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雾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53617阅读:641来源:国知局
造雾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造雾机,包含本体、造雾架、第一马达、控制装置及盖体,所述本体具有开口及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于容置液体。所述造雾架设置在本体中,且造雾架包含储存空间、吸收元件、连接管、承载部及至少一个造雾件,所述吸收元件设置在所述储存空间中;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储存空间;所述承载部位于所述储存空间旁;所述造雾件设置在所述承载部上,并接触所述吸收元件;所述第一马达设置在容置空间中,且用于通过连接管将液体传送至储存空间;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造雾件;所述盖体盖设在开口上,且盖体具有至少一个出雾口。本实用新型可避免造雾质量不佳的问题,提升造雾件的稳定性以及造雾效率,达到环保与节能的目的。
【专利说明】造雾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雾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造雾机。
【背景技术】
[0002]为了增加锅炉或燃烧机的燃烧效率,常见的做法会使用造雾机将可增加燃烧效率的液体药剂或酵素雾化后,导入至锅炉或燃烧机中,以使燃料的燃烧更完全。一般的造雾机原理主要是将棉条的一端浸入液体药剂或酵素中,而震荡片贴设在棉条的另一端的表面上与棉条接触。由于棉条具有吸收液体的能力,故液体药剂或酵素被吸至棉条的另一端后,震荡片的震荡运动可将吸附在棉条中的液体药剂或酵素雾化,而达到造雾的效果。
[0003]然而,棉条的使用寿命较短,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吸收液体的能力会随着使用次数而降低。再者,因为棉条吸收液体的速度较慢,当棉条在吸收液体药剂或酵素时,常会因为药剂或酵素中的化学成分结晶而导致棉条失去吸收液体的能力,使得整个造雾机无法工作。此外,由于棉条与震荡片的接触面积较小,震荡片容易受到使用次数或外力等其他因素影响而无法完全贴合棉条表面,进而严重影响造雾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雾机,其通过马达直接将待雾化的液体传送至造雾架,因此可避免造雾机中的液体因闲置而产生结晶的现象。再者,通过吸收元件吸附并储存液体的方式,除了可避免公知棉条吸附慢而导致造雾质量不佳的问题,还可以增加震荡片与吸收元件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造雾件的稳定性以及造雾效率,达到环保与节能之目的。
[000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雾机,其将盖体、造雾架或造雾架上的吸收元件、造雾件以及控制装置模块化。借此可降低整体造雾机的制造以及维修成本。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造雾机,包含本体、造雾架、第一马达、控制装置及盖体。本体具有开口及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于容置液体。造雾架设置在本体中,且造雾架包含储存空间、吸收元件、连接管、承载部及至少一个造雾件。吸收元件设置在储存空间中。连接管连接储存空间。承载部位于储存空间旁。造雾件设置在承载部上,并接触吸收元件。第一马达设置在容置空间中,且用于通过连接管将液体传送至储存空间。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第一马达及造雾件。盖体盖设在开口上,且盖体具有至少一个出雾口。
[0007]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的造雾件包含座体及震荡片。座体底部具有固定柱,且承载部上设有固定孔。固定柱对应插设在固定孔中。震荡片设置在座体上,且震荡片接触吸收元件。
[0008]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上述的造雾架还包含压条。压条压设在造雾件上并且连接承载部。
[0009]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上述的盖体还包含接头设置在出雾口上,用以连
接出雾管。[0010]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控制装置包含壳体及电路板。壳体可拆卸地设置在本体上。电路板设置在壳体中,且电路板电性连接造雾件及第一马达。
[0011]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造雾架还包含凸耳及固定件。本体靠近开口的位置具有对应凸耳的延伸部。固定件用以将凸耳固定在延伸部上。
[0012]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造雾架的底部具有至少一个通孔,连通储存空间。
[0013]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本体上具有进液孔与容置空间连通。
[0014]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造雾机还包含自动加液设备,连接进液孔。
[0015]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自动加液设备还包含储液槽、浮子开关、第二马达、处理器以及操作单元。储液槽用于容置液体。浮子开关设置在储液槽中接近底部的位置,用以监测液体的液面高度。第二马达设置在储液槽旁,用于将储液槽的液体传送至本体的容置空间中。处理器电性连接浮子开关及第二马达。操作单元,电性连接处理器。
[0016]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造雾机还包含液面传感器。液面传感器设置在容置空间中,并且电性连接自动加液设备,以控制自动加液设备的开关。
[0017]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液面传感器为磁致伸缩液位传感器或浮子开关。
[0018]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吸收元件为海绵。
[0019]依据本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一马达为沉水马达。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马达来直接将待雾化的液体传送至造雾架的方式可以间接避免容置空间中的液体因闲置而产生结晶的现象。再者,透过吸收元件吸附并储存液体的方式,可避免公知的棉条吸附慢而导致造雾质量不佳的问题,还可以增加震荡片与吸收元件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造雾件的稳定性以及造雾效率,达到环保与节能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如下:
[0022]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种造雾机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种造雾机的装置分解图。
[0024]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种造雾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5]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造雾件设置在造雾架上的俯视图。
[0026]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个别控制造雾件的动作示意图。
[0027]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盖体旋转180度后盖设在开口上的示意图。
[0028]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种造雾机的连接自动加液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8A至图8D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种液面传感器的不同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0]图9A至图9D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另一种液面传感器的不同使用状态示意图。[0031]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种造雾机的造雾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请参照图1及图2,其分别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种造雾机的立体示意图及装置分解图。本实施方式的造雾机100主要是用来雾化含有微量元素辅酶、醇类化合物及天然植物萃取界面活性物质的液态酵素。然后,通过锅炉或燃烧机的抽风装置将雾化的酵素导入至锅炉或燃烧机中,以使雾化的酵素与燃料混合燃烧,进而使燃料燃烧更完全,达到节省燃料、降低污染的目的。
[0033]如图1及图2所示,造雾机100主要包含本体110、造雾架120、第一马达130、控制装置140及盖体150。本体110主要是用来容置待雾化的液体。本体110为盒体,且从侧面看起来略呈L形。而且,本体110具有开口 112及容置空间114。容置空间114主要是用来容置液态酵素、助燃剂等待雾化的液体。在实施例中,本体110上具有进液孔118。进液孔118与容置空间114连通,且进液孔118主要是用来连接外部的储液或加液设备。此夕卜,如图2所示,本体110在靠近开口 112的位置具有延伸部116。此延伸部116可用来装设并承载造雾架120,且延伸部116上设有固定孔116a。
[0034]造雾架120具有储备待雾化的液体以及雾化液体的功能。如图2所示,造雾架120为盒体,且造雾架120包含对应延伸部116的凸耳121以及对应固定孔116a的固定件121a。借此,通过固定件121a可将凸耳121固定在延伸部116上,进而使造雾架120固定在本体11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121a可为螺丝或圆柱等固定组件,而固定孔116a则可为对应螺丝或圆柱的螺孔或圆孔等固定孔。当造雾架120设置在容置空间114中时,其位置是高于本体110的容置空间114内的液体的液面。
[0035]此外,如图2所示,造雾架120包含储存空间122、吸收元件123、连接管124、承载部125及至少一个造雾件126。如图1所示,吸收元件123装设在储存空间122中,且其主要是用来吸收待雾化的液体。吸收元件123的形状可设计成符合储存空间122的形状。在实施例中,吸收元件123可为海绵或高分子聚合物海棉体。而且,在实施例中,造雾架120底面具有至少一个通孔128连通储存空间122。借此,当吸收元件123吸收过多液体时,多余的液体可由此通孔128排出,重新回到本体110的容置空间114中,使得液体在储存空间122中保持一定的高度。同样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吸收元件123上亦可设置孔洞,使多余的液体经由孔洞而由通孔128排出,重新回到容置空间114中。
[0036]请继续参照图1及图2,连接管124的一端连接储存空间122,且连接管124的另一端可直接连接第一马达130。承载部125位于储存空间122旁,且承载部125上设有数个固定孔125a。承载部125可用来设置造雾件126。请一并参照图3,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种造雾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实施例中,造雾件126主要包含座体126a及震荡片126b。震荡片126b设置在座体126a上,且震荡片126b系接触吸收元件123。此夕卜,座体126a底部具有固定柱126c,这些固定柱126c与承载部125上的固定孔125a对应。借此,通过将固定柱126c插设在固定孔125a中的方式,可将造雾件126固定在承载部125上。此种固定方式不但可以快速将造雾件126装设在承载部125上,还可以快速增加或减少造雾件126的数量或汰换掉毁损的造雾件126。
[0037]请同时参照图3及图4,其中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造雾件设置在造雾架上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造雾件126的震荡片126b是一部分设置在座体126a上,而另一部分是凸伸在座体126a外。借此,如图4所示,当造雾件126装设在造雾架120的承载部125上时,震荡片126b凸伸在座体126a外的部分可直接水平接触吸收元件123。
[0038]请继续参照图1及图2,在实施例中,造雾架120包含压条127。压条127压设在造雾件126上,并且连接承载部125。当造雾件126固定在承载部125上时,压条127可以压制造雾件126,以加强固定造雾件126。
[0039]请继续参照图1及图2,控制装置140主要用以控制第一马达130的工作以及造雾架120的造雾程序。控制装置140电性连接第一马达130以及造雾件126。在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40包含壳体142及电路板144。壳体142可拆卸地设置在本体110上。电路板144设置在壳体142内,且电路板144与造雾件126及第一马达130电性连接。借此,通过将电路板144整合在壳体142中的方式,可方便维修人员将整个控制装置140拆回原厂维修、或直接替换掉整个控制装置140。
[0040]在实施例中,电路板可以个别控制各个造雾件的作动,以满足不同造雾量的需求。请一并参照图5,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个别控制造雾件的动作示意图。举例而言,如图5所示,造雾架120上设有第一造雾件126d、第二造雾件126e、第三造雾件126f及第四造雾件126g。而且,控制装置140的电路板144上设有分别控制第一造雾件126d、第二造雾件126e、第三造雾件126f及第四造雾件126g的第一开关144a、第二开关144b、第三开关144c及第四开关144d。也就是说,第一开关144a、第二开关144b、第三开关144c及第四开关144d是可以单独一对一的控制第一造雾件126d、第二造雾件126e、第三造雾件126f及第四造雾件126g的开启及关闭。借此,通过各个开关来控制各个造雾件开启与关闭,进而可以改变造雾量而可控制造雾量的大小。此外,如果其中有一个造雾件损坏,可以关闭损坏的造雾件,并且开启其他尚未损坏的造雾件,以维持造雾量的控制,达到最佳的造雾效果。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图4及图5所示实施例的造雾架120上设有4个造雾件,其仅为举例说明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造雾件数量。造雾件的数量可以随着造雾量的需求而改变,以达到定制化的目的。
[0041]请继续参照图1及图2,第一马达130设置在本体110之容置空间114中,且第一马达130位于容置空间114内的液体的液面下。在实施例中,第一马达130可为沉水马达。第一马达130主要可将容置空间114中的液体通过连接管124传送至储存空间122中,以利位于储存空间122中的吸收元件123吸收并储存液体。因此,当震荡片126b接触吸收元件123的表面并且产生震荡时,可将吸附在吸收元件123表面的液体雾化,而达到造雾的目的。
[0042]如图1所示,盖体150可盖设在本体110的开口 112上,且盖体150具有至少一个出雾口 151。当造雾架120内的液体被雾化后,经雾化的液体可从出雾口 151飘散至本体110外。在实施例中,出雾口 151上设置有接头152。此接头152可用来连接出雾管,借此将雾化的液体传导到所需之处。在示范例子中,接头152的内径可以借由旋转来调整改变,以符合不同出雾管的管径,进而可改变出雾量。
[0043]另一方面,盖体150的出雾口 151的位置可以配合锅炉或燃烧机进风口的位置来设计,以利经雾化的液体进入至锅炉或燃烧机中。其中,图1所示实施例的出雾口 151位置设置在盖体150的一侧,也就是出雾口 151的位置与造雾件126的设置位置错开。借此,造雾件126所产生的雾气会先经过开口 112和盖体150间的空间后,再由出雾口 151排出本体110外。另请参照图6,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盖体旋转180度后盖设在开口上的示意图。为了因应各种造雾需求,可将图1所示实施例的盖体150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度后,设置在本体110上。借此,出雾口 151位置可直接位于造雾件126的设置位置的上方,而使造雾件126所产生的雾气直接由出雾口 151排出至本体110外,进而可间接控制经过出雾口 151的雾气大小。
[0044]另请参照图7,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种造雾机的连接自动加液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在实施例中,造雾机100包含自动加液设备200。此自动加液设备200可与造雾机100的本体110的进液孔118连接。而且,自动加液设备200可存放与容置空间114相同的待雾化的液体,并根据需求而将待雾化的液体补充至容置空间114。
[0045]请参照图8A至图9D,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两种液面传感器的不同使用状态示意图。在其他实施例中,造雾机100还包含液面传感器160。液面传感器160设置在本体110的容置空间114中,且可用来感测容置空间114中的液体的液面高度,进而可监测容置空间114中的液体存量。在示范性的例子中,液面传感器160可为磁致伸缩液位传感器或浮子开关。此外,液面传感器160可电性连接自动加液设备200,进而可控制自动加液设备200的开关,以补充液体至容置空间114中。此外,通过液面传感器160亦可推算出容置空间114液体的使用量,作为操作人员的参考。
[0046]请一起参照图7、图8A至图8D,在本实施方式中,自动加液设备200主要包含储液槽201、浮子开关202、第二马达203、处理器204及操作单元205。储液槽201主要是用来存放与容置空间114相同的待雾化的液体。浮子开关202设置在储液槽201中接近底部的位置,并且电性连接处理器204。而且,浮子开关202主要是用来感应储液槽201的液面高度。第二马达203则是用来将储液槽201中的液体从造雾机100的进液孔118传送至造雾机100的本体110中。操作单元205是用来操控并显示整个自动加液设备200的工作。此夕卜,图8A至图8D的本实施例的液面传感器160为磁致伸缩液位传感器,此磁致伸缩液位传感器系装设在本体110上,并且延伸至容置空间114中。而且,磁致伸缩液位传感器系与自动加液设备200的处理器204电性连接,以将所感应到的液面高度传送至处理器204。
[0047]请先参照图7及图8A,磁致伸缩液位传感器具有浮球160a。此浮球160a是浮在容置空间114的液体中,故浮球160a的位置会随着液面高度变化而改变。在正常情况下,储液槽201中的液面高度是高过浮子开关202。当容置空间114的液面高度高于容置空间114中第一马达130的位置,且距离第一马达130有一预设距离时,造雾机100处于正常的造雾状态。此时,造雾机100的第一马达130是不断的抽取容置空间114中的液体至造雾架120的储存空间122中。同时,控制装置140也持续控制造雾件126造雾。
[0048]另请参照图7及图8B,在造雾机100使用一段时间后,容置空间114中液体的液面已经开始下降至接近第一马达130的高度时,为了避免液面持续下降而造成第一马达130持续空转而损坏,在处理器204监测到浮球160a位于接近第一马达130的位置时,将会启动自动加液设备200中的第二马达203工作。使得第二马达203将储液槽201中的液体传送至造雾机100的容置空间114中。在此使用状态下,只要液面高度在没有低于第一马达130的位置的条件下,第一马达130是维持工作的状态。
[0049]请参照图7及图8C,随着液体加入至容置空间114的同时,浮球160a的高度会随着液面而升高。直到处理器204监测到浮球160a的位置到达靠近本体110的开口 112但不高于造雾架120的高度时,处理器204会关闭自动加液设备200中的第二马达203工作,以避免过多的液体从储液槽201中加入至造雾机100的容置空间114中,而淹没整个造雾架120,导致造雾架120失去其造雾功能。同样地,在此使用状态下,第一马达130是维持工作的状态。
[0050]由图8A至图8C可知,在正常情况下,储液槽201中的液面高度是高于浮子开关202,代表储液槽201内的液体是足够补充至造雾机100的。在其他情况下,如图8D所示,当储液槽201的液面高度低于浮子开关202时,代表储液槽201内的液体已经即将用完。此时,自动加液设备200中的第二马达203不会工作,且操作单元205也会显示储液槽201中液体不足的信息,以供操作人员补充液体至储液槽201中。
[0051]请参照图7及图8D,如果操作人员及时的将液体补充至储液槽201中,则造雾机100仍会维持图8A至图SC的正常使用状态。相反地,若操作人员并未及时将液体补充至储液槽201中,若造雾机100的容置空间114的液面高度仍高于第一马达130的位置,且距离第一马达130有一预设距离时,造雾机100是维持在正常的造雾状态。在造雾机100使用一段时间后,处理器204监测到浮球160a位于接近第一马达130的位置时,由于储液槽201中的液体不足,故自动加液设备200的第二马达203不会工作。也就是说,虽然造雾件126是处于正常造雾状态,但不会有任何液体补充至造雾机100的容置空间114中。直到容置空间114中的液面高度下降至第一马达130的位置时,控制装置140会直接控制以停止第一马达130以及造雾件126的工作,以避免第一马达130与造雾件126的毁损。
[0052]请同时参照图7及图9A至图9D,在本实施方式中,自动加液设备200与图8A至图8D的自动加液设备200相同,故在此不赘述。此外,在图9A至图9D的实施例中,液面传感器160由第一浮子开关161、第二浮子开关162以及第三浮子开关163所组成。第一浮子开关161、第二浮子开关162以及第三浮子开关163皆设置在本体110的容置空间114中。其中,第一浮子开关161设置在容置空间114中,且低于第一马达130的位置处;第二浮子开关162设置在容置空间114中,且接近并高于第一马达130的位置处;而第三浮子开关163设置在容置空间114中,且接近开口 112但不高于造雾架120的高度的位置处。而且,第一浮子开关161、第二浮子开关162以及第三浮子开关163与自动加液设备200的处理器204电性连接,以将所感应到的液面高度传送至处理器204。
[0053]请同时参照图7及图9A,在正常情况下,储液槽201中的液面高度是高过浮子开关202。当容置空间114的液面高度介于第二浮子开关162以及第三浮子开关163之间时,造雾机100处于正常的造雾状态。此时,造雾机100的第一马达130是不断的抽取容置空间114中的液体至造雾架120的储存空间122中。同时,控制装置140也持续控制造雾件126造雾。
[0054]请同时参照图7及图9B,在造雾机100使用一段时间后,容置空间114中液体的液面已经开始下降至第二浮子开关162的高度时,为了避免液面持续下降而造成第一马达130持续空转而损坏,处理器204将会启动自动加液设备200中的第二马达203工作。使得第二马达203将储液槽201中的液体传送至造雾机100的容置空间114中。在此使用状态下,只要液面高度在没有低于第一马达130的位置的条件下,第一马达130是维持工作的状态。[0055]请同时参照图7及图9C,随着液体加入至容置空间114的同时,液面高度会逐渐升高。直到处理器204监测液面高度到达第三浮子开关163的位置时,处理器204会关闭自动加液设备200中的第二马达203工作,以避免过多的液体从储液槽201中加入至造雾机100的容置空间114中,而淹没整个造雾架120,导致造雾架120失去其造雾功能。同样地,在此使用状态下,第一马达130是维持工作的状态。
[0056]由图9A至图9C可知,在正常情况下,储液槽201中的液面高度是高于浮子开关202,代表储液槽201内的液体是足够补充至造雾机100的。在其他情况下,如图9D所示,当储液槽201的液面高度低于浮子开关202时,代表储液槽201内的液体已经即将用完。此时,自动加液设备200中的第二马达203不会工作,且操作单元205也会显示储液槽201中液体不足的信息,以供操作人员补充液体至储液槽201中。
[0057]请同时参照图7及图9D,如果操作人员及时的将液体补充至储液槽201中,则造雾机100仍会维持图9A至图9C的正常使用状态。相反地,若操作人员并未及时将液体补充至储液槽201中,若造雾机100的容置空间114的液面高度仍介于第二浮子开关162以及第三浮子开关163之间时,造雾机100仍处于正常的造雾状态。在造雾机100使用一段时间后,处理器204监测到液面高度介于第一浮子开关161及第二浮子开关162之间时,由于储液槽201中的液体不足,故自动加液设备200的第二马达203不会工作。也就是说,虽然造雾件126是处于正常造雾状态,但不会有任何液体补充至造雾机100的容置空间114中。直到容置空间114中的液面高度下降至第一浮子开关161的位置时,控制装置140会直接控制以停止第一马达130以及造雾件126之工作,以避免第一马达130与造雾件126的毁损。
[0058]请参照图1、图2及图10,其中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种造雾机的造雾状态示意图。造雾机100在工作时,可先利用第一马达130将储放在本体110的容置空间114内的液体,透过连接管124传送至造雾架120的储存空间122。此时,储存空间122中的吸收元件123会吸收待雾化的液体。而且,当吸收元件123吸饱液体后,储存空间122中多余的液体可由通孔128排入至本体110的容置空间114中,达到液体循环的目的。接下来,利用造雾架120的造雾件126的震荡片126b的震荡来雾化吸收元件123中的液体。经雾化的液体可经由盖体150上的出雾口 151,而散逸至本体110外。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新型的造雾机100可放置在一般锅炉或燃烧机的进风口处,并使出雾口 151对准进风口,以利经雾化的液体经由进风口而直接进入锅炉或燃烧机中。
[0059]由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知,本新型通过马达来直接将待雾化的液体传送至造雾架的方式可以间接避免容置空间中的液体因闲置而产生结晶的现象。再者,透过吸收元件吸附并储存液体的方式,除了可避免公知棉条吸附慢而导致造雾质量不佳的问题,还可以增加震荡片与吸收元件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造雾件的稳定性以及造雾效率,达到环保与节能的目的。
[0060]由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盖体、造雾架或造雾架上的吸收元件、造雾件以及控制装置皆为可拆式的模块设计。可拆卸式的模块设计在制造上或维护上成本较低且组装容易。例如,造雾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拆卸下来清洗,或是更换新的吸收元件。此外,造雾件的数量以及控制装置的配置皆亦可依据需求来设计。借此可降低整体造雾机的制造以及维修成本。[0061]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做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造雾机,其特征在于,包含: 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开口及容置空间,其中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容置液体; 造雾架,其设置在所述本体中,且该造雾架包含: 储存空间; 吸收元件,其设置在所述储存空间中; 连接管,其连接所述储存空间; 承载部,其位于所述储存空间旁;以及 至少一个造雾件,其设置在所述承载部上,并接触所述吸收元件; 第一马达,其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且用于通过所述连接管将该液体传送至所述储存空间; 控制装置,其电性连接所述至少一个造雾件及所述第一马达;以及 盖体,其盖设在所述开口上,且所述盖体具有至少一个出雾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雾机,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至少一个造雾件包含: 座体,所述座体底部具有固定柱,且所述承载部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柱对应插设在所述固定孔中;以及 震荡片,其设置在所述座体上,且所述震荡片接触所述吸收元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造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造雾架还包含压条,该压条压设在所述至少一个造雾件上并且连接所述承载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含接头,该接头设置在所述出雾口上,用以连接出雾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含: 壳体,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以及 电路板,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且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至少一个造雾件及所述第一马达。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造雾架还包含凸耳及固定件,且所述本体靠近所述开口的位置具有对应所述凸耳的延伸部,所述固定件用以将所述凸耳固定在所述延伸部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造雾架的底部具有至少一个通孔,以用于连通所述储存空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具有进液孔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造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造雾机还包含自动加液设备,所述自动加液设备连接所述进液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造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加液设备还包含: 储液槽,其用于容置所述液体; 浮子开关,其设置在储液槽中接近底部的位置,用以监测所述液体的液面高度; 第二马达,其设置在所述储液槽旁,用于将所述储液槽的所述液体传送至所述本体的所述容置空间中; 处理器,其电性连接所述浮子开关及所述第二马达;以及操作单元,其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造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造雾机还包含液面传感器,该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并且电性连接所述自动加液设备,以控制所述自动加液设备的开关。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造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面传感器为磁致伸缩液位传感器或浮子开关。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元件为海绵。
14.如权利要 求1所述的造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马达为沉水马达。
【文档编号】F23J7/00GK203797675SQ201420107075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4日
【发明者】林欣桥, 黄伟和, 廖世雄 申请人:夏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