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回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7953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余热回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及公共场所用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已有技术热交换器,应用于家庭、办公场所、商场等公共场所,将从现场泵出的尚 有余热的流体,与泵入现场的流体进行热交换,以提高泵入流体的温度,达到节能的效果。 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是,热交换器中的管道为上、下两块夹板之间形成的通道,所通过的流 体在管道中会产生涡流和扰动,影响热交换效果,增大能量的消耗。

发明内容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有翅片的管道使流体形成平行流的余热回收 器。 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包含泵出流体管道、泵入流体管道及支架;泵出流体 管道包含上夹板、下夹板、左边板、右边板及翅片,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形成 流体通道,左边板装在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左侧,右边板装在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右侧,使流体 通道成为封闭的通道,翅片装在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使通过其间的流体形成平行流;泵入 流体管道包含上夹板、下夹板、左边板、右边板及翅片,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形成流体通道,左边板装在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左侧,右边板装在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右侧,使 流体通道成为封闭的通道,翅片装在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使通过的流体形成平行流;多个 泵出流体管道与多个泵入流体管道交错叠放,其流径相互垂直;泵出流体管道的上、下夹板 与泵入流体管道的上、下夹板共用,即泵出流体管道的上夹板为上面一个泵入流体管道的 下夹板,泵出流体管道的下夹板为下面一个泵入流体管道的上夹板;支架装在组装好的叠 放的泵出流体管道与泵入流体管道的四边。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家用、办公场所、商场等公共场所的流体热交换器。 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够充分利用泵出流体中的余热,其中通过流体管道 流体为平行流,与已有技术相比,消耗能量更小。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图1中,1是泵出流体管道,2是泵入流体管道,3是 支架,4是上夹板,5是下夹板,6是左边板,7是右边板,8是翅片,9是上夹板,10是下夹板, 11是左边板,12是右边板,13是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包含泵出流体管道1、泵入流体管道2及支架3 ;泵出流体管道 1包含上夹板4、下夹板5、左边板6、右边板7及翅片8,上夹板4与下夹板5之间保持一定 距离,形成流体通道,左边板6装在上夹板4和下夹板5的左侧,右边板7装在上夹板4和下夹板5的右侧,使流体通道形成封闭的通道,翅片8装在上夹板4与下夹板5之间,使通 过的流体形成平行流;泵入流体管道2包含上夹板9、下夹板10、左边板11、右边板12及翅 片13,上夹板9与下夹板10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形成流体通道,左边板11装在上夹板9和 下夹板10的左侧,右边板12装在上夹板9和下夹板10的右侧,使流体通道形成封闭的通 道,翅片13装在上夹板9与下夹板10之间,使通过的流体形成平行流;多个泵出流体管道 1与多个泵入流体管道2交错叠放,其流径相互垂直;泵出流体管道1的上、下夹板与泵入 流体管道2的上、下夹板共用,即泵出流体管道1的上夹板4为上面一个泵入流体管道2的 下夹板10,泵出流体管道1的下夹板5为下面一个泵入流体管道2的上夹板9 ;支架3装在 组装好的叠放的泵出流体管道1与泵入流体管道2的四边。
权利要求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泵出流体管道(1)、泵入流体管道(2)及支架(3);泵出流体管道(1)包含上夹板(4)、下夹板(5)、左边板(6)、右边板(7)及翅片(8),上夹板(4)与下夹板(5)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形成流体通道,左边板(6)装在上夹板(4)和下夹板(5)的左侧,右边板(7)装在上夹板(4)和下夹板(5)的右侧,使流体通道成为封闭的通道,翅片(8)装在上夹板(4)与下夹板(5)之间,使通过其间的流体形成平行流;泵入流体管道(2)包含上夹板(9)、下夹板(10)、左边板(11)、右边板(12)及翅片(13),上夹板(9)与下夹板(10)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形成流体通道,左边板(11)装在上夹板(9)和下夹板(10)的左侧,右边板(12)装在上夹板(9)和下夹板(10)的右侧,使流体通道形成封闭的通道,翅片(13)装在上夹板(9)与下夹板(10)之间,使通过其间的流体形成平行流;多个泵出流体管道(1)与多个泵入流体管道(2)交错叠放,其流径相互垂直;泵出流体管道(1)的上、下夹板与泵入流体管道(2)的上、下夹板共用,即泵出流体管道(1)的上夹板(4)为上面一个泵入流体管道(2)的下夹板(10),泵出流体管道(1)的下夹板(5)为下面一个泵入流体管道(2)的上夹板(9);支架(3)装在组装好的叠放的泵出流体管道(1)与泵入流体管道(2)的四边。
专利摘要余热回收器,涉及一种热交换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有翅片的管道使流体形成平行流的余热回收器。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包含泵出流体管道、泵入流体管道及支架;泵出流体管道和泵入流体管道包含上夹板、下夹板、左边板、右边板及翅片,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形成流体通道,左边板和右边板分别装在上夹板和下夹板左、右两侧,使流体通道成为封闭通道,翅片装在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多个泵出流体管道与多个泵入流体管道交错叠放;支架装在组装好叠放的泵出流体管道与泵入流体管道四边。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家用、办公场所、商场等的流体热交换器。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充分利用泵出流体的余热,与已有技术相比,其中流体为平行流,具有节能效果。
文档编号F28F3/08GK201517901SQ20092007957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2日
发明者田茂果, 赵永利, 陈苏红 申请人:陈苏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