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环流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444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效环流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换热器,尤其是一种传热介质为螺旋流动的环流 换热器。
背景技术
在换热器领域,列管式换热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列管换热器是由许 多管子组成管束,管束构成换热器的传热面,换热器的管子固定在管板上,而 管板与外壳联接在一起。为了增加流体在管外的流速,以提高换热器壳程的传 热膜系数,改善换热器的传热情况,通常在列管式换热器的壳体中安装折流挡 板,折流挡板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最主要的目的是要造成流体在壳体内 的变向运动,例如最常见的是弓形折流板。流体在装有弓形折流板的壳体内曲 折流动时,方向和速度不断改变,但是由于在弓形折流板与壳体间存在着流动 死区和流动涡区且撞击阻力大,流体在折流板中多次的叉流运动,降低了传热 效率,而且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决定了它的热补偿性较差,载冷剂侧污垢难以
清理,易于堵塞。特别是蒸发温度低于-5'C时,对淡水载冷剂极易发生冻结事
故。因此开发一种防堵、防冻的高效换热器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环流换热器,本换热器有较高的 换热系数,并具有防堵、防冻的功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环流换热器,包括管板和壳体,所述管板中间设有螺旋型的换热 管和螺旋型折流板,所述换热管穿过螺旋折流板并与管板的轴线有5-10度的螺 旋角,所述螺旋折流板形成完整的螺旋体,其特征是所述螺旋体的一端靠近 管板设置,所述螺旋体的另一端与管板之间具有间隔。以下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旋折流板为非等距螺旋折流板,换热管为直"U"型管。 所述螺旋折流板的螺旋角度按流体流向依次变大。所述螺旋折流板的螺旋体与管板之间具有的间隔距离为1(T20cm,在变距和 螺旋角度变化的前提下设置有间距,这样螺旋折流板与管板之间形成缓冲室, 这些结构形式,能够保证流体均匀快速的流出的同时不降低本流程的换热效率, 从单位时间看提高了换热效率,而且进、出水的压降较低,压降仅为0.32Mpa, 是同类产品的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让传统的二元流动改变为三元流动、水侧无死 角、无涡区、无撞击阻力,大大提高了载冷剂的流速,传热系数是常规弓形折 流板换热器的1.5倍,从而提高换热效果。如果在相同的换热条件下体积小、 重量轻,与其它传统的换热器相比体积、重量都縮小约30%。介质在内管中呈螺旋状流动,扰动作用增加,使层流换热转变为紊流换热, 提高了换热系数,且由于介质的扰动增加,颗粒物不易沉淀,使管壁不易结垢 减小了堵塞的可能,特别适合于含沙量较高,地下水质较硬的地区。螺旋状(或 U型)的换热管具有一定的变形补偿能力,将遇到突然停电、机组内温度急剧下 降结冰时变形补偿,防堵、抗冻裂的能力,大大高于其它形式的换热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所示, 一种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包括管板1和管板5以及壳 体2,管板1和管板5中间设有螺旋型的换热管3和螺旋折流板4,所述换热管 3穿过螺旋折流板4并与管板1、管板5的轴线有5-10度的螺旋角,所述螺旋 折流板4形成完整的螺旋体,所述螺旋体的一端靠近管板设置,所述螺旋体的 另一端与管板之间具有间隔,螺旋体的一端靠近管板1设置,所述螺旋体的另一端与管板5之间具有10 20cm的间隔。
上述实施例中,螺旋折流板可以采用非等距螺旋折流板,也可以采用螺旋 折流板的螺旋角度按流体流向依次变大的结构形式。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环流换热器,包括管板(1、5)和壳体(2),所述管板(1、5)中间设有螺旋型换热管(3)和螺旋折流板(4),所述换热管(3)穿过螺旋折流板(4)并与管板(1、5)的轴线有5-10度的螺旋角,所述螺旋折流板(4)形成完整的螺旋体,其特征是所述螺旋体的一端靠近管板设置,所述螺旋体的另一端与管板之间具有间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环流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螺旋折 流板(4)为非等距螺旋折流板。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环流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螺旋折 流板(4)的螺旋角度按流体流向依次变大。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环流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螺旋折 流板(4)的螺旋体与管板之间具有的间隔距离为1(T20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包括管板和壳体,所述管板中间设有换热管和螺旋折流板,所述换热管穿过螺旋折流板,所述螺旋折流板形成完整的螺旋体,所述螺旋体的一端靠近管板设置,所述螺旋体的另一端与管板之间具有间隔,该换热器体积小、重量轻,与其它传统的换热器相比体积、重量都缩小约30%。该换热器的特点和作用主要是让传统的二元流动改变为三元流动、水侧无死角、无涡区、无撞击阻力,在设定的最佳流速下让换热器发挥最大的功效,从而提高换热效果。
文档编号F28D7/10GK201221905SQ200820021979
公开日2009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5日
发明者于奎明 申请人:于奎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