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墙式锅炉炉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4158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蜂窝墙式锅炉炉膛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的炉膛,特别是一种蜂窝墙式锅炉炉膛。
背景技术
锅炉炉膛是锅炉的燃烧室,现有的锅炉炉膛结构较简单,一般是由炉壁、炉壁座和炉排组成。在使用过程中,现有的锅炉炉膛存在着固体燃料,特别是燃煤在锅炉炉膛内不能充分燃烧,造成燃料的浪费,据统计现有的燃煤锅炉所浪费的能源要占煤耗7-15%,严重影响锅炉的热效率与蒸发量;另外,未燃烧充分的烟尘排放到大气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的锅炉炉膛所存在的固体燃料,特别是燃煤在锅炉炉膛内不能充分燃烧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固体燃料,特别是燃煤能充分燃烧的蜂窝墙式锅炉炉膛。本发明蜂窝墙式锅炉炉膛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如下方式完成的蜂窝墙式锅炉炉膛包括炉壁、炉壁座和炉排,其中,在炉膛两侧的炉壁座上设有蜂窝墙,所述的蜂窝墙是由拱座和设在拱座上的蜂窝墙体组成,拱座呈桥型,在拱座中部下侧设有立柱,蜂窝墙体呈蜂窝状结构,在蜂窝墙体上设有通孔。在上述的蜂窝墙式锅炉炉膛中,蜂窝墙的外侧面与炉壁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6 12厘米。在上述的蜂窝墙式锅炉炉膛中,蜂窝墙体通孔的直径为10 20厘米。在上述的蜂窝墙式锅炉炉膛中,蜂窝墙体是由耐火砖组拼而成,耐火砖的横截面呈梯形,呈梯形的耐火砖的二腰与上底的长底相等,呈梯形的耐火砖下底的长度是该耐火砖上底长度的二倍,在该耐火砖下底的中部设有凹弧面。本发明蜂窝墙式锅炉炉膛的工作原理是由于本发明锅炉炉膛内的蜂窝墙体上的蜂窝状结构,使锅炉炉膛内的烟气在高温下碰撞振动产生共振,大大增加了燃料颗粒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概率,从而使燃料得以最充分的燃烧。使用时,先将无烟煤送入本发明蜂窝墙式锅炉炉膛内,放入柴火用反烧法点燃后逐步提高炉温至1000°c,保温8小时后可正常运行。炉温达到1200°C后改烧混合煤经济运行,运行中可掺烧油渣,糖渣或可燃生活垃圾,经济科学使用能源,并净化环境。本发明蜂窝墙式锅炉炉膛与现有的锅炉炉膛相比具有燃料燃烧充分,热效率高, 节能显著,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特点。本发明也适合用于燃油锅炉、工业锅炉、炉窑及钢铁厂轧钢加热炉、船舶锅炉、铁路蒸气机车等中。


图1为本发明蜂窝墙式锅炉炉膛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蜂窝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耐火砖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参照附图1至附图5,一种蜂窝墙式锅炉炉膛,该锅炉炉膛包括炉壁2、炉壁座3和炉排4,其中,在炉膛1两侧的炉壁座3上设有蜂窝墙5,所述的蜂窝墙5是由拱座6和设在拱座6上的蜂窝墙体7组成,拱座6呈桥型,在拱座6中部下侧设有立柱8,蜂窝墙体7呈蜂窝状结构,在蜂窝墙体7上设有直径为10 20厘米的通孔9。在所述的蜂窝墙式锅炉炉膛中,蜂窝墙5的外侧面与炉壁2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6 12厘米。在所述的蜂窝墙式锅炉炉膛中,蜂窝墙体7是由耐火砖10组拼而成,耐火砖10的横截面呈梯形,呈梯形的耐火砖 10的二腰1003与上底1001的长底相等,呈梯形的耐火砖10的下底1002的长度是该耐火砖上底1001长度的二倍,在该耐火砖下底1002的中部设有凹弧面1004。
权利要求
1.一种蜂窝墙式锅炉炉膛,该锅炉炉膛包括炉壁、炉壁座和炉排,其特征在于在炉膛两侧的炉壁座上设有蜂窝墙,所述的蜂窝墙是由拱座和设在拱座上的蜂窝墙体组成,拱座呈桥型,在拱座中部下侧设有立柱,蜂窝墙体呈蜂窝状结构,在蜂窝墙体上设有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墙式锅炉炉膛,其特征在于蜂窝墙的外侧面与炉壁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6 12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蜂窝墙式锅炉炉膛,其特征在于蜂窝墙体通孔的直径为 10 2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蜂窝墙式锅炉炉膛,其特征在于蜂窝墙体是由耐火砖组拼而成,耐火砖的横截面呈梯形,呈梯形的耐火砖二腰与上底的长底相等,呈梯形的耐火砖下底的长度是该耐火砖上底长度的二倍,在该耐火砖下底的中部设有凹弧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锅炉的炉膛,特别是一种蜂窝墙式锅炉炉膛。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的锅炉炉膛所存在的固体燃料不能充分燃烧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燃料,特别是燃煤能充分燃烧的蜂窝墙式锅炉炉膛。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蜂窝墙式锅炉炉膛包括炉壁、炉壁座和炉排,其中,在炉膛两侧的炉壁座上设有蜂窝墙,所述的蜂窝墙是由拱座和设在拱座上的蜂窝墙体组成,拱座呈桥型,在拱座中部下侧设有立柱,蜂窝墙体呈蜂窝状结构,在蜂窝墙体上设有通孔。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由于在锅炉炉膛内设有蜂窝墙体,使锅炉炉膛内的烟气在高温下碰撞振动产生共振,大大增加了燃料颗粒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概率,从而使燃料得以最充分的燃烧。
文档编号F23M5/02GK102322649SQ20111022659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9日
发明者章柏园 申请人:章柏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