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管组件以及具有该连接管组件的管式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47021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连接管组件以及具有该连接管组件的管式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领域,提供一种连接管组件,包括主管以及设于所述主管且用于与换热器主体连接的至少一支管,所述支管包括连通所述主管且可插设于所述换热器主体的连接管,所述支管还包括沿所述连接管的端口向外延伸且用于插设于所述换热器主体的渐缩管;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还包括上述的连接管组件,所述连接管组件的支管插设于所述主体上。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管组件支管上设有渐缩管,在将其插接于换热器主体上时,由于渐缩管的前端口径较小,可以很方便地伸入主体内,进而可以引导部分连接管也伸入主体内,整个插接过程比较简单方便,不会出现插接后支管回弹现象。
【专利说明】连接管组件以及具有该连接管组件的管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尤其涉及一种管式换热器以及具有该连接管组件的管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2]管式换热器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当前虽然换热器的品种繁多,但是管式换热器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0003]目前,管式换热器对冷媒的流路分配常常是通过连接管组件与换热器主体的连接来实现。但是在为加强冷媒的流路分配时,则需要连接管组件具有较多的支路与换热器主体连接,而连接管组件又会因加工误差以及运输变形等因素导致其与换热器主体之间的装配比较困难,进而出现各支路难以插入换热器主体、支路插入后回弹、支路焊接处焊漏以及焊堵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方便将支管插设于换热器主体上的连接管组件以及管式换热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管组件,包括主管以及设于所述主管上且用于与换热器主体连接的至少一支管,所述支管包括连通所述主管且可插设于所述换热器主体的连接管,所述支管还包括沿所述连接管的端口向外延伸且用于插设于所述换热器主体的渐缩管。
[0006]进一步地,所述支管包括沿所述渐缩管小口向外延伸的直管。
[0007]具体地,所述主管一端设有与外接管连接的管接头,另一端设有封口盖帽。
[0008]进一步地,所述封口盖帽穿设有支管。
[000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还包括上述的连接管组件,所述连接管组件的支管插设于所述主体上。
[0010]具体地,所述主体包括至少一组冷媒循环管道,所述冷媒循环管道包括若干短U管以及若干长U管,所述短U管与所述长U管间隔设置且依次连通,其中一所述长U管设有与所述支管插接配合的连接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长U管的连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段、渐缩段以及第二直段,所述连接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一直段的内壁贴合,所述渐缩管的外壁与所述渐缩段的内壁贴
口 O
[0012]进一步地,所述支管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焊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具有向外侧延伸的杯形口,所述支管沿所述杯形口插设于所述连接部内。
[0014]具体地,所述主体呈U型板状,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主体的端部。
[0015]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技术效果:[0016]本实用新型中在连接管组件的支管上还设置一个渐缩管,这样在将支管插入换热器主体上时,渐缩管先与换热器主体接触,由于其端部的管径较小可以将其很方便地插入换热器主体内,然后随着渐缩管的引导,支管上的连接管也可以很方便地与换热器主体实现插接。
[0017]进一步地,在渐缩管上还连接一个直管,这样支管可以有较多部分插接入换热器主体内,可以加强两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18]本实用新型在换热器主体上可以设有多个连接部与连接管组件连通,这可以加强整个换热器内冷媒的流路分配。
[0019]进一步地,连接部包括第一直段、渐缩段以及第二直段,在其与支管配合时,连接管的外壁与第一直段的内壁贴合,渐缩管的外壁与渐缩段内壁贴合,这样使得连接部与支管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且在支管插入后不会出现回弹的现象。
[0020]进一步地,在连接部与支管的连接处焊接,由于渐缩管可以很方便地插入连接部,这样在对两者连接处焊接时,不但增加连接的稳定性,还不容易出现漏焊以及焊堵现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管设有渐缩管的连接管组件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管设有渐缩管的管式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中B处放大图;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管设有渐缩管以及直管的连接管组件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图5中C处放大图;
[0027]图7为本实用新型支管设有渐缩管以及直管的管式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图7中D处放大图;
[0029]图9为本实用新型管式换热器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1]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管组件1,包括主管11以及至少一个支管12,支管12的一端与主管11连通,而其另一端则主要用于与换热器主体2连通,支管12包括一个与主管11连通的连接管121,同时连接管121可以插设于主体2上,进一步地,支管12还包括一节渐缩管122,渐缩管122为沿连接管121的端口向外延伸形成,可以插设于主体2上。一般地,虽然连接管121的外径略小于主体2连接处的内径,但是两者的尺寸相差不大,插接时比较困难,而本实施例中,在连接管121的端口设置一节渐缩管122,则渐缩管122大口的口径与连接管121 —致,而渐缩管122小口的口径则又小于连接管121,进而更加小于主体2连接处的内径。这样,在支管12与主体2之间插接配合时,渐缩管122先与主体2插接,由于渐缩管122小口的口径与主体2连接处的内径具有一定的尺寸差,则渐缩管122较容易伸入主体2内,进而在渐缩管122的引导下,连接管121也可以很方便地伸入主体2内,从而实现支管12与主体2之间的插接。当然,一般的情况下,主管11上支管12的个数设为多个,冷媒进入主管11后,可以由多条支管12进入主体内,可以实现冷媒的多流路分配。
[0032]参见图5-图8,进一步地,支管12还包括一节直管123,直管123为沿渐缩管122的小口向外延伸形成。直管123的管径与渐缩管122的小口相同,在支管12与主体2插接时,直管123先伸入主体2内。一般地,渐缩管122的倾斜角比较小而且长度较短,也就是渐缩管122的大口与小口之间尺寸差较小,使得渐缩管122的外壁122与主体2连接处的内壁之间间距较小,以加强插接效果,本实施例在渐缩管122上增设直管123,支管12与主体2插接时,支管12具有较大部分伸入主体2内,可以保证两者连接的稳定性,而且也使得两者连接更加方便。
[0033]再次参见图1和图5,主管11 一端与外接的冷媒进管(图中未示出)连接,另一端设有封口盖帽111用于防止冷媒由主管11内溢出,主管11的一端部设有管接头112,管接头112包括设于主管11端部的外螺纹1121以及调节螺母1122,调节螺母1122套设于主管11端部且与外螺纹1121配合,通过旋转管调节螺母1122可以形成与冷媒进管的连接,也可以通过回旋调节螺母1122,主管11与冷媒进管的连接状态解除。在封口盖帽111上还可以设有开口(图中未示出),支管12可以穿过该开口将冷媒传递至主体2内。
[0034]再次参见图3和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管式换热器,包括主体2以及上述的连接管组件I,连接管组件I的支管12可以插设于主体2上。本实施例中支管12通过渐缩管122的导向作用使得连接管121也可以很方便地伸入主体2内,其不会因为支管12加工误差等而导致不易插管的问题,而且在插接完成后支管12不会出现回弹的现象。
[0035]进一步地,主体2上设有至少一组冷媒循环管道(图中未示出),冷媒循环管道包括若干短U管21以及若干长U管22,短U管21与长U管22分别间隔设置,短U管21的两个连接端分别对应连通两个长U管22的其中一连接端,同理长U管22的两个连接端也分别对应连通两个短U管21的其中一连接端,这样,短U管21与长U管22依次连通形成“S”型的冷媒循环管道。一般地,冷媒循环管道的两端部均为长U管22,则对应地这两长U管22均只有一个连接端与短U管21连接,在其中一长U管22的另一连接端上设有一个连接部221,支管12与连接部221对应插接配合,而另一长U管22的另一连接端设为冷媒循环管道的冷媒出口,这样其与连接部221可以形成一个循环回路。在本实施例中,冷媒由支管12进入长U管22,再分布于冷媒循环管道内,一般地,支管12设有多个,则对应地冷媒循环管道设有多组,主体2内可以形成多条冷媒循环回路,缩小了单一冷媒循环管道的循环路径,可以使得主体2内各处冷媒温度较均匀,提高换热器的工作效率。
[0036]参见图4、图8以及图9,进一步地,连接部221包括第一直段2211、渐缩段2212以及第二直段2213,并且这三者依次连接,在支管12与连接部221插接配合时,连接管121的外壁与第一直段2211的内壁贴合,同时渐缩管122的外壁与渐缩段2212的内壁贴合。将连接部221的结构设为与支管12结构相近,第二直段2213的内壁与直管123的外壁不贴合,直管123可以很方便地伸入连接部221内,同时由其导向渐缩管122也可以很方便地伸入连接部221与渐缩段2212贴合,进而连接管121也有部分可以很方便地伸入连接部221与第一直段2211贴合。整个插接过程都比较简单方便,同时因为支12管的部分外壁与连接部221的部分内壁贴合,支管12与连接部221的插接更加稳定。[0037]进一步地,在支管12与主体2插接,也就是连接部221与支管12插接配合时,在两者的连接处焊接,用于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插接比较稳定,支管12具有部分外壁与连接部221的部分内壁贴合,这样支管12焊接时不会出现焊漏以及焊堵等现象。进一步地,连接部221还具有一个向外侧延伸的杯形口 2214,支管12与连接部221插接配合时,支管12沿杯形口 2214伸入。在焊接时,焊料可以填充于杯形口 2214内,由于杯形口 2214为内凹结构,焊料与支管12外壁以及连接部221内壁之间的接触面都比较大,可以提高焊接的稳定性。
[0038]再次参见图9,一般地,主体2呈U型板状,具有两个向同一方向延伸的边板23,冷媒循环管道沿主体2的U型方向依次穿设两边板23,并且连接部221位于其中一边板23的端部上,也就是连接管组件I位于其中一边板23上方。
[00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管组件,包括主管以及设于所述主管上且用于与换热器主体连接的至少一支管,所述支管包括连通所述主管且可插设于所述换热器主体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还包括沿所述连接管的端口向外延伸且用于插设于所述换热器主体的渐缩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包括沿所述渐缩管小口向外延伸的直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一端设有与外接管连接的管接头,另一端设有封口盖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盖帽穿设有支管。
5.一种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管组件,所述连接管组件的支管插设于所述主体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至少一组冷媒循环管道,所述冷媒循环管道包括若干短U管以及若干长U管,所述短U管与所述长U管间隔设置且依次连通,其中一所述长U管设有与所述支管插接配合的连接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长U管的连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段、渐缩段以及第二直段,所述连接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一直段的内壁贴合,所述渐缩管的外壁与所述渐缩段的内壁贴合。
8.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与所述主体的连接处焊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具有向外侧延伸的杯形口,所述支管沿所述杯形口插设于所述连接部内。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呈U型板状,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主体的端部。
【文档编号】F28F9/26GK203479135SQ201320531323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8日
【发明者】廖国瑾, 刘艳涛, 周志敏, 康先凤 申请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