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栅式折流杆再生塔重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8486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栅式折流杆再生塔重沸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焦化厂苯加氢精制工艺再生塔重沸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栅式折流杆再生塔重沸器。
背景技术
再生塔重沸器是用导热油加热环丁砜、水、微量烃等介质的一种釜式重沸器,它采用折流板或支持板作为换热管束的支撑结构,同时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速,并迫使流体按规定的路径多次错流通过换热管束,提高壳程的换热系数。由于壳程流体需要多次横掠过换热管束,反复改变冲刷方向,而且冲刷的角度大致是垂直方向,所以流体的流动阻力很大,在局部存在流动死区,而且容易引起诱导振动。对于再沸器,由于壳程介质气化,体积急剧增大,而管程介质冷凝,体积急剧减小,而发生振动,致使换热管振动磨损,最终导致换热管泄露,引发生产事故。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栅式折流杆再生塔重沸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加强对再生塔重沸器换热管的固定,消除换热管的振动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栅式折流杆再生塔重沸器,包括壳体、管箱、管板、换热管、折流装置,多根U 型换热管端部通过管板组成换热管束置于壳体内,管箱依次与管板和壳体相连接,沿换热管长度方向设有多组折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装置为折流栅,折流栅由多根折流杆平行分布且端部与折流圈连接组成,所述折流杆厚度与相邻换热管之间的间隙相同,相邻设置的折流栅上的折流杆相互垂直。所述折流杆截面为圆形、矩形或者菱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折流栅使原来以横向流和错流为主的壳程流体流向变成了沿壳体轴向的纵向流,流场分布均勻,几乎没有传热死区,有效减小了换热管束与折流杆间的剪切应力,消除了流体诱导振动,减少了换热管束的磨损;2) 由于相邻折流栅上的折流杆垂直设置,壳程中的流体顺着管束流动时,遇到折流栅就会产生扰流,在扰流的强度减弱后,又会遇到下一个折流栅,再次产生扰流,如此多次扰动减薄了层流边界层,有效地强化了传热效果,同时因为扰流的自洁作用,也使得污垢不易沉积; 3)该换热器具有使用寿命长、节约能源等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a) 图2(d)是按顺序设置的一组折流栅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箱2-管板3-换热管4-折流栅5-壳体6-折流圈7_折流杆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说明见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栅式折流杆再生塔重沸器结构示意图,包括壳体5、管箱1、管板2、换热管3、折流栅4,多根U型换热管3端部固定于管板2上组成换热管束置于壳体5下侧内部,管箱1依次与管板2和壳体5上的法兰通过螺栓相连接,沿换热管3长度方向设有多组折流栅4。见图2 (a) 图2 (d),是按顺序设置的一组折流栅结构示意图,折流栅4每四套为一组,折流栅4包括多根折流杆7平行分布且端部与折流圈6相连接,折流杆7厚度与相邻换热管3之间的间隙相同,相邻折流栅4上的折流杆7相互垂直。折流杆7的截面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圆形、矩形或者菱形。该折流栅4既适用于正方形布管,也适用于三角形布管, 通过将折流杆7交替布置在每排换热管3之间,从而保证折流栅4对换热管3的支撑作用。实施例中,换热器3采用正方形布管,如第一套折流栅中的折流杆7是按照图2 (a) 所示水平布置,则沿换热管3长度方向一段距离设置的第二套折流栅的折流杆7按照图 2(b)垂直布置,之后的第三套按照图2(c)所示再水平布置,然后第四套中的折流杆7按图 2 (d)再垂直布置,根据再生塔重沸器的长度情况,具体确定应该布置多少组这样的折流栅, 只要保证相邻折流杆的方向和位置的交错布置,具体相互顺序没有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栅式折流杆再生塔重沸器,包括壳体、管箱、管板、换热管、折流装置,多根U型换热管端部通过管板组成换热管束置于壳体内,管箱依次与管板和壳体相连接,沿换热管长度方向设有多组折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装置为折流栅,折流栅由多根折流杆平行分布且端部与折流圈连接组成,所述折流杆厚度与相邻换热管之间的间隙相同,相邻设置的折流栅上的折流杆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栅式折流杆再生塔重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杆截面为圆形、矩形或者菱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栅式折流杆再生塔重沸器,包括壳体、管箱、管板、换热管、折流装置,多根U型换热管端部通过管板组成换热管束置于壳体内,管箱依次与管板和壳体相连接,沿换热管长度方向设有多组折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装置为折流栅,折流栅由多根折流杆平行分布且端部与折流圈连接组成,所述折流杆厚度与相邻换热管之间的间隙相同,相邻设置的折流栅上的折流杆相互垂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折流栅使原来以横向流和错流为主的壳程流体流向变成了沿壳体轴向的纵向流,流场分布均匀,消除了换热管束的振动和磨损;2)相邻折流栅上的折流杆垂直设置,产生扰流,有效地强化了传热,污垢不易沉积。
文档编号F28F9/24GK202015500SQ20102068671
公开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9日
发明者段有龙, 王剑, 邱红 申请人: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