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管式高效泡沫金属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7829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套管式高效泡沫金属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换热器,具体涉及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设备中 的套管式高效泡沫金属换热器。
背景技术
套管式换热器用于内、外管内流体的换热,是一种广泛用于制冷空调、 化工、动力等领域的换热器。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逐渐开始紧 缺,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已成为当务之急。相对于其他形式的换热器而言,虽 然套管式换热器有使用压力高、可靠性高等优点,但其换热效率还不够高, 体积也不够小。所以急切需要一种既保留原有套管式换热器的优点,又提高 其效率的新式套管式换热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套管式高效泡沫金属换热 器,以此来改善普通套管式换热器热效率不够高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套管式高效泡沫金属换热器,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与内管之 间填充有泡沫金属。
所述泡沫金属是通孔洞的,可供气体或液体介质流通。
所述泡沫金属的孔洞为0.05mm-5mm。
所述泡沫金属所采用的材料与内、外管相同或不同。 所述内管是光管、螺纹管、内肋管或带有扰流片的管子。所述泡沫金属为泡沫铜、泡沫铝、泡沫铁、泡沫镍中的一种或多种。一般来说,提高套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主要是从增加套管式换热器 的换热面积入手。在有相变的换热器中,总是有某一侧的换热系数很小,强 化换热所必须做的是强化换热较弱的一侧。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套管式 换热器外管和内管之间填充泡沫金属,这种结构可以大大增加换热面积。而 原先换热较强的一侧,采用光管、肋片或扰流片等结构,就可以达到很好的 效果,以此在保留原有套管式换热器使用压力高、可靠性高等优点的基础上, 提高了整个套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率。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泡沫金属,采用将泡沫塑料粗化、化学预镀,接着将 金属电镀在泡沫塑料上后,通过热处理将泡沫塑料气化方法制成,或者采用 液态金属注入发泡剂法、渗流铸造法、熔模铸造法或固体粉末冶金法或填加 球料法制备而成。所制得的泡沫金属;具有热传导性能好、比表面积大、密 度小、机械性能及加工性能好等特点;并且该泡沫金属材料内部具有大量的 三维立体孔状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显著增加换热面积。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套管式换热器可以满足各种换热领域中应用的需求, 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 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套管式高效泡沫金属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由外管1和内管3组成,其中外管1与内管3之间填充有泡沫金属2,该泡沫 金属2所采用的材料与内、外管的材料相同或不同,可以为泡沫铜、泡沫铝、 泡沫铁、泡沫镍中的一种或多种;并且该泡沫金属2是通孔的,该孔洞为 0.05mm-5mm,可供气体或液体介质流通。如图2所示,为图1沿A-A'面的剖面图,在内管3内设有肋片或扰流 片4。工作时,气体或液体介质B在内管3内流动,气体或液体介质C在外管 l和内管3之间的泡沫金属2里流动。两种介质B和C可以顺流,也可以逆 流,在流动中相互换热。由于外管1和内管3之间填充有泡沫金属2,所以介 质C流动侧的换热被泡沫金属2这种结构强化。而介质B流动侧通过内管3 内的肋片或扰流片4来强化换热。其换热效率较普通的套管式换热器有明显 的提高。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 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 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 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 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 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套管式高效泡沫金属换热器,包括外管和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填充有泡沫金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金属是通 孔洞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金属的孔 洞为0.05mm-5m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是光管、 螺纹管、内肋管或带有扰流片的管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管式高效泡沫金属换热器,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填充有泡沫金属。所述泡沫金属是通孔洞的,其孔洞为0.05mm-5mm,可供气体或液体介质流通。所述内管是光管、螺纹管、内肋管或带有扰流片的管子。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套管式换热器可满足各种换热领域中应用的需求,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文档编号F28F21/08GK201392115SQ20092006895
公开日2010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7日
发明者吉 宋, 凡 李, 赵恒谊, 郑永新, 高屹峰 申请人:铜联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