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新型铝质板翅式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铝质板翅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当前,拖拉机、工程机械等车辆散热器主要以铜质为主,但铜质散热器成本高,散 热性较差,加之我国铜资源比较匮乏,使得铝质散热器将得到大规模应用,所以开发新型的 铝质散热器在某些应用领域将逐步代替铜质散热器。目前,普通的铝质散热器由于结构上 的差异,散热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散热效果显著的新型铝质板翅式散热 ο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上水室、下水室、进水管、出水管、芯体,芯体 由内翅片、外翅片、隔板、侧板、A封条、B封条组成,侧板设置在芯体的左右两端,若干组内 翅片、外翅片相间排列,隔板设置在内翅片和外翅片之间,每组内翅片由多条平行排列的呈 凹凸状的内翅片组成,每组外翅片由多个成梯形状连接的外翅片组成,A封条安装在每组内 翅片的两侧,B封条安装在每组外翅片的上下两端,内翅片与上水室、下水室相连通,内翅片 和外翅片为铝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芯体采用内外翅片结构,水道内翅片结构增大了 热侧表面面积,外面装有外翅片散热,结构合理,散热效果显著,质量稳定可靠,抗震性强, 更适合于工作条件较差的拖拉机、工程机械等车辆,采用了铝质材料制造,降低了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铝质板翅式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芯体部分的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内翅片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图1所示外翅片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外翅片部分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铝质板翅式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 由上水室2、下水室4、进水管3、出水管5、芯体1等部分组成,上水室2和进水管3位于散 热器的上部,下水室4和出水管5位于散热器的下部。从图2所示芯体部分的立体图可以 看出,芯体1由内翅片10、外翅片8、隔板7、侧板6、A封条11、B封条9等部分组成组成,内 翅片10、外翅片8、隔板7、A封条11、B封条9为铝质。[0013]从图3所示内翅片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的俯视图可以看出,每组内翅片10由多条平行排列的凹凸形的内翅片组成。从图5和图6可以看出,每组外翅片8由多 个成梯形状连接的外翅片组成,也就是每组外翅片8的截面形状呈梯形,单个外翅片的表 面具有水波纹状凸起12,通过外翅片表面的水波纹状凸起12可以增大风阻来提高散热面 积。外翅片、内翅片可采用专用设备进行生产。侧板6安装在芯体1的左右两端,在侧板6内摆放外翅片8,再摆放内翅片10、隔 板7,隔板7为平面直板,然后重复摆放,每组外翅片8的上下两端采用B封条9固定,每组 内翅片10的两侧采用A封条11固定,内翅片10上下与上水室2和下水室4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是根据实际车辆的需要进行生产的,主要应用于拖拉机、工程机械等 车辆上,是特带铜质产品的新一代散热器,是完全绿色环保、降低原材料成本的一代新型散 热器。在实际使用中,与铜质散热器不同的是必须采用防冻液,因为采用硬化水对铝材本身 是具有腐蚀性的,采用防冻液也是现阶段所广泛采用的一种介质形式,其他使用方式无特 殊之处。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一切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上述实施例所 能想到的技术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新型铝质板翅式散热器,包括上水室(2)、下水室(4)、进水管(3)、出水管(5)、芯体(1),其特征是所述芯体(1)由内翅片(10)、外翅片(8)、隔板(7)、侧板(6)、A封条(11)、B封条(9)组成,侧板(6)设置在芯体(1)的左右两端,若干组内翅片(10)、外翅片(8)相间排列,隔板(7)设置在内翅片(10)和外翅片(8)之间,每组内翅片(10)由多条平行排列的呈凹凸状的内翅片组成,每组外翅片(8)由多个成梯形状连接的外翅片组成,A封条(11)安装在每组内翅片(10)的两侧,B封条(9)安装在每组外翅片(8)的上下两端,内翅片(10)与上水室(2)、下水室(4)相连通,所述内翅片(10)和外翅片(8)为铝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质板翅式散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外翅片(8)的表面 具有水波纹状凸起(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质板翅式散热器,其特征是所述隔板为平面直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铝质板翅式散热器,芯体由内翅片、外翅片、隔板、侧板、A封条、B封条组成,若干组内翅片、外翅片相间排列,隔板设置在内翅片和外翅片之间,每组内翅片由多条平行排列的呈凹凸状的内翅片组成,每组外翅片由多个成梯形状连接的外翅片组成。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散热效果显著,应用广泛,更适合于工作条件较差的拖拉机、工程机械等车辆。
文档编号F28D1/03GK201569319SQ20092028100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4日
发明者宋洪刚 申请人:宋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