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3969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通道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通道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热交换器是实现冷、热流体间热量传递的设备,广泛应用于暖通、空调等领域。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 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在常见冷凝器、蒸发器、热泵中,一种比较典型的微通道热交换器包括相互平行的 两个集流管11,且两者之间具有多根大体上平行设置的散热管12,相邻的散热管12之间设 有波纹状翅片13。两集流管11沿其长度方向上在相对应的管壁上均设有多个散热接口,散 热管12的两端分别插装入集流管11上的散热接口中,实现两集流管11连通。边板14是微通道热交换器的辅助部件,起到保护微通道热交换器主体的作用,并 不参与微通道换热器中的热能交换。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边板14如图所示边板14的两端 分别折弯,固定在翅片13上,边板14的端部距集流管表面有一定距离H,此结构过炉钎焊 时,由于边板14的端部距集流管表面之间的距离,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边板14会产生一 定的空间移动,和边板14相连的翅片13会倒塌,影响产品外观和换热性能。因此,如何防止翅片倒塌,提高微通道热交换器的可靠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 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通道热交换器,其翅片不易变形,结构牢固,可靠 性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通道热交换器,包括集流管、与所述集流 管连通的若干散热管,以及设于所述若干散热管的两侧且与所述若干散热管平行的边板, 所述边板与所述集流管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边板包括第一段和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段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 述第二段形成凹部。优选地,所述凹部的数目为偶数,且各所述凹部沿所述边板延伸方向的轴线对称。优选地,所述凹部的数目为两个,且均位于所述边板的中部。优选地,所述凹部的数目为四个,两所述凹部位于所述边板的一端,两所述凹部位 于所述边板的另一端。优选地,所述边板的两端连接于所述集流管的两端的外侧。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集流管的内部且位于所述若干散热管外侧的端盖,所述 边板的两端连接于所述集流管的端面和所述端盖之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通道热交换器,包括集流管、若干散热管和边板,其中,集 流管与散热管相互连通,散热管与散热管之间设有翅片;边板与散热管平行,设于散热管的两侧,也就是热交换器的两端,用于保护散热管和翅片。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 所提供的微通道热交换器的边板与集流管固定连接。这样,边板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 均没有自由度,热交换器过炉钎焊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时,边板不会发生移动,也不会带动 与之连接的翅片发生倾倒,使热交换器在生产中保持良好的外观和良好的换热性能,也提 高热交换器的可靠性。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边板包括第一段和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段的第二 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形成凹部。显然,第二段的强度小于第一段,当热交换器发生 变形时,第二段的变形量会大于第一段的变形量,从而使热交换器的热胀冷缩效应较多地 体现在第二段,从而保护热交换器的翅片,使热交换器正常工作,以提高热交换器的可靠 性。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部的数目为偶数,且各所述凹部沿所述边板 延伸方向的轴线对称。微通道热交换器的外观一直是其追求的重要元素之一,凹部沿边板 的轴线对称,有利于提高微通道热交换器的美观度。同时,边板的上述对称结构可以使边板 的强度沿其延伸方向轴对称,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的可靠性。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热交换器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局部主视图;图4为图3所示热交换器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热交换器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俯视图;图6为图5所示热交换器的局部主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热交换器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局部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热交换器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微通道热交换器,其翅片不易变形,结构牢固,可靠 性高。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 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文所涉及的顶端、底端、外侧等方位词,是以热交换器位于图3所示的状态为基 准来定义的;同时,外侧是以热交换器的中心为基准定义的,靠近中心为内,远离中心为外。 应当理解,本文中所采用的方位词不应当限制本专利的保护范围。请参考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热交换器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局部主视 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通道热交换器,包括集流管2、若干散热管3和边板4,其 中,集流管2与散热管3相互垂直且流通,相邻的散热管3之间设有翅片5 ;边板4与散热 管3平行,设于散热管3的两侧,也就是热交换器的两端,用于保护散热管3和翅片5。与现 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通道热交换器的边板4与集流管2固定连接。这样,边板4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均没有自由度,热交换器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时,由于 边板4没有自由度,热交换器过炉钎焊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时,边板不会发生移动,也不会 带动与之连接的翅片5发生倒塌,从而确保了热交换器在生产中可以保持良好的外观和良 好的换热性能,也提高热交换器的可靠性。具体地,边板4可以包括第一段41和宽度小于第一段41的第二段42,第一段41 和第二段42形成凹部43。显然,第二段42的强度小于第一段41,当热交换器发生变形时, 第二段42的变形量会大于第一段41的变形量,从而使热交换器的热胀冷缩效应较多地体 现在第二段42,从而保护热交换器的翅片5,减小翅片5发生倒塌现象的可能,使热交换器 正常工作,以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性能,也提高热交换器的可靠性。显然,本文所述的宽度,系假设在边板4所在的平面内,边板4的延伸方向为长度 方向,与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宽度方向。进一步地,凹部43的数目可以为偶数个,且各凹部43沿边板延伸方向的轴线对 称。微通道热交换器的外观一直是其追求的重要元素之一,凹部43沿边板4的轴线对称, 有利于提高微通道热交换器的美观度。同时,边板4的上述对称结构可以使边板4的强度 沿其延伸方向轴对称,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的可靠性,减小边板4倒塌的可能,提高热交换 器的换热性能。请参考图4,图4为图3所示热交换器的俯视图。在第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段41的数目可以为两个,第二段42的数目可以 为一个,且第一段41分别位于边板4的两端与集流管2固定连接,第二段42位于两个第一 段41的中间,在边板4上形成两个凹部43,且两凹部43位于边板4的中部。显然,本文所述的中部,包括但不局限于边板4的正中间,而是区别于边板4的两 端部,即为边板4的中部。请参考图5和图6,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热交换器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俯视 图;图6为图5所示热交换器的局部主视图。在第二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凹部43的数目为四个,两凹部43位于边板4的一 端,两凹部43位于边板4的另一端。即边板4可以具有一个第一段41,两个第二段42,且 两个第二段42分别位于边板4的两端,边板4通过两个第二段42分别与集流管2固定连接。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上述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和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边板 4的两端均与集流管2的两端的外侧固定连接,即边板4固定连接于集流管2的顶端面和底 端面,连接于集流管2的外部,这种连接方式简单,对集流管2的结构影响较小,可以减小集 流管2的加工难度。显然,边板4与集流管2还可以通过其它形式连接。请参考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热交换器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局部剖视 图。在第三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集流管2的内部设有端盖6,且端盖6位于散热管3 的外侧,边板4的两端固定连接于集流管2的端面和端盖6之间。即在集流管2的端面和 端盖6之间的外壁上开设安装槽,使边板4与安装槽配合,将边板4的两端延伸入集流管2 的内部。边板4在热交换器的使用过程中,只起保护作用,并不参与热交换,而端盖6的作
5用是在集流管2内封闭热流。所以,将边板4加在集流管2的端面和端盖6之间,不仅可以 使边板4与集流管2连接更牢固;而且可以兼顾边板4对换热部分的保护作用,使热交换器 的可靠性更高。可以对上述微通道热交换器作进一步改进。凹部43可以设于边板4的中部,可以设于边板4的两端,显然也可以在边板4的 中部和两端均设置凹部43,使边板5具有若干个第一段41和若干个第二段42。请参考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热交换器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俯视图。如图8所示,在第四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边板4在两端和中部均设有凹部43,且 此边板4与集流管2固定连接于集流管2内部。应当理解,边板4与集流管2固定连接于 集流管2的两端的外侧也是可以的。以限制边板4的自由度,并确保边板4的强度为基本 要求。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通道热交换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 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 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 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 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微通道热交换器,包括集流管(2)、与所述集流管(2)连通的若干散热管(3),以及设于所述若干散热管(3)的两侧且与所述若干散热管(3)平行的边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4)与所述集流管(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4)包括第一段 (41)和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段(41)的第二段(42),所述第一段(41)和所述第二段(42)形 成凹部(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43)的数目为偶数, 且各所述凹部(43)沿所述边板(4)延伸方向的轴线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通道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43)的数目为两个, 且均位于所述边板(4)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通道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43)的数目为四个, 两所述凹部(43)位于所述边板(4)的一端,两所述凹部(43)位于所述边板(4)的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微通道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4)的两 端连接于所述集流管(2)的两端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微通道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集 流管(2)的内部且位于所述若干散热管(3)外侧的端盖(6),所述边板(4)的两端连接于所 述集流管(2)的端面和所述端盖(6)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通道热交换器,包括集流管(2)、与所述集流管(2)连通的若干散热管(3),以及设于所述若干散热管(3)的两侧且与所述若干散热管(3)平行的边板(4),所述边板(4)与所述集流管(2)固定连接。该微通道热交换器的边板(4)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均没有自由度,热交换器过炉钎焊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时,边板不会发生移动,也不会带动与之连接的翅片(5)发生倾倒,使热交换器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外观和良好的换热性能,也提高热交换器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F28F9/02GK201731774SQ20102021119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8日
发明者王伟, 黄宁杰 申请人: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