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风管式组合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5157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旋风管式组合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尘除尘设备。
背景技术
我国的合金硅锰炉,冶炼炉等冶金行业由于炉的规格不同,采用的尾气回收的工 艺也不同,然而无论采用何种工艺方式进行处理,由炉室产生的废气烟气温度高,通常达到 500 600°C,甚至更高,若不采用降温,会给后续工艺及设备带来很大困难。采用空气冷却 后产生的热能由风机送出,大大提高了热能收集利用的效益。但是目前的旋风管式组合冷 却器多采用冷却管直接冷却,其单位体积散热面积较小,为了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需要更 大的散热面积,这样势必会造成冷却器体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开发出来了一种单位体积散热面积大,散 热效果好,体积紧凑的旋风管式组合冷却器。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旋风管式组合冷却器,包括旋风筒和安装在其上的冷却管,冷却管插入圆形 钢板焊接固定,圆形钢板上开设有矩形阵列排布的开孔。一种旋风管式组合冷却器,所述的冷却管外设有圆筒;圆筒的上部开设有冷风进□。—种旋风管式组合冷却器,所述的圆筒的下部开设有出风管。一种旋风管式组合冷却器,所述的出风管内设有排风机。本实用新型余风烟气通过旋风筒上部布置的冷却管束与冷却管管外的空气进行 热交换,冷空气由冷却管束上部开口处进入管束外部与管束内热气流形成逆向换热冷却, 从而达到管内烟气降温之目的,使高温烟气达到所需的降温要求。另一方面,冷却空气经换 热管被加热,干净热气体由下部设置的四个出口经风机排出并加以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 目的,冷却管束采用矩形阵式布置单位体积散热面积大,散热效果好,体积紧凑。

图1为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冷却管束4的布置采用上下两个圆形钢板5开孔,开孔方式为矩形阵 式布置,冷却管束4插入圆形钢板5开孔内焊接固定。在冷却管束4的外部由钢板围成一 圆筒2,圆筒2的上部留出300 400mm的空间为冷风进风口 1进入冷空气,下部开出4个Φ 150mm的圆孔接入圆筒2外部设置的Φ 300mm的出风管6,交换后的干净热空气经排风机 3排出。
权利要求一种旋风管式组合冷却器,包括旋风筒和安装在其上的冷却管,其特征在于冷却管插入圆形钢板焊接固定,圆形钢板上开设有矩形阵列排布的开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风管式组合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管外设有 圆筒;圆筒的上部开设有冷风进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风管式组合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筒的下部开 设有出风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风管式组合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风管内设有 排风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风管式组合冷却器,包括旋风筒和安装在其上的冷却管,冷却管插入圆形钢板焊接固定,圆形钢板上开设有矩形阵列排布的开孔。冷却管外设有圆筒;圆筒的上部开设有冷风进口。圆筒的下部开设有出风管,出风管内设有排风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位体积散热面积大,散热效果好,体积紧凑的旋风管式组合冷却器。
文档编号F28D7/16GK201662344SQ20102011219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4日
发明者徐辉, 戴银富, 梁燕, 梁运动, 沈洪兴, 童翠香, 陈志 申请人:安徽省元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