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筒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2973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管筒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 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明显提高换热管耐负压强度进 而提高可靠性的管筒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泵式制冷系统中使用的换热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换热效率较低和容 易冻裂、内漏致使可靠性偏低等缺点。为克服上述缺陷,本申请人较早前向中国专利局提交了一份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 请,专利号=200620154353. 8,名称为“管筒式贮液换热器”,授权公告日2008年8月6日; 换热器由内筒体、外筒体、筒端盖、换热管组成,与底水口和顶水口相连接的换热管呈螺旋 形地盘绕分布在圆环腔体内;此款换热器适合于液体、气体换热,特别适合冷凝或蒸发并需 贮液的热交换场合,例如空气调节器的冷凝器和蒸发器。具有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性能 可靠、成本低廉的特点。但是,上述换热器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换热管与外筒体筒壁之 间一般以焊接方式连接,但焊接会使换热管快速、剧烈升温,自然冷却后换热管会出现类似 “淬火”现象,但由于焊接时升温值和降温速度均不能按“淬火”标准控制,故换热管在焊接 后反而会出现变脆等不良反应,大幅降低耐负压能力。在换热管需要承受负压的场合(一 般地,换热管承受正压力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为提高换热效率,换热管管内流经的通常是 常压状态的载冷介质,换热管管外即筒体内流经的是制冷剂,遇到制冷系统循环数个大气 压力的低压特别是十几甚至二十几个大气压力的高压时,就会出现换热管管外压力大大高 于管内压力,即形成巨大的负压),极易出现换热管“压扁”或者内漏问题,进而损坏换热器, 降低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换热器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解决换 热管焊接后耐负压能力大幅降低以及所出现压扁、内漏等问题,进而提高可靠性的管筒式 换热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管筒式换热器,包括外筒体、换热管,换热管接驳段与所述换热管联为一体并 设置为螺纹管形状。关于螺纹管形状的作用螺纹管在冷冻行业虽然常见,但其作用均用来提高换热 管的换热效率,而本换热器通过将换热管接驳段(位于换热管与外筒体焊接处,具体位于 外筒体管壁内侧)加工成螺纹管形状,正好起到加强筋作用,其承受负压的能力得以大大 加强,创造性地解决了换热管接驳段在焊接时剧烈升温及自然冷却后所出现耐负压能力降 低的问题,避免换热管压扁、内漏,从而提高了换热器的可靠性。作为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换热管呈螺旋状盘绕设置,且所述换热管的换热管本 体和换热管接驳段均设置为螺纹管形状。这样,也可以解决换热管在盘绕弯曲时(特别是盘绕半径较小的场合)因硬化造成换热管耐负压能力降低的问题,避免换热管压扁、内漏, 从而提高了换热器的可靠性。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设置为螺纹管形状的换热管接驳段(位于换热管与外筒 体焊接处,具体位于外筒体管壁内侧)的长度可以根据焊接工艺对换热管影响的程度设 置,具体地说其展开长度可以为3cm至30cm之间。所述螺纹管形状可以呈倾斜状,或直线状。
作为不同的使用方式,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管筒式换热器,冷媒既可以流经换热管 外(即外筒体内部之圆环通道),而载冷介质流经换热管内;同样,冷媒也可以流经换热管 内,载冷介质流经换热管外(即外筒体内部之圆环通道)。相应的变化,排水口设置始终与 载冷介质通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通过将换热管接驳段加工成螺纹管形状,其螺纹形状相当 于加强筋,解决了换热管接驳段焊接后耐负压降低的问题,避免换热管压扁、内漏,从而提 高了换热器的可靠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管筒式换热器的示意图;图2是换热管接驳段放大示意图;图3是另一实施例的换热管接驳段放大示意图。图中各部分零部件名称1、换热管;11、换热管接驳段;12、换热管本体;2、外筒 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管筒式换热器,包括外筒体2、换热管1,换热管接驳段 11与所述换热管1联为一体并设置为螺纹管形状。关于换热管耐负压问题,换热管内一般流经常压载冷剂,外筒体内一般流经制冷 齐U。蒸发时,低温低压(一般为数个大气压力)的液态制冷剂经外筒体2上、下部接口流过, 此时换热管1的耐负压能力一般没有问题。但是,当冷凝时,高温高压(一般为十几个甚至 二十几个大气压力)的气态制冷剂经外筒体2上、下部接口流过,形成换热管1内外极大的 压力差(负压)。本技术方案通过将换热管接驳段11加工成螺纹管形状,正好起到加强筋 作用,其承受负压的能力得以大大加强,创造性地解决了换热管接驳段在焊接时剧烈升温 及自然冷却后所出现耐负压能力降低的问题,避免换热管压扁、内漏,从而提高了换热器的 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换热管接驳段11设置为螺纹管形状,其展开长度为3cm至30cm之 间;所述螺纹管形状呈倾斜状,或直线状。
权利要求一种管筒式换热器,包括外筒体(2)、换热管(1),其特征是,换热管接驳段(11)与所述换热管(1)联为一体并设置为螺纹管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筒式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管(1)呈螺旋状盘绕设 置,且所述换热管(1)的换热管本体(12)和换热管接驳段(11)均设置为螺纹管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筒式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设置为螺纹管形状的换热管 接驳段(11)的展开长度为3cm至30c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筒式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螺纹管形状呈倾斜状,或 直线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筒式换热器,包括外筒体、换热管,换热管接驳段与所述换热管联为一体并设置为螺纹管形状。本换热器通过将换热管接驳段加工成螺纹管形状,正好起到加强筋作用,其承受负压的能力得以大大加强,解决了换热管接驳段在焊接时剧烈升温及自然冷却后所出现耐负压能力降低的问题,避免换热管压扁、内漏,从而提高了换热器的可靠性。它适合于液体、气体或气、液态混合物的换热装置,特别适合于筒内介质发生气、液冷凝相变或液、气蒸发相变的热交换场合,例如空气调节装置的冷凝器和蒸发器。
文档编号F28F9/26GK201600076SQ20102002694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6日
发明者田玉梅, 韦发森 申请人:韦发森;田玉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