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气流非接触式的高效能量回收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量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是带气流非接触式气体-气体换 热器的高效能量回收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空气调节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 业及民用建筑,但随之而来能耗问题也日益突出,工业与民用建筑规模大,换
气量也大,比如医院洁净度要求较高的手术室有时要求换气频率每小时40-100 次,而对大型建筑,排气所带走的能量约占总负荷的30°/。 40%左右,如不对这 些能源加以有效回收,必然增大空调的能耗。近年来发生的公共卫生问题, 如SARS病毒的传播和恐怖袭击中毒气的蔓延,又必须加大公共建筑的换气 量,同时还要严格避免回风对新风的污染。另外,生产工艺过程中会产生大 量温度较高的气体,对这部分气体中的能量进行回收利用,可以产生较显著 的环保节能效益。
针对回收利用建筑物或工艺过程排出废气的能量,近年开发出很多型式 的气体能量回收设备,如转轮吸附型、中间热媒型、板式显热型和热泵型, 转轮吸附型的换热效率虽然较高,但两股气流有交叉,存在废气污染新鲜空 气,不符合公共卫生的要求;中间热媒型是通过两组换热器之间的液体来传 递能量,有传动设备,自身消耗动力,虽然避免了交叉污染,但换热效率不 高;板式显热型的能量回收设备把排风与新风隔离分别流过不同的流道,结 构相对简单,也可避免交叉污染,但效率较低,其结构本身只适合小容量场 合使用;热泵型能量回收设备,系统复杂,造价昂贵。传统热管换热器对工 质、材料、工艺的要求比较严格,造成其成本较高,限制了热管技术的推广,
长期仅应用于航天和有关工业领域;在民用领域中,能量回收的两股气流之
间的温度差较小, 一般在几度到几十度之间,因此,要求热管换热器的起动
温差要小, 一般应不大于3度,同时要求效率较高、容量可调、热管工质无 毒,以及两股气流相互隔离、不交叉污染;近年来人们开发的民用热管技术, 工质多以水或氨为主要成分,其起动温差较大,能量回收效率较低,氨有毒 性且对热管的材质有严格要求,这样热管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受到很大限 制。
上述技术方案还存在有明显的不足之处,首先上述的能量回收设备都不 能同时兼顾高效率和避免交叉污染、成本低、安装灵活的特点;其次现有的 民用热管技术起动温差较大,能量回收效率较低,没有容量连续调解机构, 有时还使用毒性较大的工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起动温 差较小,能量回收效率较高,保证工作气流相互隔离以避免交叉污染,带有 容量连续调解机构,能量回收过程不消耗动力,使用环保无毒的工质,结构 简单,成本低,加工安装方便,适合-50。C至6(TC环境中使用的非接触式高效 气体能量回收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 一种工作流体相互隔离的非接触式高效能量回收设备,它包括热虹吸管、翅 片、隔板,外边框,支座、顶杆和驱动装置等。热虹吸管内密闭有一定量的 低沸点工质,若干个热虹吸管外套若干个翅片形成换热芯体,换热芯体被其 中间的隔板分隔成两部分,热虹吸管横贯隔板,其周围与外边框相连接形成 换热器,换热器倾斜或垂直放置且冷、热两股气流分别通过换热芯体的两部 分时,通过热虹吸管和翅片的传递热量能够使这两股气流产生热交换、温度
趋于一致;换热器下部装有支座和顶杆,支座为换热器的旋转中心,顶杆撑
着换热器的外边框,并与驱动装置相联,驱动装置可以根据要求带动顶杆上 下运动,驱使换热器连续摆动来改变其工作时的姿态,达到容量调解和工况 转换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用低沸点工质的热虹吸管作为热回
收的核心元件,可以使其传热效率高、起动温差小;用热虹吸管束组成的换 热芯体,来回收排出废气携带的能量,可以回收气流显热和部分潜热,不仅 效率高,而且结构简单、加工安装方便、可靠性高、制造成本较低;换热芯 体中间的隔板将两股气流分隔开,保证了工作气流相互隔离以避免交叉污染; 换热器下部的支座和顶杆,可以改变换热器的工作姿态,实现容量连续调解 和工况转换;热虹吸管的低沸点工质,保证整个设备的环保安全和适合宽广 的气候区域使用;该设备的能量回收过程不需要消耗动力。
图l、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夏季工况的工作姿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冬季工况的工作姿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回收工艺废气能量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l一热虹吸管,2—翅片,3—隔板,4一外边框,5—支座,6—顶杆,7— 驱动装置,8—换热芯体,9一新风,IO—排风,ll一空气,12—工艺废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工作流体相互隔离的非接触式建筑物换气热高效能量回收设 备,它包括热虹吸管l、翅片2、隔板3,外边框4,支座5、顶杆6和驱动装
置7。热虹吸管1由两端封闭的铜管、铝管或邦迪管制成。热虹吸管1内密闭
有一定量的低沸点工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低沸点物质的混合物,例如甲烷、 乙烷的卤代物或醚类、烃类有机物质中的一氯二氟甲垸,二氯三氟乙烷,丙 烷,丙烯,氢氟醚或五氟乙垸/三氟乙烷/四氟乙烷的混合物,五氟乙烷/二氟甲
烷的混合物等。若干个热虹吸管1外套若干个翅片2形成换热芯体8,翅片2 是由冲压成型的铝箔构成,呈平板、波浪或花纹状,其上可以压折痕、开条 缝。换热芯体8被其中间的隔板3分隔成两部分,其周围与安装外边框4相
连接形成换热器,换热器倾斜或垂直放置且冷、热两股气流分别通过换热芯 体8的两部分时,通过热虹吸管1和翅片2的传递热量能够使这两股气流产 生热交换、温度趋于一致;换热器下部装有支座5和顶杆6,支座为换热器的 旋转中心,顶杆撑着换热器的外边框,并与驱动装置相联,驱动装置7可以 根据要求带动顶杆6上下运动,顶杆6和驱动装置7之间采用丝杠丝杆或曲 柄连杆机构联接,驱动装置7用动力机器或人力驱动,如采用电动机、手转 轮盘、或手摇曲柄等。驱动装置7驱使换热器连续摆动来改变其工作时的姿 态,达到容量调解和工况转换的目的。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使要进入建筑内的新风9通过吸风口、新风管道由 送风机强制流过换热芯体的一部分,而排出建筑物的排风IO则通过排风口、 排风管道由排风机强制流过换热芯体的另一部分。参考图2,对于夏季工况, 新风9温度较高,排出建筑物的排风10温度较低,驱动装置7带动顶杆6向 上运动,驱使换热器朝新风9通过的部分倾斜。密闭在热虹吸管内的低沸点 工质的液体部分靠重力流到热虹吸管1的下部,当温度较高的新风9流经热 虹吸管1下部的外表面时,液体工质被新风9加热而蒸发,并靠密度差升腾 到热虹吸管的上部,被流经热虹吸管1上部外表面的排风10冷却,凝结为工 质液体后靠重力再流回热虹吸管的下部。这样,通过热虹吸管1内的低沸点
工质相变,不断地将新风9的热量传递给排风IO,使进入建筑物内新风9的 温度得到有效降低,从而靠回收排风10的能量减小了新风的冷却负荷、达到 建筑物节能的目的。参考图3,对于冬季工况,新风9温度较低,排出建筑物 的排风温度较高,驱动装置7带动顶杆6向下运动,驱使换热器朝排风10通 过的部分倾斜。通过换热芯体中的热虹吸管1工作,不断地将排风10的热量 传递给新风9,使进入建筑物内新风9的温度得到有效升高,靠回收排风10 的能量减小了新风的加热负荷,同样达到建筑物节能的目的。
参考图4,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回收车间或其他过程的工艺废气12的能量, 来加热要使用的空气11,为生产、办公场所提供暖气,或为生产过程提供干 热的空气,使排出的废热得到有效利用,既节能又避免或减轻对环境产生的 热污染。
权利要求1.一种气流非接触式的高效能量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热虹吸管(1)、翅片(2)、隔板(3),外边框(4),支座(5)、顶杆(6)和驱动装置(7);热虹吸管内密闭有低沸点工质,若干个热虹吸管(1)外套若干个翅片(2)形成换热芯体(8),换热芯体被其中间的隔板(3)分隔成两部分,热虹吸管横贯隔板(3),换热芯体周围与外边框(4)相连接形成换热器;换热器下部装有支座(5)和顶杆(6),支座(5)为换热器的旋转中心,顶杆(6)撑着换热器的外边框(4),并与能够带动顶杆(6)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7)相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流非接触式的高效能量回收设备,其特 征在于热虹吸管(1)由两端封闭的铜管、铝管或邦迪管制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流非接触式的高效能量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虹吸管(1)内的低沸点工质是一种或几种低沸点物质的混合物。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流非接触式的高效能量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沸点工质是甲垸、乙烷的卤代物或醚类、烃类有机物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流非接触式的高效能量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翅片(2)是由冲压成型的铝箔构成,呈平板、波浪或花纹状。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流非接触式的高效能量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顶杆(6)和驱动装置(7)之间采用丝杠丝杆或曲柄连杆机构联接,驱动装置(7)用动力机器或人力驱动。
专利摘要一种气流非接触式的高效能量回收设备,涉及能量回收技术领域。它包括热虹吸管(1)、翅片(2)、隔板(3)、外边框(4)、支座(5)、顶杆(6)和驱动装置(7)等。热虹吸管内密闭有低沸点工质,多个热虹吸管外套多个翅片形成换热芯体,换热芯体被隔板分隔成两部分,与外边框相连接形成换热器,冷、热两股气流分别通过换热芯体的两部分时,通过热虹吸管和翅片的传递热量能够使这两股气流产生热交换;支座支撑换热器,顶杆与驱动装置相联,驱使换热器改变其工作时的姿态,达到容量调解和工况转换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避免工作气流交叉污染,效率高,工作姿态自动调整,起动温差小,成本低,可行性高,环保安全,运行工况宽广的特点。
文档编号F28D15/02GK201003920SQ20072010318
公开日2008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12日
发明者马国远 申请人:北京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