烧器中,燃烧板2的在X轴方向上游侧 端部的混合气体的喷出压过高。原因在于,对从流出口 5a流入第一分布 室6的混合气体,不仅由引导板部5b,还由第一阻挡板12施加朝向X轴 方向上游侧的运动分量,混合气体向第一分布室6的X轴方向上游侧的端 部的分布变得过多。另外,因为从燃烧板2的中央区域喷出的混合气体接 受来自燃烧板2的热量,所以即使混合气体的喷出压高、火焰扬程小而稳 定燃烧,若在燃烧板2的端部区域的混合气体的喷出压变高,则^:焰扬程 变大,燃烧状态变得不安定。另外,在只具备第一阻挡板12的燃烧器中,
由于混合气体向第一分布室6的X轴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分布过多,所以在 燃烧板2的X轴方向下游侧部分的混合气体的喷出压降低。
对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燃烧器中,由于可以由第二阻挡板13抑制 混合气体向第一分布室6的上游侧端部沿X轴方向前进,所以混合气体向 第一分布室6的X轴方向上游侧端部分布不会变得过多。因此,可防止在 燃烧板2的X轴方向上游侧端部混合气体的喷出压过度变高。进而,还可 以抑制在燃烧板2的X轴方向下游侧部分的混合气体的喷出压降低。
在此,还考虑在流出口 5a的X轴方向上游侧边缘和第一分布室6的 X轴方向上游侧的端部之间的中间位置,以从隔板5向Z轴方向立起来的 方式设置第二阻挡板。但是,这样,混合气体与第二阻挡板相碰,压力损 失变大。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第二阻挡板13形成为如下形状, 即具有从流出口 5a的X轴方向上游侧的边缘向接近于分布板8的Z 轴方向倾斜且向X轴方向上游侧延伸的倾斜板部13a;和从倾斜板部13a 的前端朝向分布板8向Z轴方向弯曲立起来的立起部13b。由此,可以对 从流出口 5a向X轴方向上游侧的混合气体顺利地施加朝向分布板8 —侧 的运动分量,可以抑制由第二阻挡板13引起的压力损失的增加。
另外,若第二阻挡板13的立起部13b的前端和分布板8之间的Z轴 方向的间隙宽度h2小于第一分布室的Z轴方向尺寸H的10%,则混合气 体向第一分布室6的X轴方向上游侧端部的分布受到过度限制。另外,若 该间隙宽度h2大于第一分布室的Z轴方向尺寸H的15%,则混合气体向 第一分布室6的X轴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分布过多。因此,间隙宽度h2优 选是第一分布室6的Z轴方向尺寸H的10% 15%。例如,在H=15mm 的情况下,使h2-2mm,从而使得h2/H —0.13。
另外,立起部13b的Z轴方向尺寸h3 (包括立起部13b的Z轴方向的 线和倾斜部13a的延长线的交点到立起部13b的前端的Z轴方向高度)优 选设定为4 5mm,对混合气体施加向Z轴方向的运动分量。另外,立起 部13b的X轴方向的位置,优选设定成第一分布室6的X轴方向上游侧 的端面和立起部13b之间的X轴方向距离为第一分布室6的X轴方向长 度的1/4 1/2。
''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
此。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燃料气体和一次空气从在燃烧
器主体3的X轴方向上游侧的端面开设的流入口 4a向混合室4流入,还 可以在燃烧器主体3的X轴方向上游侧的端面嵌入气体喷嘴,使一次空气 从在燃烧器主体3的底壁部3a的X轴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开设的流入口流 入。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切开隔板5并将其翘起形成翘起部,由 该翘起部形成引导板部5b,使引导板部5b与隔板5形成一体,但也可以 采用在隔板5上安装的其他的板材来构成引导板部5b。但是,这样,由于 会使零件个数增加而使得成本增加,所以,与隔板5—体地形成引导板部 5b的上述实施方式在谋求降低成本方面更有利。
权利要求
1.一种全部一次燃烧式燃烧器,其具备形成了多个火焰孔的矩形的燃烧板和具有安装燃烧板的开口部的箱形的燃烧器主体,以燃烧板的较长方向、较短方向以及法线方向分别作为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在燃烧器主体内设有隔板和分布板,该隔板在相对于燃烧板在Z轴方向上相对的燃烧器主体的底壁部之间划分出混合室,该分布板将隔板与燃烧板之间的空间在Z轴方向上划分为隔板侧的第一分布室和燃烧板侧的第二分布室这两个室,在混合室中混合从X轴方向上游侧流入混合室的燃料气体和一次空气,生成混合气体,混合气体从在隔板上形成的流出口经由第一分布室、在分布板上形成的多个分布孔、和第二分布室,被引导向燃烧板,使混合气体从燃烧板的火焰孔喷出,进行全部一次燃烧,该全部一次燃烧式燃烧器的特征在于,在隔板的X轴方向下游侧的部分形成有在Y轴方向上宽度宽的流出口,在隔板上设有从流出口的X轴方向上游侧的边缘向X轴方向下游侧延伸出的引导板部,该引导板部向接近于燃烧器主体的底壁部的Z轴方向倾斜。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部一次燃烧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板部的Z轴方向相对于X轴方向的倾斜角被设定在25° 60。的范围内。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部一次燃烧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板部的延伸出的长度被设定成,其延伸出的长度与所述流出口的X轴方向长度之比在0.2 0.4的范围内。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部一次燃烧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导板部的Y轴方向外侧边缘和所述混合室的侧壁面之间确保缝隙。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部一次燃烧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板部由在所述流出口处的所述隔板的切开翘起部形成。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部一次燃烧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设有第一阻挡板,该第一阻挡板抑制通过了所述流出口的靠近x轴方向下游侧边缘的开口部分后的混合气体朝向所述分布板沿Z轴方向前进。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部一次燃烧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阻挡板,在所述流出口的靠近X轴方向下游侧边缘的开口部分向所述分布板一侧的Z轴方向投影空间内,从该投影空间的X轴方向下 游侧向分布板接近,同时向X轴方向上游侧弯曲突出。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部一次燃烧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隔板到所述第一阻挡板前端的在Z轴方向上的高度,是所述第一分布室的Z轴方向尺寸的85% 90%。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部一次燃烧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设有第二阻挡板,该第二阻挡板抑制混合气体朝向所述第一分布室的X轴方向上游侧的端部沿X轴方向前进。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部一次燃烧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阻挡板具有从所述流出口的X轴方向上游侧边缘向接近于所述分布板的Z轴方向倾斜且向X轴方向上游侧延伸的倾斜板部,和从倾 斜板部的前端朝向分布板沿Z轴方向弯曲立起的立起部。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全部一次燃烧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起部的前端和所述分布板之间的在Z轴方向上的间隙宽度是所述第一分布室的Z轴方向尺寸的10% 15%。
全文摘要
以矩形的燃烧板(2)的较长方向、较短方向以及法线方向分别作为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在燃烧器(3)内,设有隔板(5),其在与燃烧器主体(3)的底壁部(3a)之间划分出混合室(4),还设有分布板(8),其把隔板(5)和燃烧板(2)之间的空间划分为隔板(5)一侧的第一分布室(6)和燃烧板(2)一侧的第二分布室(7),使燃料气体和一次空气从X轴方向上游侧流入混合室(4)使它们全部一次燃烧,在该全部一次燃烧式燃烧器中,可尽可能降低压力损失而且使燃料气体和一次空气充分混合。在隔板(5)的X轴方向下游侧部分形成在Y轴方向上宽度宽的流出口(5a)。在隔板(5)上设有从流出口(5a)的X轴方向上游侧的边缘向接近于燃烧器(3)的底壁部(3a)的Z轴方向倾斜且向X轴方向下游侧延伸出来的引导板部(5b)。
文档编号F23D14/02GK101191615SQ200710181708
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30日
发明者小代卓史, 高须芳彦 申请人:林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